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华阳:乡村振兴走出特色发展路

【连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句容“三张名片”深度打造,在江苏镇江句容市华阳街道,一些曾经“沉睡”的乡村正在被唤醒,村风村貌正在发生蝶变。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激扬文明乡风、凝聚党建力量,曾经“贫穷村”“信访村”逐渐消失,“旅游村”“小康村”不断涌现,生态宜居、蓬勃向上、富强文明正成为华阳乡村的新姿态。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

打造富民产业

一直以来,华阳坚持“产业兴村”,通过“私人定制”、量身打造,一批极具本土气息、优势明显的村品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据统计,去年该街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32元,增幅约8.9%。

在吴岗村,由于地处丘陵山区、黄壤土系,适宜栽种果树,全村共有47户农户种植水蜜桃1200亩,涌现出了吴兆根、徐白根等一批远近闻名的种桃大户,户年均收入20多万;新坊村位于句容城区南侧、交通便利,新坊老鹅由于原始乡村风味深受喜爱,现如今“吃老鹅,去新坊”已成为流行语,南京、镇江甚至上海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能人经济”是街道带领群众致富另一大法宝。省首届乡土人才选拔中,街道毛洪文、郁宝峰榜上有名。被誉为句容市蔬菜大王、创业明星的毛洪文,1998年他带着30万返乡创业,在下甸从事蔬菜种植,如今建立起“农田直供+基地分拣+配送中心+会员专享”整体营销体系,销售点开到了南京等地。

从一名普通学生,到菜市场小老板,再到创业团队带头人,30岁的郁宝锋将蘑菇引入家庭种养观赏,在吉里村种植并自创品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抱团”发展蘑菇盆景产业。他们的壮大不仅给周边群众带来致富信心,从用工、技术指导、协助产销,更带去了致富商机。

“孵育”乡风文明

用精神滋润乡村

不久前,“大爱北相”着实让不少容城百姓深受感动。北相村位于街道北片,从2016年以来,从冬日冰水里救人的张芳志夫妇,到照顾病患丈夫30年不离不弃的杨志英,单腿撑起一片新天空的巫可清……

在华阳,如此见贤思齐、互帮互助、敬老爱幼文明乡风渐有蔚然成风之势。近年以来,街道通过深入开展“百姓大舞台”“广场舞”等特色文体活动寓教于乐;通过道德讲堂与移风易俗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以身边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常态化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评选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打造“农家书屋”阵地,凸显“家门口”长效服务;巩固“道德讲堂”阵地,彰显“本土化”特色魅力;强化“文化广场”“宣传栏”阵地建设,传扬“邻里情”文明乡风……记者了解到,街道正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宣传阵地,为乡村铸魂。下一步将继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寓宣于文、寓教于乐,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打造“标准化+党建” 

党组织成了群众“主心骨”

近年来,华阳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工作标准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路径。基层党组织与党支部、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它们渐成百姓的“主心骨”。

下甸村建标准化工作推进以来,建立起“四室一厅一长廊一广场”加民俗文化馆的标准化阵地建设,村党总支围绕“富民强村”的目标,大力发展应时鲜果、大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达3000余亩,并成立了下甸果蔬、华甸蔬菜、远邦苗木等5个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流转土地资源,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等多种途径,村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每年收入达100余万元。

在南亭,村两委班子坚持“办公在大厅、服务去田头”和“零距离服务、零距离沟通”的“双零”服务理念,创新出“民议、民定、民治、民评、民享”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作法,积极探索“一规五制”社区自治新模式,全面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南亭村村风村貌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举摘掉了“信访村”“落后村”的帽子。(徐科 庆海 周茉)

责任编辑:吴丽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