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接力58年 “雷锋车”跑进新时代

【连网】□ 庄婷婷 史贽仁

在连云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耸立着一组群雕:一位辫子姑娘双手紧握车把,身后的平板车上坐着老人和孩子,还有几位车手或是搀扶着孕妇,或是手拎着包裹,她们步伐坚定、目光有神、面带微笑。这就是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群雕。“雷锋车”组因雷锋而得名,58年如一日,热心为群众服务。

QQ截图20210510111849

因雷锋而得名 接力长跑58年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让新浦汽车总站的职工们心潮激荡。当时的连云港火车站离新浦汽车总站有1里多路,没有公交车。下了火车又匆匆赶汽车的人,大包小包,拎的拎扛的扛,步履艰难,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的旅客,十分不方便。于是,几名车站职工找来3条扁担、几根绳索,在火车站为旅客免费挑行李。后来又添置了一辆平板车,这辆平板车,风里来雨里去,义务为旅客服务。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亲切地称这辆平板车为“雷锋车”。

22133513090561845

78岁的朱秋霞是第一代“雷锋车”车手,见证了“雷锋车”半个世纪的辙痕。“我是1962年调到车站工作的。毛主席号召学雷锋,我们怎么学?就帮助过往的旅客吧。1963年3月,我们开始用3根小扁担,帮助行李多的、带小孩的、年老体弱的旅客搬运行李。后来站里给我们买了平板车,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用三轮车,车子不同,名字也变过几次,但大家还是喊它‘雷锋车’。”

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还很不发达,经常有旅客不能正常中转换乘,滞留在车站候车室。于是,“雷锋车”组就在车站候车室里安放了简易的床铺和被褥,白天是车站、晚上是旅馆,解决了滞留旅客的住宿问题。遇到除夕夜滞留车站回不了家的旅客,她们就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

“雷锋车”组由清一色的女职工组成。58年来,“雷锋车”组的车型换了9种,先后有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爱心接力,倾情奉献,免费运送旅客32万人次,行李包裹36万多件,行程22万多公里。她们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师带徒、母传女、党员干部传帮带,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他人,感动着社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信任和支持。

宁愿自己千般苦 不让旅客一时难

“雷锋车”手们把旅客当亲人,把帮助别人当成最大的快乐,把奉献社会作为自觉追求,践行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诺言。她们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扶老携幼、排忧解难,使南来北往的旅客切身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

22133562005389508

“没有‘雷锋车’,就没有俺老王这一家。”说起“雷锋车”对他的帮助,山东人王廷记激动地说。王廷记是山东莒南县王家炕村农民,1996年3月的一天,他失魂落魄地蜷缩在新浦汽车总站候车,长途组的郝芳萍等几位“雷锋车”手关切地上前询问。原来,王廷记家境贫困,身体不好,妻子离他而去,撇下2个四五岁的孩子。“家里又没老人,俺下地都要一手抱着一个娃,这日子还咋过?”留下遗书后,王廷记精神恍惚地来到新浦汽车总站。郝芳萍等几位“雷锋车”手了解了王廷记的情况后,给他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耐心地劝导他;车站用困难旅客救助基金捐助王廷记500元钱,并通知王家炕的村干部接他回村。在长途组和新浦汽车总站的帮助下,王廷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如今,他的2个孩子都有了工作,家里还盖了新房。

“雷锋车”手朱秀兰,和善爱笑,大家都喜欢她。1983年底,一张癌症诊断书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朱秀兰的幸福生活,但她竟然从医院跑出来,坚持拉“雷锋车”。姐妹们都来劝阻,她说:“我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我拉车十几年,这份情丢不下,就让我再拉几回吧!”那一年的春运特别忙,扫地、检票、送水,哪里人手紧,她就出现在哪里,下班后,她以病弱之躯又默默地出现在“雷锋车”旁。她含着笑,姐妹们却含着泪。弥留之际,她对15岁的女儿肖彦说:“孩子,妈最后一次帮你梳梳头。把你交给服务组,妈就放心了……”年仅37岁的朱秀兰永远告别了心爱的“雷锋车”。3天后,从山东日照寄来一张汇款单和一封感谢信,钱是朱秀兰生前为一位旅客买票垫付的。后来,肖彦也像妈妈一样,拉起了“雷锋车”。

“雷锋车”帮助了南来北往的旅客,也收获了一份份真挚的情谊。

1989年秋天,赣榆乡村教师单兴惠在长途车上丢了装着3800元钱的布包,那是他为2个儿子借来的学费,长途组服务员史朝荣帮他找回了布包。单兴惠当时没记下服务员的名字,14年后他专程来到新浦汽车总站,终于在车站荣誉室的照片中找到“恩人”。第二次握手,两人都激动得流下热泪。

