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 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苏州”新蓝图

【连网】□苏报记者 王小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苏州生态资源禀赋良好、水乡风情浓郁,被誉为“东方水城”和“人间天堂”。保护好、经营好这方水土,走绿色发展之路,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是苏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理念,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核心内容,铁心保护、铁腕治理、铁面问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苏州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驰而不息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表示,苏州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苏州”的新画卷,彰显“人间天堂”的独特魅力。

664339_376514

协调发展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

苏州全市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09%,不仅创造了全国2.3%的GDP、2.9%的财政收入,而且环境质量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012年到2017年,苏州的GDP从1.2万亿元增长到1.7万亿元,上升了42%。与此同时,在这5年里,苏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却在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下降32.8%、22.4%、33%和34.6%。

这组数据说明了近年来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要增长,环境也要改善,苏州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像“双面绣”一样两者兼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部署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环境整体质量、治污减排成效、环境监管执法效力、生态创建力度的五个“明显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太湖生态保护圈、长江生态安全带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突破50%。相比2012年,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超过700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超过20%。

环境整体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基准数下降3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44天;“水十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4%,无劣V类断面。

治污减排成效明显提升。全市组织实施3000多项重点治污工程,整治燃煤锅炉近400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22万余辆,危废安全处置利用能力增长了40%。

环境监管执法效力明显提升。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606件、罚款金额4.1亿元;立案侦办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5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58人,均创历史新高。

生态创建力度明显提升。2013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地级国家生态市;2015年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全覆盖的地级市;2016年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城市群,苏州、昆山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7年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首批美丽山水城市,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获评“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苏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精心呵护擦亮“人间天堂”名片

在近日解读“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时,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深情地表示:“朗朗清风、悠悠碧波,是苏州美丽的神韵。我们要为这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不断加分,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把生态环境保护好,真正实现生态的高质量、环境的高颜值。”

正如李亚平市长所言,保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不变的“铁律”和不懈的追求,既倾注了心血,也充满了感情。

如何让苏州的天更蓝?苏州壮士断腕,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治理“手术”。改变“以GDP 论英雄”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GDP。到2017年底,全市累计关停淘汰4190家落后低效产能企业、1848家化工企业;累计实施315个节能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达411家。在全省率先建设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把“以亩产论英雄”和“创新论英雄”相结合,以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此外,还在“压煤”“控油”“抑尘”上“下猛药”、出重拳,到2017年底,累计实施2100多个治理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整治燃煤锅炉近4000台,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等。

如何让苏州的水更清?我市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太湖治理和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累计实施2455个重点项目。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行动,淘汰低端、落后产能996家,巩固取缔“十小”企业。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开展畜禽养殖和围网养殖整治,新划定禁养区内养殖户全部关停,提前关停太湖一级保护区170家养殖场,全面清理拆除太湖湖体及沿岸滩涂非法围网4950.9亩。加强生活污染治理,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7年新增污水管网88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农村污水治理率达80%。大力整治黑臭河道,开工整治105条河道。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到2017年底,太湖、阳澄湖湖体水质总体稳定,太湖连续十年实现安全度夏,国考断面全部达标,省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4.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如何让苏州地更净?苏州出台了“土十条”,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117个国控土壤监测点,基本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的调查摸底。

三年行动实现生态高质量环境高颜值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提出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对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盼,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环境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依然明显,土壤污染治理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同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还不到位,环境风险隐患较多。

我市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聚力攻坚。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无疑是破解上述难题的一剂“药方”。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苏州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人说:“通俗地讲,以前是‘有没有’,现在是‘好不好’。”《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七大行动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关闭不达标企业及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工作为内容的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太湖水污染防治、阳澄湖生态优化、重点河流湖泊综合整治、城乡河道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内容的水环境治理行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控制为内容的大气环境治理行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安全利用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内容的土壤环境保护行动;红线管控、土地综合整治、湿地保护、绿色苏州建设为内容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行动;城乡污水治理、固废处置与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内容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与应急处置、水质监控预警、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管理、核与辐射管控为内容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行动。

“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散乱污”企业全面清除。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9%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不低于74%,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7%,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不减少、管控类别不降低,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为此,苏州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既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又要源头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263”专项行动部署,积极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给苏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明了方向,生态高质量环境高颜值的“绿色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