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带一路有个“我”】武冬青——“新泥土”博士的乡土情结

【连网】 

一带一路栏花_b

RN(XZ87CMOUWKD7S46A4SXE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当科学家的愿望。50年前,在中大街小学,一个男孩子用稚嫩的笔郑重写下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做一名科学家。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男孩发明出一种神奇的物质,在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沼泽地上架起长久的道路虹桥,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人们的在沼泽地区造路的技术难题。他就是新加坡凯科集团总裁,被称为“新泥土”博士的武冬青。

GB20A1A_b

见到武冬青博士时,已经是晚上10点半,他刚从新加坡赶到南京受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面对家乡媒体,他顾不上旅途劳顿,欣然接受采访。

中大街的小小少年

武冬青1959年出生于海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武志超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精通英文和日文,是新中国第一批律师,母亲吴宜鸾是当年海师幼教系的创始人。作为家族这一代惟一的男丁,武冬青从小就备受关注:“我的父母,还有姑姑等亲戚对我非常好,特别是我的祖母,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

武冬青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老海州度过的。小学在中大街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在海州中学,海州古城的巷陌里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武冬青启蒙比较早,父亲经常对他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门手艺,学有所长。而武冬青也牢牢记住父亲的这句话,最终造就了“新泥土”博士。

提起童年,武冬青印象最深的是白虎山庙会。“那时候一到赶会的时候,比过年还高兴,头一天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在庙会上,即便是什么不买,只是单纯地逛逛,也是一种享受。如果家里人给买了件东西,更是要高兴好几天。”

那个特殊的年代,武冬青在高中毕业后就下放了。那时候,海州中学开设了夜校,而武冬青也遭遇了人生中惟一的一次不及格。“夜校是有入学考试的,我那时数学只考了三十几分,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我一直自认为学习成绩很好。”受到打击的武冬青开始艰苦的夜校学习生活,他白天干农活,晚上骑车七八里路赶到海州中学夜校上课,从7点半一直上到11点。“那时候班里的同学年龄差别很大,最大的比我大十几岁,但大家都非常勤奋,如饥似渴地读书。”

除了读书,武冬青还有一个爱好是长跑。上中学时,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天还没亮,他就起床,开始跑步,爬锦屏山。冬天的清晨特别冷,十几岁的武冬青却有着一股韧劲,每天都坚持下来。“那个时候真的是享受长跑,早上空气很好,整个人都处于很清醒的状态。现在想想,正是年轻时的坚持给了我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让我适应后来实验室里的高强度工作。”对于少年时的爱好,武冬青记忆犹新。

连云港建港的第一批技术员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武冬青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批被录取的大学生,考上了华东水利学院(现在的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武冬青被分配到交通部,成为连云港建港指挥部的第一批技术员,是三凸堤码头的建设者之一。

到建港指挥部报道后,武冬青被安排到港口五公司实习,当了9个月的码头工人,主要做混凝土搅拌和浇灌。“所以现在我去港口,看到五公司的人都觉得很亲切,我可以算是五公司最早一批工程师了。”武冬青笑着说。

那时候的工作条件很艰苦,武冬青几乎吃住在码头上,冬天海风凛冽,他的手被吹得裂了深深的口子,渗出血来。“当时觉得挺苦,现在看来,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积累了我最初工程施工管理的经验。”

在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工作期间,武冬青考上了母校河海大学的研究生,攻读近海工程硕士。硕士毕业后,他留校当校长助手。在河海大学工作期间,武冬青相继获得了英国、美国、荷兰和新加坡等七八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面对是否留校、选择哪所国外大学深造,武冬青一时被难住了。如果求稳图安逸,留校是最佳选择,如果外出闯荡,到美国留学又是首选。最后,父亲武志超给了儿子两个建议:一是不希望他从政,二是最好选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父亲希望儿子能专心学点实用科学,将来为社会做点实际工作。最终,武冬青没有违背父亲的意愿,踏上了新加坡的求学路。

在沼泽地上架起条条道路

在新加坡留学期间,武冬青凭借良好的潜质和勤奋好学,被当时的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主席布劳姆斯教授所看好,并收入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1994年博士毕业后,武冬青被新加坡一家知名上市公司聘为经理、高级技术经理,直至运营董事。之后,他围绕所学专业,发明了运用凯科技术和产品建造无开裂路面专利技术,这一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化学加固路面领域公认的技术难题。目前,他发明的这一专利技术不仅在新加坡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推广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冬青早年便对制造人造混凝土的设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化学物质—————SS108土壤稳定剂,能在松软的沼泽地上建造出稳固可靠的道路。在新加坡,建筑行业沙土的供应一向比较紧张,所以“新型土壤”一经出现,便造成了一定的轰动。从1994年开始,附近许多国家的公共建设就指定这种材料,用于建造机场跑道、高速公路、停车场等。

文莱是世界上最不适宜建造混凝土工程的地方之一,那儿的泥土和沼泽上几乎无法施工。当时,武冬青毅然接受了文莱政府的挑战:文莱政府给他3块条件最差的泥沼地让他建造公路,如若成功,文莱政府将会全力支持凯科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建造工程。对武冬青而言,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但事实证明,他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从1994年开始,凯科的产品在文莱全国范围内成为基建混凝土工程的指定材料,并且获得了官方地位。

感恩回馈 愿为家乡发挥光与热

为追逐心中的梦想,武冬青远涉重洋,凭借勤奋和睿智,经过近20年的打拼,成为新加坡岩土工程学领域的专家、凯密林克科技与产品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身在异国的他,一直关注连云港的发展,并受聘担任连云港市政府高级顾问,成为连云港海外博士联谊会会长,为家乡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我是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我有很深的乡土情结,我的根在那里,所以我更要回馈家乡。”提到家乡,武冬青郑重地说。近年来,武冬青利用私人关系先后邀请了新加坡政府议员兼苏州工业园第一任总裁,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和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相关商务人员,以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学者来连云港考察,“我对他们说,连云港是‘一带一路’交汇点,东方桥头堡,是中国的枢纽,很适合投资。”

因为在建港指挥部工作的经历,武冬青特别关注连云港港的发展,每次回连云港都要到港口看看。由于连云港港属于淤泥质海岸,每年清理出大量的淤泥,武冬青打算把自己的新技术应用到这里,将淤泥作为填海材料,既环保利用率又高,已经和相关部门达成协议。

提到家乡的变化,武冬青感触很深。“我上学时,有个同学的父亲在港务局工作,带我们去港口玩,我记得一大早就从海州坐车到新浦,再转车到墟沟,要耗费大半天时间。现在好了,开个车一个小时就到了。”他认为,连云港现在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推进,发展优势逐步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每次回家,都觉得有新变化。我相信,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也会继续为连云港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