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探索构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五大体系” 助推社会和谐

【连网】(通讯员 张玉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今年年初,江苏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并确立连云港为首批试点设区市。

TIM截图20191218104835

试点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纳入民心工程加以推进。连云港市司法行政系统按照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实体实战,积极探索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五大体系”建设,系统化推进,初步实现了诉前调解快速增长、法院立案明显下降的目标。《连云港实体实战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2019年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项目三等奖。

织密“四纵四横”,构建非诉讼网络体系。打通市县乡村“四纵”工作网络,在市、县(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挂牌成立非诉讼服务中心。聚合“四横”资源力量,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调委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社会组织和新乡贤化解矛盾纠纷作用。推广市法院、市人社局、市信访局分中心经验做法,在道路交通、市场监管、住建等矛盾纠纷高发多发的部门,设立非诉讼服务分中心。

TIM截图20191218104917

建立“四项机制”,构建非诉讼制度体系。建立“接案、研判、流转”分流机制。实行统一立案和分流调处程序,确保所有案件应立尽立,应调尽调。建立“联动和补强”协同化解机制。探索制定“公证+调解”“公证+仲裁”“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调解”“行政裁决+调解”等组团式非诉讼纠纷化解方案,增强纠纷化解整体能力。建立诉讼与非诉讼对接融通机制,完善司法行政与法院工作对接机制,七种非诉讼纠纷衔接处置机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等。建立双向评价督促考核机制。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加强对非诉讼纠纷化解体系运行的监督评价并纳入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

打造“三大中心”,构建非诉讼实战体系。打造实战型“非诉讼指挥中心”,发挥指挥调度、信息研判、检查督导、联动调处、智能数据的重要作用,推动“非诉讼指挥中心”科学规范常态运转。打造实战型“非诉讼分流中心”,承担接待、指引、受理、分流等功能,实现“一站通”“一网通”“一键通”。打造实战型“非诉讼办理中心”,发挥“四纵”非诉讼组织机构职能作用,依靠“四横”非诉讼专业队伍,建优“七种”非诉讼方式,实现多方参与、联调联动、群众认可、政府满意。

TIM截图20191218104743

着眼“三个加强”,构建非诉讼效力体系。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调解员,建立非诉讼智库。加强业务建设,放大“卢干景调解”“姜霜菊调解”“王立步金牌调解室”等名人名牌调解效应。推行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调解前置和优化工作建议书制度,提升非诉讼服务效力的公信度。加强载体建设,开展“法律服务+调解”走进“一带一路”涉外企业、中国(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公证送达+调解”等专项活动,非诉讼服务效力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突出“三项宣传”,构建非诉讼文化体系。精心挖掘,打造非诉讼文化主题双亭园和非诉驿站,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定纷止争;精心培塑,打造非诉讼文化新乡贤主题广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精心策划,打造非诉讼文化主题晚会,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崇法遵法守法。唱响非诉讼文化主旋律,传播非诉讼文化正能量,凝聚非诉讼文化向心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