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壮丽70年通衢大道畅四方

□ 连公宣

【连网】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石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屈指可数的省道国道到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健全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这些变化,无不展示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映射出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今年82岁的贾秀清老人回忆,建国初期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阴天下雨满是泥泞,老人小孩经常摔伤,回趟娘家可费劲了。60年代末,经过国家批准,我市着手修建第一条对外通道——307国道,这也是如今的310国道前身。在那个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和物资的年代里,工人们用小推车一点一点筑路,甚至把煤粉拿来铺路面。

1984年起,我市实施交通先行战略,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首先由公路建设拉开序幕。1989年底,全长23公里的新墟一级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连云港市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也加速了东西城区的相融相连。从1998年开始,我市抓住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有利政策,全面实施了国省道网化工程,到2005年底,国省干线公路(3条国道、7条省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公路密度133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达20.8公里,实现市域“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为了更好地策应江苏沿海开发,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的总要求,2009年起,我市相继开工建设242省道、226省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形成了更加便捷、畅通的沿海干线公路网。

经过10多年来的大规模路网改造,我市公路等级有了大幅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公路建设总投资达145.88亿元,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824公里,一个干支衔接、布局合理、联接城乡的公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农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带动沿路村庄步入发展“快车道”、群众奔上“致富路”。借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农副产品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

近日,东海县石梁河镇土山村韩继英大嫂家的葡萄园里,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挂满枝头,她兴奋地说:“我家种了近3亩葡萄,光葡萄就要卖好几万元呢,这都是托了政府修的水泥路的福。”据了解,该村原先是砂石路,农民种的葡萄一直无法运出去,如今5.5米宽的农村公路方便了上海、南京的运输车直接开到地头收购,葡萄供不应求。农村公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农民致富的梦想演绎成现实。

农村交通环境的改善也带火了旅游业的发展。黄金梨采摘节、猕猴桃文化节、樱桃节、草莓节、葡萄节等乡村旅游项目的举办吸引城里的居民来体验农家乐。连岛、海上云台山、连云小镇等景区因为“四好农村路”建设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登山观海。畅通、优美、设施完善的农村公路为连云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1316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8%,实现了所有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民集中居住点通四级以上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六级公路联网畅通。

港城崛起,交通先行。70年漫漫征程,弹指一挥间。行走在路上的人,奔驰在路上的车辆,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前进。市公路处将按照“国省道覆盖市、县区、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开发区和4A级以上景区,连接主要港区、机场、大型铁路货场。至2020年,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衔接顺畅、管理高效的公路网”的要求,立足本职工作,为早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