单兴惠一家四代人都曾坐过“雷锋车”,深受“雷锋车”精神感染。他退休后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教书,坚持每月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学生王子明身患重病,单兴惠骑着三轮车捡废品卖钱为孩子治病,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这三轮车,也是‘雷锋车’。”

1999年1月5日,“雷锋车”车手郝芳萍在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倒,脾脏破裂、左小腿骨折,生命垂危,抢救急需大量输血。这个消息惊动了连云港全城——满满一车的消防支队官兵赶到医院献血,16位农村青年从各自家乡连夜赶几十里路到医院献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排队前来看望,病房成了“花的海洋”。康复后的郝芳萍得知这一切后非常激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没想到‘雷锋车’在港城人心中有这么重的分量。现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港城人民的爱心和期盼,我要一辈子拉好‘雷锋车’,永远做雷锋!”

25236926316626513

58年来,“雷锋车”免费运送了几十万旅客,行程可绕地球4圈。因为这一份坚守,“雷锋车”被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授予“中国第一雷锋车”称号,“雷锋车”组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示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截至目前,“雷锋车”组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0多个,成为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一面高扬的鲜艳旗帜。

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做志愿服务“领头雁”

对于许多风尘仆仆的旅客来说,清晨守候在火车站口的“雷锋车”组,是到达连云港沐浴到的第一缕阳光。就在这条火车站与汽车站之间相距不到1公里的路上,第五代“雷锋车”手黄丽丽已经来来回回走了10年。

22133529105970805

提起黄丽丽,张大妈赞不绝口,她们的缘分要从一次赶车说起。黄丽丽照常送旅客抵达新浦汽车总站,旅客们纷纷下车后,张大妈因为行李繁重,吃力地搬运着。见此情景,黄丽丽赶忙上前,一把接过行李,陪张大妈走进售票大厅。“我给您买票,您在这稍微坐一下。”黄丽丽安顿好张大妈,一溜烟跑去买票。

等买好车票,黄丽丽又拎起行李带着张大妈过安检,搀扶她走上二楼的候车大厅,直到把老人送上车,黄丽丽才安心。自此,张大妈每到连云港,都会去看一眼“雷锋车”手们。

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学就是58年。“雷锋车”组,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赢得了“中国第一‘雷锋车’”的美誉。进入新时代,飘扬了58年的“雷锋车”旗帜仍鲜艳。

“有要去苏欣快客站的旅客朋友吗?‘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在连云港火车站出站口,90后“雷锋车”手戚芳菲一边用手举着“雷锋车”的服务牌,一边高声引导有转乘需要的出站乘客。如今,“雷锋车”增开了连云港火车站至苏欣快客站“雷锋车”班线,同时将“雷锋车”服务向县区延伸,增开东海火车站至东海汽车站“雷锋车”班线。

作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进入新时代,“雷锋车”组也在悄然地变化着。从3条扁担发展到平板车、三轮车、电瓶车、观光旅游车,“雷锋车”手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第一代、第二代的“雷锋车”手们已经退休,如今已经传承到第六代,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挑大梁。“雷锋车”车手的本职工作主要是售票、检票,她们不仅要拉好“雷锋车”,更重视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党支部副书记、第五代“雷锋车”手权太琦,在培训学习中掌握了英语、哑语,还主动学习旅客心理学知识,成为班组的服务明星,先后荣获省、市劳动模范称号,还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连续当选为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雷锋车”组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保留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旅客候车舒适度及扩大社会影响力方面,并与社会各界的志愿服务团体合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提升“雷锋车”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QQ截图20210510112527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组织开展了长达24年的“与‘雷锋车’同行”活动。以“雷锋车”组为榜样的“雷锋的士”“党员的士”“雷锋公交快捷线”等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竞相涌现。从一辆车拓展到大爱连云港城,500万港城人民与“雷锋车”同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唱响了一曲曲崇德向善的时代颂歌。在连云港“雷锋车”组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国各地的“雷锋车”已增至5000多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志愿成为各行各业的“雷锋车”手,主动参与到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中。

“不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雷锋精神不会变,‘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这一句诺言,永远不会变。我们将主动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全力践行‘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雷锋同志‘一束光、一块砖、一颗钉’的伟大力量,以崭新的姿态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权太琦说。

“雷锋车”手沐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新时代的“雷锋车”手们,正循着不变的服务承诺,踏着“雷锋精神”的鼓点,沿着永不消逝的车辙,一直向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