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连云港灌云特色帮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连网】□赵芳 孙国利

一个个辛勤劳动的背影、一株株长势旺盛的苗木、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象征着蓬勃生命力的明亮绿色扑面而来……近日,笔者走进连云港灌云县多个乡镇,漫步于各个产业扶贫基地,感受灌云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进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灌云县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做实特色帮扶,因村因人实施“一村一策”和“一户一策”,将贫困群众融入扶贫基地、嵌入产业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经过3年持续不断的帮扶,实施各类扶贫项目623个,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02亿元,已经有7.15万名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和4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各地村庄和农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展符合本村特色和适合自己的产业,走出一条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扶贫的“岗东实践”助力精准脱贫

“我在这工作一年了,一年1万多元工资,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近日,在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贫困户许月美正在为田地排积水,被问及务工情况时她笑着说。

岗东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8年6月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岗东村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党建+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采用“莴苣+辣椒”的套种方式,打造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的特色项目南岗乡岗东村外贸农产品种植基地。

“我们帮扶工作队牵头创设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多个农业进出口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协议,通过聘用村干部参与基地管理,带领周边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为岗东村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队员陈新年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分散、消息不灵、技术较低等问题,为去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效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形成了“岗东实践”经验。

如何能让出口蔬菜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让扶贫成果持久不反弹呢?“我们用帮扶资金、村集体部分资产入股,并流转农民土地200亩,年终除按股分红外,每年还拿出收益的5%~10%,补助给土地流转户。”陈新年表示,通过现代化的股份制理念,岗东村顺利实现土地变资产、帮扶资金变股金、农民身份变股东,“以钱生钱”助力脱贫。

陈新年说:“扶贫绝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要‘造血’,给村里留下‘会下蛋的鸡’,真正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岗东村所种的贡菜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年销售100多万斤,给村集体收入增加近200万元,为周边百姓带来3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灌云电商馆演绎消费扶贫“传奇故事”

走进位于灌云县经济开发区上海路11号的灌云电商馆线下馆,笔者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有机大米、紫薯、粉条、香菇、黑木耳、海鸭蛋、黄桃罐头等商品摆放整齐,8列货架分别冠以“岗岭传奇”“伊山传奇”“叮当传奇”“侍庄传奇”“沂淌传奇”“罘山传奇”“潮湾传奇”“开岛传奇”名称。这8个“传奇”组成“传奇灌云”系列农特产品,以农特产产地名称或特色命名。

“灌云电商馆是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为解决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搭建的‘消费扶贫’公益性电商平台,线下场馆建设和线上平台开发运用扶贫资金,不向群众收取一分钱,供货群众只需付低成本的包装和物流费用。”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队员徐涛说。

灌云有很多既具有当地特色又口感不错的农产品,但销路往往成为阻碍农产品走出灌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这个电商平台,我们的传统手工粉丝供不应求,成为网红‘爆品’。”南岗手工粉丝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万永亮说。

“从去年底电商馆投入运营以后,目前订单已超90万元,明年预计销售额将破300万元,得到的利润同时再拿出一部分给村集体,增加集体收入。”徐涛说,目前,电商馆已经拥有近百种商品,有的甚至出口远销东南亚。 

在侍庄街道一个扶贫项目黄桃种植园,老板李华林告诉笔者,他前年种了60多亩的黄桃,今年产量能达到10万斤,园内现有10多名工人,大多数是低收入户,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以前黄桃的销售就在附近,现在电商馆的扶贫专员帮助包装和宣传,在网络销售最远能卖到广州。”李华林说,“他们帮助我,其实是希望我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低收入户脱贫。”

徐涛表示,灌云电商馆是集农特产品经营、农村电商品牌打造、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和培养、电商项目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传奇灌云”品牌寄托了引领灌云农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灌云企业和贫困群众农产品创业就业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传奇梦想”。

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致力“合作脱贫”

在东王集镇盐河村精品水果采摘园里,种植火龙果、桃子的阳光大棚一字排开。“我们把农户的土地与扶贫资金结合起来,办了一个合作社,结合沂河淌自然风光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灌云惠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白玉说。

盐河村因地处沂河淌和盐河的交汇处,地理条件差,十年九涝,多数土地只能耕种一季,以前是当地有名的穷村。2016年10月,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争取到一笔扶贫资金,以330户村民通过自有承包土地入股的方式,帮助村里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

“我们筛选经济价值高、附加值高的种植作物和品种,最终确定了种植彩色稻米、火龙果、黄桃等适宜当地生长的作物。第一年合作社通过980余亩土地经营实现纯收入近20万元,第二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后,2018年纯收入超过40万元。”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戚国义说。

“村民用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每年固定领取1000元每亩的保底分红。此外按照合作社的经营收益还享受收益分红,每户村民仅土地分红收入一项就比过去单户种地多了近1倍。”吴白玉说。

短短两年多时间,合作社经营收入大增,村集体也一举摘掉戴了十几年的经济薄弱村帽子,盐河村一跃成为年收入超40万元的经济强村,以土地入股的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全村82户179名低收入群众脱贫。

戚国义表示,依托这个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盐河村已有50余户低收入群众脱贫,其余到今年底都将脱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