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寻访,为跨越78年的思念圆梦

【连网】(昌慧东 朱萍 李帅 党仕仁) “孙洪太,男;籍贯:中国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牺牲时间:1940;牺牲战役:江苏省赣榆战斗;安葬地: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毛家洼村。”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工作人员徐亮在中华英烈网上搜索到这则信息时,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

近日,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与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市广电传媒集团、赣榆区委宣传部共同发起“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新闻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这则“孙洪太”信息出现时,寻亲组成员既兴奋,又忐忑。“青口十八勇士”留存的英名中,确实有“孙洪太”之名,烈士的信息虽高度匹配,但到底是不是,能不能找到,却又是未知。

3

一波三折,“毛家洼村”为何没有烈士的信息

78年前,一场殊死血战在赣榆青口镇火叉巷打响,18名勇士为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与日伪军血战竟日,受尽严刑拷打。事后,经战地记者白刃采访,孟兆阁、赵本源、原飞友、马培元、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孙玉琨、李会元9位勇士英名得以留存于世。

但是,受当年文化条件以及档案更替等复杂因素影响,留下的9位勇士的名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同音不同字,是否有笔误,这些令人担心和疑惑的问题,我们都无法完全肯定。

而十八勇士身份的确认,环环相扣,由不得一点出入。在赣榆抗日山的纪念碑上,刻下的是“孙漢泰”三个字,而在党史资料中,是“孙洪太”。我们发现,留存的史料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当年白刃写下十八勇士作品,这是烈士英名最早出现的文字档案。经过党史部门走访、比对,最终确认烈士的名字为“孙洪太”。

因此,在获得“孙洪太”信息的当天,我们就电话联系了临沂市平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第一次核实。没想到,毛家洼村并无名为“孙洪太”的烈士信息,好不容易才发现的线索就这样中断了。

幸运的是,帮助我们核实信息的工作人员张女士没有放弃,她灵机一动,想到当地还有一个毛家庄,“是不是当时登记的时候搞错了?”抱着一线希望,她又找到毛家庄的村委会,果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确有一名叫孙洪太的烈士,而且烈士的后人就生活在村里!”

寻亲有了第一步进展,但是确定烈士的身份,需要有完整的证据链和佐证,许多细节和信息必须经得起验证。

距离当年那场战斗,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78年,世事更替,当年的物证还在吗?我们还能找到知情人吗?他们即便还健在,也是年事已高,还能记清当年的情况吗?

1

三位亲人,讲述家人对孙洪太的牵挂

寻亲难度越大,越是让我们深深感到此次寻亲活动的意义和紧迫。

抵达平邑后,就有好消息不断传来。孙洪太抗日牺牲后,他的故事被村里人口口相传;在家族中,现在还有三位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最大的惊喜是,其中有一位是孙洪太的堂妹,她见过烈士本人。更加令人惊喜的是,两位已经年过九旬的老人,身体硬朗,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

这些好消息,让我们一下看到了希望。

“孙洪太烈士出生在我们村,是全村的骄傲,这么多年来,村里人都知道他。”4月19日早上7点40分,村委会主任刘相永在村委会大门口迎接我们。

沿着村里宽阔的水泥路,我们一路往东,到了一户整洁的农家小院,刘相永指着大门说:“里面就住着孙洪太的二弟媳。”

烈士的二弟媳,名叫纪恒英,虽90岁高龄,但思路清晰。听说我们为孙洪太烈士而来,老人早早就坐在沙发上等候。“孙洪太在家排行老大,在我还没嫁进来时,就已经参军了。”操着浓重口音的山东方言,纪大娘边流泪边说起家中这位大哥。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老人的思绪也回到过去,想到那段熬人的岁月,老人的手微微发抖。“我记得家里人一直都在打听孙洪太的下落,1954年,我婆婆跑到当年报名参军的仲村去问,这才知道大哥已经牺牲,按照当地风俗,家里为大哥发空丧,不管怎么说,人死了还是要入土为安。”纪大娘哽咽着说道。

