logo

突出东西双向 强化支点构建 加快开放发展的现代化跨越

​□ 王文 王怀诗 杨开林 夏正周 杨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标杆示范”的重要指示,扩大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在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坚强支点和战略链接。

构建“一带一路”东方大港

【报告内容】“十四五”末,实现年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运量千万标箱,加快迈向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和长三角港口群北翼强港。

【权威解读】朱向阳(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连云港港历经87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一体两翼”的组合港,建有3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和7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可靠泊30万吨的矿石船和1.7万标箱的集装箱船。随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把连云港确立为7条交通走廊中的大陆桥走廊起点和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中西区域合作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强劲动力。

连云港港将紧扣《高质量推进“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发展实施方案》,锁定主要目标任务不动摇,至2025年,集装箱泊位数增至11个,最大等级升至20万吨级,班轮航线总数突破120条,国际班列规模突破2000列,集装箱量达到1000万标箱;进港航道、散货码头最大等级达到40万吨,设计能力新增8000万吨以上,临港产业货源占比增至40%,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5亿吨。

聚焦国际枢纽海港提能级,重抓主体港区的提档升级,加快建成40万吨矿石码头,实施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改扩建及智能化技术改造、散粮筒仓扩容工程,新建冷链物流、邮轮滚装等一批项目,形成“五大中心”:自贸区港航发展中心、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国际粮食中转中心、绿色专业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液体散货运输中心。强化两翼港区的港产联动,重点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泊位等项目。至“十四五”末,全港设计能力新增8000万吨、200万标箱以上。

推动陆海联运优势再提升,致力构建向东连接环太平洋、向西贯通亚欧内陆、沿海串联南北港口、内河通达苏鲁豫皖的物流通道和服务链网,提升港口在物流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海上航线重点深化与班轮公司合作,招引班轮公司在连云港设立区域总部或分公司;推动外贸航线实现五大洲全覆盖;推动内贸航线实现国内主要港口直达航线全覆盖,打造内贸区域中转中心,做大南北沿海“两港一航”业务模式;着力发展江海联运、海河联运及水水中转业务,力争年均新开集装箱航线10条以上。国际班列重点协同省级班列平台、国内外铁路公司,确保过境班列国内市场占比增至50%以上。海铁联运重点优化国内班列线路及运力配置,全港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箱,力争海河联运量增至30万标箱,打造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地区出海口。

展现标杆示范新的高度

【报告内容】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无水港提高运营水平,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加快上量提效,探索建设数字丝路、物联丝路,畅通便捷高效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标杆示范。

【权威解读】党代表丁锐(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连云港港口与哈国铁路公司合作建成的中哈物流场站,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参与投资经营的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实现了信息通联,强化了海陆“双枢纽”作用。在港口后方设立的45平方公里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已形成公路港、内河港、保税物流等功能平台,建成专用铁路及装卸场站。在主体港区建设的4.43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港口区块,具有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起运港退税试点等功能,在连云港海关、商务局等支持下,持续催生创新实践案例,现已推出铁水联运“一单到底”、 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等新模式18项,有效提升了物流贸易便利化水平。

为更好更快地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开放门户、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的“港口样板”,连云港港将深化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桥沿线地区共建共享共用通道的多元合作,重点提高中哈物流场站和霍尔果斯无水港的货源集聚力,增强中哈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的“双枢纽”作用;加大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港园互通力度,发挥内河港、公路港、铁路装卸场站、保税物流中心等资源集成优势,拓展能源资源加工贸易、粮食中转加工、冷链物流等物流增值业务,为上合组织国家和中国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物流服务。

申报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铁路对外开放口岸,开展有色矿保税混矿、货物保税交割、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区域联动、运单物权化等,争取口岸提速降费,探索应用“一站式、一口价、一票制”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开展进口“两步申报”和出口“提前申报”通关监管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口岸整体服务效率和效能。

丰富“蓝宝星球”物流供应业态,构建“互联网+全程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平台+供应链”物流新业态,争取成为国家多式联运综合服务示范。将积极探索建立海关、运输、口岸、代理、仓储、金融等全链条信息可追溯机制,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争取起运港退税政策,丰富全程物流供应链形态,打造“沉浸式”客户体验;联动促进区域互通联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增创贸易便利优势,加快国际中转、中转集拼、甩挂运输、沿海捎带等业务发展。

