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大交通”铺就经济“腾飞路”

【连网】

连淮扬镇高铁施工现场

5月初,记者在连镇、徐盐两条高铁的施工现场看到,一只只粗壮浑圆的桥墩从淮安东制梁场所在处向东西两侧绵延开去,而向西沿线的“路桥”已经成型,一眼望不到头;在恩来干部学院周边青云路、腾飞路建设现场,雨污水管道及灰土层施工正在进行,预计5月底工程竣工;在348省道淮安区段的建设工地,搅拌机轰鸣,铲车来来往往,路基建设繁忙,工人们正在忙着施工……淮安区这些大手笔的交通建设“规划”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为现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淮安区境内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结构合理,铁路、港口、航道建设齐头并进,在全区构建起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道为骨架,以区乡公路和村级公路为脉络的4级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了“外通内畅”的交通大格局,为淮安区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铺起了一条快速腾飞的跑道。

连淮扬镇高铁施工现场

路网“升级”,助力经济发展“提速”

“现在交通实在太方便了,不仅道路更加宽敞干净,而且出行可选择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来多,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天下。”谈及党的十九大以来淮安区交通事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建淮乡村民杨建兵称赞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淮安区公路建设加快发展,新建和改造公路1000多公里,并如期完成了境内省道大中修工作,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大幅提高。428省道盐徐高速马甸互通连接线、翔宇大道四期、里运河东堤、一品梅路……近年内均先后“升级”,不仅使淮安区城乡交通建设大幅提档,而且对加快淮安区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是淮安区交通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变化最大、成效最显的时期。今年,淮安区加快推进省道348淮安区段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省道264和235,做好省道327宋保改线段建设和237省道示范路项目改造监管,实施县道305和309等道路下穿高铁段工程建设,新建设96公里农村公路和8座农路桥梁,改造大修101、209等4条县道,完成淮安区创新路、新材料产业园北环路东延和腾飞路北延、古黄河上的李码大桥和渡口连接线等项目建设任务。做好沂淮等铁路建设工作,完成新长铁路7个道口改造建设。”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钟鑫自豪地说,“通过路网加密升级,从城市到乡村,淮安区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淮安区农村公路

“为进一步改善路域环境,我们实施了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该工程总投资850万元,总里程282公里,包括增设警示桩和百米桩、波形护栏、标志标牌,修缮破损的标志标牌、立面标记、桥梁护栏,更换里程碑,路肩培土,热熔标线等。”区交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淮安区农村公路的临河、急弯、桥涵、学校等路段安全设施,提升了乡村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确保了群众安全出行。

对外通达,对内幅射,激活了淮安区的开放血液。“我们把中通二期项目落户淮安区,是因为这里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通快递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他们多番考察,发现在淮安区不仅有开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还有适宜企业发展的交通环境。

淮安区农村公路

为进一步构建起交通发展快速通道,“十三五”期间,淮安区将重点实施干线公路连通工程。计划总投资88亿元,区配套约45亿元,实施348、264省道等9个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项目,总里程213公里。物流园区联运工程。头溪河综合物流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包括头溪河作业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三个功能区。计划总投资23亿元,重点实施二堡船闸改扩建、头溪河疏港航道扩建、头溪河作业区新建、物流园区建设、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项目。

如今,淮安区交通反映在地图上,国道、省道公路纵横交错,高速路、一级路、二级路融汇贯通,条条大道犹如一张密实的蛛网,紧紧地罩在了淮安区大地上。全区现有公路总里程达230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4公里、一级公路90.2公里、二级公路240.5公里、三级公路120公里、四级公路1524公里。以京沪、宿淮、淮盐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234、235、237、328等省道为支撑,以县乡、村道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双方合奏”,铁路航道“齐头并进”

“几年前,高铁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个不可何时才能实现的梦;现在,高铁就建在了自己家门口,梦想成真了!”日前,家住平桥镇的秦晴激动地告诉记者。

据悉,“十三五”期间,淮安区将继续实施高速铁路枢纽工程。计划总投资205.1亿元,重点实施连淮扬镇铁路等5个项目,总里程131公里。2017年、2018年沂淮、宁淮铁路将先后启动建设,2019年底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建成通车。

铁路路网在建设,航道当然也不能落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区统一规划京杭大运河边的上河作业港、头溪河港区和规划建设的淮河入海水道出海港,淮安港自率先在苏北运河上实现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每年均位列江苏省内河港口第一,已开通了包括华南、浙闽、长江线在内的几十条国内外航线,初步形成了较为畅通的水路运输网络。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实施,淮安将直接通江达海。

建华管桩、海螺水泥、国信产业园等一批知名企业之所以成功入驻,关键就是他们相中了淮安区的“黄金水道”。“要把‘黄金水道’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要不遗余力帮助企业提供港口码头条件。”为使港口装卸向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杂货集装箱化发展,淮安区先后规划兴建苏北灌溉总渠范集作业区、淮安港淮安港区上河作业区、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季桥作业区等。

淮安区繁忙的水运航道

“对于水运企业来说,航道运输成本低、货运量大,是他们的优先之选。”为此,区交通运输局加强港航管理,坚持航道巡查。仅今年上半年,该局就巡查航道里程约1940公里,航政纠正一起,处理违反航道相关法律法规案件一起,有效遏制了侵占航道、影响航道安全畅通的行为。开展航道清障扫床,完成了对辖区主要干线航道淮河航线、苏北灌溉总渠49.8公里的清障扫床。

“船便于行,货通天下。”淮安区货运船舶1382艘68.5万吨位,共完成水路货运量5053万吨、周转量136.32亿吨公里;完成港口吞吐量5087万吨。

黄码大桥全景

畅通“血管”,保障公众便捷出行

“淮安觉得最近上班这段路变‘短’了。”近日,在城区某企业上班的小肖对记者说,“以前黄码大桥没改造的时候,淮安上班开车得20多分钟,现在桥通了,淮安开车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小肖从“20分钟”到“10分钟”的感受,正是淮安区畅通交通“毛细血管”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淮安区综合交通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城乡交通经历了由“土”变“洋”的变化,升级改造所带来的效果也逐步体现在人们生活的便捷与舒适中。

互通有道,衔接顺畅。淮安区就建成专业客运企业2家,开通省、市际客运线路68条,拥有市际客运班车101辆。开通城乡客运班线10条、镇村公交线路12条,拥有城乡客运班车170辆、镇村公交车辆14辆、出租车191辆。建成1个一级汽车客运站,8个四级农村客运站。先后开通了10个乡镇的镇村公交。农村公交线路10条,班车173辆城市公交线路14条,公交车157辆,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达到9.1标台,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7%。

“以前没有公交车,我们这些老年人一年到头也难得进回城。现在通了公交车,政府给我们办了老年卡,不用花钱,想啥时候进城都行。”谈及城乡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实惠,今年68岁的陈大妈赞不绝口。

如今,淮安区日益完善的“公、铁、水”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不仅为群众编织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缩短了淮安区对外联系距离,而且增强了淮安区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助推淮安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于行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