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伏广进 朱星宇 王海超
今年56岁的柏纪荣,自1986年中师毕业便在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赣榆区黑林镇任教。30多年来,作为一名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多次放弃到城区学校工作、到南方优厚环境生活的机会,对山村孩子不离不弃,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把“情”倾注到每一个山村孩子身上,把青春奉献给了她深爱着的这方热土,并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江苏最美乡村教师、江苏好人、江苏省爱生模范、连云港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她为原型创作的现代京剧《大树成荫》在江苏省范围内大规模巡演,引起强烈反响。
1986年,中师毕业的柏纪荣回到黑林镇大树村小学执教。一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无围墙的校舍、教室是排成两行半的土房子,课桌凳破旧不堪,宿舍、做饭都在教室山墙外垒起的一间简陋的草棚里……任教30多年间,很多教师耐不住山区寂寞来了又走,学校教师一直缺编严重。柏纪荣课务重、杂事多,然而从大树村小学到镇中心小学,她始终选择坚守在山村的“三尺讲台”上。
40岁学会电脑、45岁拿到自学本科文凭、49岁荣获全国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50岁获省“师陶杯”教研论文一等奖……作为致力教研的“有心人”,凡事都要争先的柏纪荣在工作中勤于钻研、乐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并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参加工作以来,她精心研究教材,竭力探索教学新路径,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教育教学平台,精心创建并打造“国家级示范网络班级”;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3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主持我市重大调研课题,完成6000字调研报告,可谓硕果累累。同时,她多次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骨干教师”、市“千名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引进”先进教师等荣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让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未来通过他们把乡村教育办得更好。”跟柏纪荣共事十多年的吴彩花老师坦言:“柏老师是个非常有感染力的人,她会不断引领你、鞭策你、提醒你,让你不断进步。”
黑林地处边远山区,全镇有学生3000多人,留守儿童数量则占到了三分之一。柏纪荣老师经常留在学校,照顾有困难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烧菜做饭;她建立“爱心小组”,5年如一日甘当残疾女孩的生命“轮椅”;她精心照料白血病患儿小邱,燃起其努力学习的希望之火;她义务当起了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她使尽浑身解数,帮一名聋哑女孩开口讲话;她组建“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团队,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她参与组建“一毛钱”基金会,常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向贫困生捐款捐物……“在柏老师的影响下,全校涌现出大批省市‘最美教师’‘十佳最受欢迎班主任’‘师德模范’‘最美职工’等,黑林中心小学拥有最庞大的‘最美团队’。”黑林中心小学副校长陈伟介绍。
塔山中心小学教师宋厚丽深情地说:“28年前,柏纪荣是我的老师,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扎根农村的人民教师。正是老师的引导,才使我从事教师这份行业。这么多年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始终激励着我,我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自豪,我也会向我的老师学习,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愿做一支彩笔,为山村的孩子描绘美好未来;我愿做一只渡船,把山村的孩子摆渡到理想的彼岸。”这是柏纪荣的人生信条,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30多年来,她犹如一个忠实的摆渡人,奉献着甘为人梯和铺路石的火热青春年华,把一个个山村孩子送到了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