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疫”线榜样▏李家学:“生命禁区”的采样人

【连网】□ 伏广进 王维聪 张诗文 姚绍庄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医用橡胶手套,脸上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和防护屏……连云港赣榆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李家学踏进被常人视为“生命禁区”的隔离区里。当天上午,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对5名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样工作,以便确诊或监控病情变化。

TIM截图20200210141528

这里是新建成的患者集中隔离区。标本采样工作,是整个救治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操作环节。正因如此,作为有着19年党龄的老党员和拥有丰富防疫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李学家主动承担起全部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样工作。

采集标本过程中,患者需要脱下口罩,还会咳嗽、打喷嚏,风险很大。李家学穿戴整齐防护设备后,回头对急传科科长张明磊和一名护士说:“你们都不要进来了。”

当日9时许,李家学独自打开病房门迈了进去,然后再紧紧关上门。穿上防护服,让他略显臃肿,但迈步的劲头,却又那么精神。

时针指向了当天上午11时。2个多小时过去了,门外的医护人员等得着急。就在这个时候,隔离病房的门打开了,李家学走了出来。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此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采集一例标本,快的两三分钟,慢的五六分钟,但5位患者的样本采集,李家学在隔离区内连续工作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其中的风险和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采样时,我与患者的面部距离只有30厘米左右,再远就不方便采集了。”李家学说,患者本身就有咳嗽、打喷嚏的症状,加上异物伸进喉咙时,人会本能地咳嗽甚至呕吐。如果口罩绑得比较松,患者飞沫溅到防护屏内侧,或是口罩过滤效果不佳,采集的医务人员都有可能感染患病。

“虽然李科长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我们知道,他是不想年轻的医生护士过多地接触患者,把风险留给自己。”张明磊说。

TIM截图20200210141553

其实,这不是李家学第一次奋不顾身冲锋在战“疫”最前线。早在2003年,他就参加过非典防疫战。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和17年前一样,李家学再次义无反顾地穿上隔离服,踏进了隔离病房。除了对疑似患者进行采样,他还主动参加疾控中心组建的突击队,对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当地的疫情防控没日没夜地忙碌起来。  

工作中,由于长时间佩戴多层医用橡胶手套和频繁使用消毒液,李家学的双手皮肤发白开裂,原本一周就能痊愈的手伤拖了半个月,直到最近才拆线。对此,李家学不以为然,“我是党员,也是卫生战线的老同志,面对此次疫情,我必须冲在前面,给年轻同志做个榜样。我相信,只要防护措施到位,就不用担心安全。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对于李科长,我们都是看在眼里,钦佩在心里。”同事谭学凤感慨。为及时处置疫情,春节假期至今,李家学没有休息过一天,一日三餐都是在单位随便对付几口。因为忙于为患者取样和参加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会,儿子李昊24岁生日那天他都没能回家。

“你我都是党员,疫情防控最重要。爸爸,我为你骄傲!”除了儿子善解人意的微信留言,令李家学更欣慰的是,儿子主动申请成为社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的志愿者,和自己一样走上了抗疫一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