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郑贵昌:好家训记心间 好家风代代传

【连网】(□ 徐誉宁 程晨)好家风,始于百姓屋檐下。在连云区连云街道庙岭社区,一提到郑贵昌家庭,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人口虽然不少,但是却十分和睦,整个家庭充满正能量,并尊崇孝顺、与人为善的好家风。去年,这个家庭被评为“连云港市文明家庭”,他们用真诚的心让小家的爱蔓延到了社会大家庭。

儿女们争着孝顺老人

日前,刚走进郑贵昌老人的家,就听到从客厅内传来的阵阵欢笑声。走近一看发现,郑贵昌的两个女儿和儿子正陪着两位老人围坐在桌前聊天,期间3个孩子还不停地为两位老人斟茶、递水果,一家人其乐融融。

多年来,这样幸福的场景在郑贵昌老人的家中早已成为日常。“孩子们每天都会过来陪我们,我和老伴感觉晚年生活很幸福。”白皙的皮肤,花白的头发,郑贵昌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今年79岁的郑贵昌和老伴翟玉喜共育有4个子女,如今最大的已经62岁,最小的56岁。提到儿女们,郑贵昌老人的眼神中充满着知足。

去年,为了方便照顾二老,他们的儿子翟新港专门购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将二老接过来居住。自从搬到新家后,孩子们来得更勤了,儿子每天都会到老人家给他们做饭,女儿们经常过来为老人做家务活。疫情期间,儿女们担心老人宅在家里无聊,还想方设法为老人购置了一台麻将机,所有儿女们住在老人家里陪着老人,有空的时候轮流陪老人打麻将,输的人要在脸上贴纸条,这一娱乐方式经常将二老逗得开怀大笑,也让二老开心地度过了居家隔离的生活。

老人言传身教成就良好家风

如今的晚年生活是郑贵昌老人期盼的幸福生活。而早年间,特别是4个孩子都小的时候,她和老伴却过得十分不易。上世纪60年代,她和爱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就几十元钱,每个月除去养孩子的生活费用,经常捉襟见肘,但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郑贵昌却十分乐观,从来没有抱怨生活。

“那时候同学们都有红领巾,可我没钱买,我回来和妈妈说这件事就哭了,可是妈妈的一句话就让我开心了。”郑贵昌的大女儿翟新霞回忆起发生在50多年前的这一幕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在她眼里,母亲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却十分伟大、包容。当时母亲听了这句话后立刻对她说“只要努力,别人有的,你也会有,妈妈和你一起加油”,老人的这句话至今还鼓励着儿女们。

在儿女们的心中,母亲郑贵昌还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小时候,她经常告诉子女要度量大一些,吃亏是福。50多年前,因为家庭困难,一年到头,郑贵昌都是自己给孩子们做衣服。为了凑钱买缝纫机,郑贵昌下班后在家附近的煤炭厂连夜帮厂里卸了50吨煤炭,挣了100多元钱购买了缝纫机。此后,郑贵昌不仅帮自家孩子做衣服,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做衣服,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

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如今,郑贵昌老人已经年近八旬,但作为拥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还经常参加捡拾垃圾、爱心捐助等公益活动。儿女们受她影响很大,孙辈们对老人也十分敬重,争着向老人学习,传承良好家风。2019年,郑贵昌家庭还被评为“连云港市文明家庭”。

“家里到处都是被子,都是为了方便我们过来打地铺。”郑贵昌的大女儿翟新霞介绍,在这个大家庭里,老母亲郑贵昌凝聚力很强,在老人的家中最常见的就是被子,这些被子总是会放在好拿的位置,这些都是方便一大家人经常到老人家打地铺用的。平时儿女们以及孙辈们经常过来陪伴老人,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人家里最多住过20个人,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邻居们都很羡慕。

“无论走到哪里,老母亲的教诲不能忘。”郑贵昌的儿女们都说,老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却十分让人佩服。这些年来,3个女儿每次买营养品送给她的时候,除非事先已经买给公公婆婆,否则老人说什么都不要女儿买的东西。因而这些年,3个女儿早已养成了习惯,那就是逢年过节先孝敬公公婆婆,再孝敬二老,要不然郑贵昌老人总是会批评她们。

“长期以来,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姑嫂之间没有杂念、没有磕绊,只有亲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和睦大家庭。这种良好的家庭关系,来自于老人的真诚付出和言传身教。”连云街道庙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储旭说,这样的家庭值得社区每一个家庭学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