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省新闻工作者开山岛上迎记者节 把信仰化作动力,守好心中的“开山岛”

【连网】(记者 杨锐冰)11月4日,再一次登上开山岛,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前往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坚守了32年的地方,和全省优秀的媒体同行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迎接全国第19个记者节。

3

王振 摄

仲秋的开山岛,天气出奇的温暖。从燕尾港乘坐渔政船前往开山岛的海路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明媚的天气下,船尾的五星红旗特别耀眼,在风中飘扬。

当天同行的一共近百人,其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是第一次登上开山岛。这也是今年以来我第二次登上开山岛。上一次登岛还是8月酷暑天,衣服被汗水浸湿了一次又一次。开山岛上石头多,树少,没什么遮阴的地方。即便是11月,在阳光直射下,不一会儿身上便出了汗。

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在岛上迎接我们的到来。她依然瘦弱,眼神中透露着忧伤。岛上的环境较前些年的确改善了不少。有了太阳能、风力发电和净水设备,还有了移动基站。在距离岸边12海里的小岛上,手机有了信号。

开山岛上一共有208级台阶,81间营房。沿着这一级级台阶,来自全省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沿着王继才32年的足迹,绕岛一周。大家参观了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展,对王继才夫妇的先进事迹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当天上午,媒体记者对王仕花进行了集中采访。虽然已经在全省巡回报告中讲述了无数遍守岛的故事,但谈起守岛的艰辛,王继才对‘岛就是家、家就是岛’的一生承诺,王仕花再次泣不成声。大家突然发现,11月4日,我们登岛的那天,刚好是王继才去世的百日。

岛上的草已经变得枯黄,在风中沙沙作响。伴随着王仕花的哽咽声,直击人心。今年7月27日,那个守岛32年的英雄走了。听到这一消息的刹那,我的心猛地一痛。7年前,我就前往开山岛采访过王继才夫妇。我不会忘记,夫妇俩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语言,黝黑的面庞,粗糙的双手。我也不会忘记,之后一次次登上开山岛,是为了见证他们的荣誉——江苏省时代楷模、全国时代楷模……

7年后的开山岛,虽然条件改善了,但依然艰苦。用来攒雨水的井还在,里面通上了水管,不用人工从井里打水了。岛上惟一栽植成功的苦楝树还在,斑驳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在泥土上,诉说着开山岛的孤寂。作为当地记者,我给全省各地来的新闻工作者介绍着岛上的一草一木,以及其背后的故事。正是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对开山岛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王继才的守岛精神有了更高的敬意。

守岛不易。远处,大海连接着地平线,望不到头。目之所及,零散的船只经过,只剩下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当天虽然有百余人在岛上,但走到僻静处,依然听不到人声,心中升起的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这只是在开山岛上短短几小时内的感受,而王继才在这里坚守了整整32年,又是何其的不易与伟大!

每天的开山岛,都是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缓缓升起的国旗下苏醒过来的。迎着海岸线上一跃而出的朝阳,这里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相同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牢牢捍卫着祖国的海防前哨;不同的是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如今由三批不同的民兵肩负着守岛重任。

升旗仪式必不可少。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体新闻工作者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神情庄重而又肃穆。也许此刻,随着这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大家心中想到了坚守海岛32年的王继才,真正体味到了他的坚韧与执着。

升旗仪式后,江苏新闻界向全国新闻战线工作者发出《开山岛倡议》,倡议广大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宣传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牢记新时代使命任务,在各自岗位上大力倡导践行爱国奉献精神。当天,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正如江苏省记协副主席、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缪小星所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开山岛”。我想,对于媒体人而言,这座“开山岛”就是要充分运用我们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用我们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加鲜活的报道,展现给广大的读者和听众。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王继才留给我们的不仅有内心的钦佩与敬仰,更有一种朴素的爱国奉献情怀。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需要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王继才”们。

因为有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有了脚踏石阶的体验,有了升旗、倡议的宝贵经历,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虽然只是在岛上呆了短短一上午时间,但太阳的直晒、巡岛的体验让大家觉得疲惫不堪。而王继才坚守的32年里,一共有23360个半天,这么漫长的岁月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乘船离开的时候,原本金灿灿的海岸线突然乌云密布,眼看着一场风雨即将到来。开山岛的天气如同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刻骨铭心。

来自南京、泰州、扬州、无锡的媒体同行们纷纷对我说,“守岛何其艰苦,今年的记者节能在开山岛上庆祝,终生难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后,我们都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情怀、增强使命意识、发扬奋斗精神,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