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匡时济世 大医风范——江苏担当邱海波

【连网】2003年,邱海波是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纪录。

2020年1月19日,邱海波奔赴武汉。而这一次在武汉,邱海波的身份也变了,成为“国字头”专家,他坦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要向国家提供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在武汉期间,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就曾多次当面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工作。

01PART邱海波的武汉“闯关”记

武汉疫情仍处在紧要关头。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已经在武汉37天了。对于一名ICU医生而言,挽救生命,就像是闯关,每一关都走得艰辛、惊险。这37天邱海波究竟在武汉经历了怎样的“闯关”历程?

1月19日,邱海波就已经来到武汉。一大早的高铁,回到酒店稍作整理,没有寒暄、没有缓冲,邱海波直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待他的就是千钧重担。

微信图片_20200602114422

▲邱海波(中)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我来的时候,临床救治变得越来越突出,重症病人多了,死亡病例增加,治疗变成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邱海波说。

这里病人情况如何?跟以前的一样吗?为了找到答案,邱海波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来到武汉三家收治重症病人定点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我们花了几天的时间泡在病房里,三家医院的重症病人每天过一遍,上午、下午都要穿着隔离服进红区。只有掌握这些病人发病、病重的特点,对治疗的反应,才能形成治疗流程和规范。”

“这次疾病的特点,就是病人表现不明显。一般发病在一个星期到十天才出现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沉默的杀手’”。邱海波在掌握了新冠肺炎的“脾气”后,一直在摸索、寻找治疗重症病人的关键“靶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他用“意外”来形容俯卧位通气治疗,“这是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病人趴下来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

他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到第六版的制定,主导制定了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疗路径。

目前,全国已经派出3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到来后,刚开始大家对新冠肺炎并不熟悉,面对重症救治这一最难啃的骨头,邱海波作出决定:巡查医院。这几天已经把收重症病人的7家医院巡查完了,接下来还要去武汉的四十多家巡查,包括区一级医院和社区医院。

“作为专家组成员,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除了巡查,邱海波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给医疗队做示范。在ICU的重症隔离病房,病人会突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生迅速打开 “生命通道”,比如气管插管,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加上厚厚的防护服和各种防护设备,让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都有些 “笨手笨脚”。

在这时,邱海波会说:“我们上去!”戴上简单的头套,进行插管。“必须带头去做,我觉得紧急的医疗操作特别能显示医疗团队的集体作用,如何去克服医疗团队的恐惧心理,专家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做好示范。”邱海波说。

02PART同事家人眼中的邱海波

领导说

“邱海波和他领导的重症医学团队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江苏人的责任和担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说,“在非典期间,邱海波进入南京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区,冒着感染的风险,给患者气管插管;此后,代表国家医疗队,到汶川,赴玉树、温州、天津、昆山、响水等地,抢救无数的患者。如今他又代表国家队‘坐镇’武汉,超强的技术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危难时期的锤炼担当和实干。

同事说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是邱海波一手培养的博士生。对待患者总是悉心呵护,对自己、对学生、对年轻医生都要求极高、近乎苛刻。杨毅透露,在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上,邱海波要求尤为严厉,每次制定治疗方案前,他都力求对患者病情有精准把握,任何对患者无益的干预都被禁止,任何操作都要完全依照流程,为的是确保治疗方案的实施万无一失。“病情无小事,生命大于天。由于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关乎生死,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要求我们要不断进步。”邱教授这些话她一直记得。

如今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邱海波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学科,是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江苏及全国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

家人说

“他非常热爱医生这份职业。”邱海波夫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案室主任助理赵健说,邱海波身在前线,白天奔走于各大医院,晚上也经常开会,每天只能打一个电话,简单交流下情况。这么多年来,凡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邱海波都会挺身而出,她对此习以为常。“在家吃饭时,他会跟我讲一些医学会议上的事情,也会讲抢救病人的事情,他叙述时的感情经常会感染到我。”赵健记得,很多年前,邱海波团队抢救一个小女孩,尽管尽了全部努力仍然没有成功,他非常悲伤。“更多的时候,他也会讲述如何成功抢救一个危重病人,那种发自心底的快乐,是他工作的不竭动力。

03PART邱海波的五次重大战斗

把论文写在ICU病床前,写在战“疫”最前线——这正是邱海波的学术精进之源。

微信图片_20200602114428

微信图片_20200602114428

▲邱海波(资料图)

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从2008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伤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从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到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再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每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身为党员的他,都是第一时间踏进“主战场”,冲到“最前线”,多次担任国家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为抢救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2月 武汉

“医生医生,就应该是临床医生。你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不可能网上搜搜就能看好病!”

2019年3月 响水

2019年3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当地组织开展重症病人救治。

2010年4月 玉树

在玉树抗震救灾时,邱海波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紧急抢救,坚持守候在病人床边,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历时两周后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008年5月 汶川

“尽最大努力让地震中幸存的孩子活着,有质量的活着,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希望。”

2003年5月 南京

2003年5月初,作为东南大学中大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的邱海波及他的得力助手郑瑞强,奔赴抗击非典最前线——南京市第二医院。作为一名危重病抢救的负责人,他与另外几位抢救小组成员一直坚持住在病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