迈向枢纽经济更高能级

【报告内容】进一步完善提升高铁网络,建设高铁站北广场片区,打造高铁枢纽城市。扩容提升国际空港,不断加密航班航线,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新改扩建高速公路,完善干线路网,优化过境交通。畅通高等级内河航道,开辟内河入海物流新通道。

【权威解读】党代表毛善通(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市地方铁路办主任):“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和陆海联运特色优势,加快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东西双向、海陆互换”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网络、大运输”的海陆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格局。

港口功能提升方面,立足国际枢纽海港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量推进“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发展实施方案,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和功能提升。全面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实施连云港区旗台40万吨矿石码头、庙岭作业区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等改扩建工程,推动泊位专业化、大型化发展。加快徐圩港区盛虹炼化一体化等产业配套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建设,提升支撑服务临港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宿连航道贯通,推动灌云支线、东海支线规划建设,尽早打通连云港服务苏北及长江经济带通道。

铁路网络完善方面,构建市域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连云港”。着力推进服务徐圩、赣榆港区及临港产业区、上合物流园、“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实现沿海港口、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重要交通节点、经济节点与外围骨干铁路网的有效衔接,打通铁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加快连云港站综合客运枢纽北广场建设,实现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零换乘”。同步争取沿海高铁、连临高铁纳入国家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公路互联互通方面,围绕港口、产业、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公路网络完善覆盖。全面实施连淮高速扩建、连宿高速建设,畅通南京方向出行通道,实现徐圩港区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机场大道,构建市区向南至新机场快速通道。加快228国道石化基地绕行和改线建设,保障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封闭运营。加快城市外围绕城公路建设,建成连宿高速、311国道,形成沈海高速—连宿高速、204国道—311国道等绕城公路环线。推进港城大道、徐新公路快速化改造等城市快速路建设,强化城市组团之间快速联系。推进245省道、236省道建设,加快市域县级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推进344省道、233国道、327国道等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畅通市际、省际联系通道。

航空扩容升级方面,围绕打造“一带一路”空中战略支点,加快推进航空运输发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在新机场一期工程建成运营的同时,加快启动花果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推进东海县、灌南县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完善连云区通用机场滨海旅游服务功能,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强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

【报告内容】发挥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重要作用,深化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探索,支撑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发挥自贸试验片区策源地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加强联动创新,全力走在开放发展最前沿。构建沿海经济带与陆桥经济走廊的有机联接,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放大连博会、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连云港论坛的影响力,取得更多国际交流合作成果。

【权威解读】党代表商振江(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口岸办主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我市站在更高历史起点、进入发展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振奋人心,高屋建瓴,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到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全市广大干群指明了奋斗方向。

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开放发展的现代化跨越”,强调了“强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对全市商务开放条线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抓好四个“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双向开放”特色优势。打造联通亚欧、便利中国东中西区域的国际贸易走廊、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强港、中亚经贸深度合作强支点和服务RCEP建设的沿海开放合作新支点,使高质量开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

更加突出打造便捷的陆海联运通道。全力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大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功能完备现代口岸、现代物流“黄金三角”。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度,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口岸,全国性综合口岸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更加突出发挥“三区引领”作用。推进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向深水区迈进,打造自贸试验片区“2.0”版,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投资贸易自由便利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商环境建设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实现贸易流量与地方产业发展同步增长,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高速度协调发展。突出发挥综保区培育贸易新业态功能,探索建立商品交易平台和现货期货交易市场,建设区域混矿中心,同步争取整车进口保税展示、维修、平行进口等功能,培育保税贸易新业态。以大格局、高标准、新思路推进全市开发区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投资带动、内外联动和绿色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市后发先至的首要引擎、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高地和国内外双循环交汇融合发展的载体平台。

更加突出高层次重大平台载体和开放口岸建设。全力攻坚“三大口岸”,力争整车、药品和生物制品进口口岸、国际邮件交换局(互换站)早日获批、早日运作。加快打造“三大中心”,积极推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海运中心和航空快件中心建设。提升口岸开放水平,推进徐圩港区、灌河港区灌南作业区扩大开放,推动赣榆、徐圩和灌河港区新增正式开放泊位14个。加快花果山机场通过国家验收并实现正式开放。

  本版图片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