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国情 奋斗者】孟卓贤:花果山下走出的浙大教授

【连网】□ 周莹

他的论文登上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的封面,他关于糖尿病的研究实现了医学领域的新突破,他就是年仅37岁的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卓贤。这位从花果山下走出的年轻学者,用勤奋和执着实现了追风少年的科学家之梦。

TIM截图20191021095533

因为梦想而选择生物学

花果山下,有一座宁静的小村庄———新滩村。多次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的孟卓贤,正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走出来的。同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孟卓贤的父亲将这种希望寄托在儿子的名字中。“卓贤”二字,是他翻遍了新华字典,反复甄选所得。

因为不太会说普通话,孟卓贤与小伙伴们交流不是太多,他把精力都一门心思地花在学习上了。六年级小升初考试中,孟卓贤顺利地考入新海初中。“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科学家。”80后孟卓贤具有年轻人坦率的个性。高考填志愿时,父亲将小学班主任王绪兵请到家里来,希望他为孟卓贤指指“路子”。王绪兵老师说:“现在生物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不妨考虑考虑这样的专业。”

王老师的一席话为孟卓贤父亲打开了思路,他决定让儿子当医生。纯朴的父亲虽然对于生物、医学都没有多少概念,但是他知道医生是个靠本事吃饭的行当。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后,孟卓贤依旧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40门功课的平均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毕业那年,孟卓贤进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尽管生离死别是医院的常事,但看着面临死亡而恐惧的病人、无可奈何的医生,孟卓贤想了很多:一些临床问题的出现,关键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本原因是科研的滞后,如果加快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运用,那么必定能提升现代医学水平,减轻乃至解除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烦恼。

经过刻苦努力,孟卓贤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本校硕博连读!梦想与现实的交汇让此刻的他兴奋不已。就这样,他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韩晓教授门下,开始攻读生物学。“当时,我选择的方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孟卓贤告诉记者,“因为我发现中国人糖尿病患者特别多,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病人减轻痛楚。这是我的梦想。”

为了让孟卓贤快速成长,韩晓教授严格用国际标准规范孟卓贤所有的实验操作、研究思路和论文撰写。这种严谨的科研素质,为孟卓贤后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博士二年级,孟卓贤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成为当时学校为数不多的在这样权威期刊发表文章的研究生。

2009年,博士即将毕业的孟卓贤决定出国学习。“当时,我的想法是在国内学习的这些知识还不够,应该到世界生物学最发达的国家去学习。”孟卓贤坦率而个性十足,最关键的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祖国是我的天地

孟卓贤踏上了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的旅程。2017年5月4日,孟卓贤和导师林建谍教授在国际权威刊物《细胞》的子刊《分子细胞学》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人类骨骼肌细胞中存在一条葡萄糖感受信号通路,其在全身血糖稳定状态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找寻糖尿病发病根源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孟卓贤研究成果被业内认同,孟卓贤具备了在美国争取绿卡的机会。然而孟卓贤却选择在他事业的高峰期回国。“当时,朋友和家人都不太能理解我这样的选择。”孟卓贤说,“但我却非常坚持,因为我知道,祖国才是我的天地。”

“小孟,我们浙大欢迎你来。如果有什么困难,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温馨的话语让孟卓贤特别感动。在浙大,他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等多项经费的支持,自己也已成为浙大慢病研究所副所长。显然,在浙大,在祖国,他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今年1月,孟卓贤的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实验室在连云港市开发区上线了,从这里开始他将自己的个人梦想同家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帮助他创业,连云港市开发区还打破常规,为这个实验室设计了定制化“招标”。据连云港市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倪琴介绍,孟教授团队进驻的是医药孵化器一期,之前孵化器入驻改造没有装修生物实验室的经验,为了高标准完成实验室的装修任务,他们在招标方式上首次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同时,为了体现项目服务的专业性,充分借鉴区内知名药企在实验室装修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创了聘请企业实验室相关专家评审工程项目的先河。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一个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实验室在市开发区正式落户。

去年12月,孟卓贤作为连云港市花果山英才奖最高奖励的获得者,得到了200万元的资金奖励,目前第一笔资金已经拨付到位。目前实验室所有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相关的产品已经发往国内众多的研究机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