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小工程”托起“大民生” 连云港东海“四好”农路建设铺就乡村振兴路

【连网】□ 李娇

“之前还是弯弯曲曲、又窄又破的水泥路,如今已是边沟平顺、绿化齐整、安保设施完善的9米宽沥青路。”谈及四好农村路建设,连云港东海县张湾乡农路站站长张会军站在张曲公路边,感慨地和村民说。“有了这条路,我的拖拉机、收割机可以顺利地开到田间地头,咱们的东海大米将运得更远,销得更快。”一旁的村民王大伯也接着说。

TIM截图20200102160233

(“四好”农路)

近年来,东海县围绕“建好、管好、养好、运好”总目标,坚持民生优先,结合地域风貌,把农路规划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园区提升等有机衔接,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白改黑”及加宽改造工程,确保行政村双向四级公路“村村通”,实现国省道、县乡道与农村公路大联网、大融合,进一步加速了乡村振兴发展。

抓建设,铺就农村优质“品牌路”。农村公路建设注重工程质量监管,加强防排水设计,对22个乡镇总计划99条267.6公里农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实现路宅、路田分离,并积极改造农村危桥75座。城乡公路提档升级,牛辰路、战备路、牛桃路、海沭路等一大批特色田园乡村路“颜值”有效提升;重点打通镇村公路韩辰路、张曲路、黄石路等重要农副产品运输通道,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双林路、羽青路、李安路等农村旅游公路倡导实施旅游标牌、驿站、环境基础设施,增加指引、休憩、观景等服务功能。

TIM截图20200102160215

(道路建设施工)

抓管理,打造群众出行“平安道”。东海县落实各级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农村公路群管网络,实现村有护路员、乡有监督员,形成各司其职、层级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管模式。按照“依法治路”的要求,积极推行“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行”的路政联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支持、财力保证,投资近4亿元,不仅完成公路建设施工,还重点优化特色品牌示范路段安全防护设施、交通引导标志、景观绿化美化等设计。环境整治中,共治理农村公路各类安全隐患3600多处,排查和清运路边堆积物3.5吨,增设警示标牌1100余块,急弯、临河、陡坡路段安装护栏1694米,新增公交站亭和站牌582个。

TIM截图20200102160156

(路面常态养护)

抓养护,实现农路管养“常态化”。该县探索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一体化等新模式,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杭菊路、双林路等旅游公路养护和管理;实施“建设与养护捆绑招标”的总承包模式,提升农路养护生产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强化技术支撑,推动农村公路与桥梁信息、养护检查与评定、营运状况等信息管理大数据建设;规范养护流程,明确乡镇农路站管护职责,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经常性养护率达95%以上。确保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稳中有升。

TIM截图20200102160138

(乡村公交充电站)

抓运营,激发百姓致富“新活力”。东海县大力实施公交一体化改革,自筹1亿元资金,在2018年完成农巴车公车公营改制基础上,先后购置新能源公交257辆,配套完善了乡镇公交车充电桩建设6处;优化城乡公交路网,建成智慧公交指挥中心,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争创4A级,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公交线路“村村通”;利用乡村公交往返于各行政村的便利,将快件送进村,先后在总站、桃林、平明、温泉4个客运站试点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站,72个行政村建立配送网点,逐步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交通+物流”运营模式成为激发乡村脱贫致富的新活力、新魅力。

TIM截图20200102160256

(美好农路带热乡村采摘游)

农村公路虽是“小工程”,却处处体现着“大民生”。“现在路好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车,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黄川镇村民老李说,现在村里人纷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草莓、葡萄种植以及各种养殖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如今,驱车行驶在东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上,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辆辆汽车行驶如梭,一幅富美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