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季登芹: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幸福生活

【连网】(通讯员 任义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季登芹眼中就会饱含热泪,歌声将他带回抗美援朝那段岁月。那时他还不到20岁,在枪林弹雨中,诠释着对党和祖国无限的忠诚与热爱。

近日,笔者走访了国网灌云县供电公司离退休老职工、抗美援朝老兵季登芹,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

70年前雄心壮志 他主动请缨赴朝抗美

秋日的清晨,阳光洒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树云新村,洒在89岁的季登芹干净整洁的面颊上。

“这阵子,他天天守着电视机看新闻,念叨着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一天要说好几次。”季登芹的儿子季文说。

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个人来说就是漫长的一辈子。

70年前,季登芹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一心报效祖国。1950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序幕。1951年7月,19岁的季登芹带着雄心壮志,毅然参加了志愿军,成为了一名抗美援朝战士。

3年援朝抗美洗礼 他战场杀敌看淡生死

“当年我们部队跨过鸭绿江,对联合国军展开追击战,就没想过回来,当时过江的战士们都抱着用生命保卫新生共和国的决心,视死如归。国家让我去。我就去,冲在前,打在前,那个年代,大家思想就是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从来没怕过,与祖国的安危,人民的安危相比,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克服的……”谈起往事,89岁的他一语道出了当年所有战士们的心声。

1952年正是朝鲜战场战事最胶着的阶段,季登芹清楚地记得,美国飞机飞过来的时候,用“遮天蔽日”形容也不为过。由于武器装备力量悬殊,志愿军选择在夜间战斗。在那些最残酷的岁月里,季登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战友的离去,“担架队来的时候,弄不清地上的残肢断臂是谁的,只能就那样放在一起抬走……”目睹了那么多伤亡,季登芹却从不畏惧。他接受着炮火的洗礼,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

“朝鲜的冬天真冷,我们在野外执行任务,饿了就抓一把雪,就着随身带的炒面充饥。”季登芹说,记得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被美军强大的火力封锁在山洞里,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下,没有穿棉衣的战士们只能紧紧抱在一起取暖,大家随身携带的给养吃完了,就扒下松树皮当食物,实在难以下咽就硬塞一团雪在嘴里,就这样在山洞里生存了30多天。

33年结缘电力事业 他在职场上尽忠尽职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新闻,看到志愿军遗骸迁回了祖国。我老了,记不清牺牲的战友名字了,但我想他们应该也回来了吧……”季登芹说着,眼眶红了。

“抗美援朝胜利了,那心情真是无比舒畅啊!我说不出来此刻的心情,是既痛心又高兴,痛心的是战友们牺牲在异国他乡,高兴的是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季老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手重重地拍了下双腿。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季登芹跟随部队回到了东北军区塔克修班营,头脑灵活、行动利索的季登芹是营里出了名的“机灵鬼”,很快熟练掌握了汽修运维。1954年12月,所在东北军区塔克修班营的他荣获三等功2次,受到了东北军区表彰,荣誉证上印有朱德总司令写的“弘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几个字。

1958年9月,25岁的季登芹卸下戎装,转业来到灌云供电公司,在变电工区从事电力工作,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比起战争时牺牲的战友,现在我已经很幸福了。”

季登芹的儿子季文说,父亲在岗时从来不和同事炫耀他是抗美援朝战士,也不和单位提要求。在复原工作后,他在变电工区变压器班一干就是33年,他不图功名利禄,甘做普通电力工人,默默工作直至1991年退出工作岗位。

现在的季登芹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除了看看报纸和打理点家务,还关注国家、企业的发展。“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美好生活,祖国强大,老百姓才能平平安安过日子。”谈及老人余生最大的期盼,他希望的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的精神能薪火相传,期盼这群“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像红色基因一样代代相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