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着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新一轮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崛起临港工业

□ 周莹 周忠庆

【报告内容】石化基地完成产业投资480亿元以上,盛虹炼化、卫星石化等投产达效,石化产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550亿元。石化基地实现封闭管理和智慧化管控,建成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打造国家绿色化工园区。优化沿海产业园区布局,推进临港化工产业联动发展,建设全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钢铁产业结构升级,做强沿海钢铁产业基地。

【权威解读】韦怀余(市发改委主任):2021年,我市将加快石化、冶金等临港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程,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和培育,稳定全市经济基本盘,建立和强化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具体地说要抓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合理调度要素资源,着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开展春、秋季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实施企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项目手续办理、建设、投产等各个阶段,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实现政府服务“零距离”,打通为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计划项目做好政策引领,在建项目做好帮扶解困,投产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二是推动强优企业高质发展。在创新能力和平台载体建设、积蓄企业发展后劲、提升竞争实力等方面对我市强优企业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推动2021年强优企业完成产业投资700亿元,力争年度应税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总体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三是夯实惠企政策要素保障。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积极帮助企业做优做强。在继续做好高端人才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同时,加快“企业首席技师”队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热源点、变电站、燃气管网等企业生产保障要素,严格价格监督审查机制,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四是推动政企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判断和产业链走向的敏感性,畅通政企交流通道,强化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机制。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周莹 刘浩

【报告内容】“中华药港”核心区高端化学制剂、国际医药创新产业园建成投用,医药产业产值突破750亿元。省药品认证审评分中心正式运营,申建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强做优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碳纤维、硅材料、复合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做好产业链文章,新材料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40亿元。加快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280亿元。

【权威解读】董作村(市工信局局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2021年,我市将以“三新一高”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创新体系,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企业加快向中高端攀升,培育更多的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同时,注重发挥重点行业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强化政策扶持,选树典型示范,力求在平台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今年争创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项。在信息化赋能方面,我们将大力推动“5G+制造”“互联网+制造”“智能+制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今年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30家以上,培育一批省、市示范智能车间,打造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初步建成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具备运营能力,实现5G在重点城镇地区及产业园区覆盖。另外,我们还将积极鼓励各县区打造3至5个特色细分产业,实现差异竞争、优势互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配套、完善链条,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发展。

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

□ 周莹  闫莉

【报告内容】依托港口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物流。推进空港产业园建设。放大“518”品牌效应,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促进电商产业健康发展。培育高铁商圈,发展夜间经济,丰富消费业态,提升消费市场能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5G信号实现重点城镇及产业园区全覆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投运。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权威解读】韦怀余(市发改委主任):服务业承载着大量就业人口,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今年,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做好全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新增规上服务业单位、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等任务。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区块链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等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平台经济、电商经济发展,全力为我市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产业专项扶持、两业融合试点等政策,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依托港口争取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导本地物流企业创A升级、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智慧物流降本增效试点培育等工作。推动成立连云港市物流产业促进会,进一步加强与省现代物流协会合作,聚力行业力量推动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与营口市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的战略合作,密切与郑州、西安、霍尔果斯以及淮海经济区城市等交流,进一步做强区域物流产业支撑。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紧抓新基建下5G、IPV6、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发展机遇,鼓励引进一批国际金融、数字结算、区块链等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信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实现集群集聚发展。

加快提升旅游能级

□ 徐黎一  欧勇军

【报告内容】抢抓用好高铁开通、新机场通航的机遇,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连岛创成5A级景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4A级景区3个,新增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启动藤花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提升老新浦风情街区和连云老街等品质内涵。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发展邮轮经济、海上运动等新兴业态。

【权威解读】晏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旅游名城,巩固旅游产业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彰显“大圣故里,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城市形象。一是策应高铁时代到来,加强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全方位开展文旅宣传推介,实施精准营销、全媒体营销,塑造文旅品牌形象。二是坚持以全域旅游为龙头,推进连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海县和连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海州区和灌云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潮河湾、博物馆、秦山岛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潮河、黄窝、高公岛等开展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推出“万人游乡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线路。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组织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完善文旅项目产业库,实施蓝色海湾、连岛5A提升、秦山岛二期工程、渔湾游客中心、园博园、恒大养生谷等47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提升老新浦风情街区和连云老街等品质内涵。四是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乐见西游》《寻找花果山》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创排,策划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广电传媒管理,推进文化旅游惠民,组织基层送文化活动1400场次。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利用,完善考古勘探前置工作机制,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启动藤花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力争早日重现华夏“东方第一城”文明风采。


总值班: 王夫成 朱 萍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