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海门构建“社区警务”新模式:打造“互动式”的“警民驿站”

【连网】今年以来,江苏海门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优化工程,不断拓展社区警务内涵,依托村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警务室,构筑亲情式服务、亲民式管理、亲近式关怀的“警民驿站”。

image001.png

(群众在民警驿站内看报)

由原来的“走出去”开展警务活动,到现在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警务活动转变,“警民互动”共同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得到充分彰显。“警民驿站”每月约有100余人光顾,成为了群众休闲娱乐的“集结点”、摆脱困境的“减压阀”、消除烦恼的“倾诉屋”和提供信息的“汇聚点”。

  加大投入,搭建温馨型“警民驿站”

一大早,海门市通源新村的宋大爷带着孙子来到离家不远的“警民驿站”,和民警说起小区最近的治安新情况,而小孙子则在“警民驿站”门口的电动摇摇车上玩。不一会儿,几名领身份证的居民来了,咨询办证的居民也来了几个,2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顿时热闹起来。这仅仅是海门公安129个“警务驿站”的缩影。大伙都说,“警民驿站”真是方便实用,现在公安的工作越来越接地气了!

今年以来,海门市公安局取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300余万元,在各中心行政村、城市社区划出一间20平米左右的房子,搭建“警民驿站”。

“警民驿站”内设有便民服务箱、警民意见箱、书柜、报架、棋盘、牌桌,墙面运用卡通、动漫手法绘制的防“盗、抢、骗”和防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图片。

image003.png

(在警民驿站门口专门摆设了凳椅方便群众下棋休息)

“警民驿站”设立后,方便居民在警务室办事时舒缓焦躁情绪、到警务室调解矛盾纠纷时调节烦躁心态。针对居民有时带着小孩到警务室办事的实际情形,“警民驿站”添置了电动“摇摇车”等多种玩具,让小孩乐在其中,让居民安心办事,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便民利民,构建服务型“警民驿站”

社区民警把“警民驿站”作为服务群众最前沿窗口和第一平台,着力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

image005.png

(群众到驿站取制作好的电动车牌照)

对群众反映的户籍办理、房屋出租户管理、暂住人口管理、车管、案件办理等业务咨询和报警求助,当场进行答复,或推送到相关警种解决。对一些公安业务的办理,手续齐全的实行捎带办理、上门服务。对因职能、权限等原因不能解决的,按照《问题流转办理规范》,流转到相关部门解决。对不属公安机关管辖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做到“诉求必办、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群众在“警民驿站”向民警提出的公安类问题300余件,均得到妥善解决;“警民驿站”还协调解决居民就业、供水、供电、低保等问题50余件,真正让群众感到贴心满意,使“警民驿站”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互动交流,打造管控型“警民驿站”

社区民警将经常去“警民驿站”的居民作为“源头活水”,从众多居民中挑选出治安积极分子,将其发展成为户长、楼长、义务调解员,指导他们开展“十户联防”和“护楼守院”工作。

image007.png

(利用警民驿站内上墙内容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在此基础上,社区民警发展壮大“治安志愿者队伍”、“红袖标队伍”、“夕阳红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辅导、培训、演练。4支队伍在协助社区民警开展信息收集、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排解矛盾、治安巡逻等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

今年以来,通过社会力量开展消防演练15次,整改火灾隐患30余起,发布预警性、防范性提示250条;通过巡逻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5人,破获各类案件43起,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4%;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60起。

  法治宣传,打造传播型“警民驿站”

将法制、政策、警务宣传作为“警民驿站”的一项重要职责,及时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治安防范等常识,定期举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适时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使群众理解公安、支持公安、信任公安。

image009.png

(进村入户为老年人讲解法律知识)

依托“警民驿站”,公布社区民警、警辅联系方式,发布治安通报和便民通知,组织双向互动交流,受理群众举报线索。今年1-6月,海门通过“警民驿站”,发布治安通报1000余次、便民通知180余条,开展警民双向互动交流1500次,解答群众疑惑480多次;受理举报线索23条,根据线索破获各类案件11起。

  信息研判,打造灵敏型“警民驿站”

社区民警还依托“警民驿站”,公布社区民警、辅警联系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治安防范等常识。

image011.png

(民警带领红袖标队伍义务巡逻)

同时,“警民驿站”成为灵敏高效获取信息的平台,社区民警及时收集掌握和上报各类不安定因素、治安动态信息,为派出所及早介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供支持。今年以来,收集并化解各类纠纷和不稳定苗头200余起。(海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