得知孙洪太烈士的四弟媳陈尚娥,和烈士母亲一起生活多年,我们又折返回县城,去看看能否获得有关烈士更多的故事和细节。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们还能知道大哥的消息,下次上坟,我要告诉婆婆,她老人家终于能心安了!”陈尚娥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连声说道。陈尚娥76岁,婆婆在世时,经常和她说孙洪太的事情。陈尚娥告诉我们,孙洪太兄弟姐妹共7人,孙洪太排行老大,下面有3个弟弟、3个妹妹,孙洪太参军后家里兄弟姐妹都还小,为了生存,孙洪太的母亲带着孩子们讨过饭、吃了很多苦。孙洪太的母亲也曾多方打听过孙洪太的下落,找了很多年,后来才得知孙洪太是在赣榆青口牺牲了,但具体怎么牺牲的并不知情。说起这段往事时,陈尚娥几次红了眼圈:“我一直劝婆婆不要老哭,可怎么劝也劝不住,要是能早点知道就好了,她就不会流那么多的眼泪。”

三位老人中,烈士的二堂妹唐孙氏最为关键,她在小时候见过孙洪太本人。“孙洪太小名叫金山,比我大10岁左右,要是如今还活着,金山大哥现在差不多102岁了!”一说起幼年见过的孙洪太大哥,老人有太多的话想说,一时竟激动到无法言语。怕老人有什么闪失,坐在一边的侄子孙晓向我们转述了老人对烈士的印象:孙洪太在村塾读过两年书,参军前在家务农。参军时,他的虚岁应该还不到18岁,身高大约一米七,皮肤稍黑,长脸,额头稍宽,头发浓密,单眼皮,体重120斤左右。

2

层层追问,能否证明他就是十八勇士之一

针对烈士名字中的“泰”和“太”,孙晓还找出了一份物证,用于验证烈士姓名。当着我们的面,孙晓拿出一幅画,“这叫家堂轴子,这份是我父亲八十年代绘制的,家堂轴子的填写是按照我父亲的称谓填写。”随着家堂轴子慢慢展开,“长兄孙洪泰”几个字出现在大家面前!孙晓介绍,“泰”字是辈分,家族中同辈人平时都用“太”代替,只有写家谱时才会用“泰”字。

在平邑县烈士陵园的烈士英名石碑上,我们看到,第二排左起第四个就是孙洪太烈士的名字。

一上午的寻访后,我们来到平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高付生仔细翻阅《山东省平邑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并与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工作人员核实和佐证相关细节和关键证据。在这份1981年编写的英名录上,我们找到了孙洪太的信息,登记在册的牺牲时间和地点为:1940年,赣榆。

据连云港市党史资料记载,真正的赣榆战斗发生在1943年,因此,可以推断出当年口述有误,烈士的牺牲时间和地点应该为1941年的青口战役。烈士所在部队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根据党史记载,为青口战役参战部队教导二旅6团的前身。

经过寻访组查阅、比对相关资料,对亲属家访,历史的谜团终于被揭开,山东平邑籍的孙洪太烈士,就是我们寻访的“青口十八勇士”之一。

4

红色家风,在烈士家族代代相传

孙晓对笔者说:“我们作为‘青口十八勇士’的后辈,没有为党和国家做什么贡献,只是普通家庭,但认准了一直要跟着党走,为社会服务的道理。”

红色家风,也传递到了家族中的第三辈人。1996年出生的孙宝健是烈士的孙子辈。2017年,还在上大二的他,响应国家召唤入伍参军,目前正在中国人民武装部警察部队西藏自治区总队某队服役。当年,是选择入伍还是继续学业,孙宝健和家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前,孙宝健身高1米82,体重190斤,刚开始很不适应部队的高强度训练,经过部队的锤炼,现在整整瘦了50斤,更有男子汉气概。他说:“入伍之初,每当自己撑不住的时候,就会想起烈士大爷爷,他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宝贵财富,我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在军营发光发热。”

今年“五一”,孙晓一家计划来连云港缅怀烈士,他们要到当年孙洪太战斗和牺牲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笔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深切感到,红色家风,是烈士家族中巨大的无形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