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灌云:小小黄粉虫破解芦场村致富“密码”

【连网】早上五点左右,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镇芦场村的几个大棚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近10名工人陆续到来,与养殖户徐霞平夫妇一起,开始了与黄粉虫打交道的一天。

微信截图_20201219095449

从外地购买来的白萝卜成堆的堆在大棚外面,一名工人打开机器,倒进一堆白萝卜,随着机器轰鸣,一个个萝卜瞬间变成了碎渣渣。“你看这些萝卜都是一些品相不好的,我们买回来和麸皮兑在一起喂虫子,一天消耗将近7000斤。有时候会换成南瓜,有时候是罐头厂的‘歪瓜裂枣’,总之都是一些下脚料瓜果,上不了市场的那种,就低价买回来喂虫子。”徐霞平介绍。

走进紧靠门口的大棚,记者看到光线昏暗的棚内整齐地排列着上百个货架,货架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纸盒。徐霞平随手拖出一个盒子,只见盒子里面黑压压的一片都是虫子,在微弱的灯光下偶尔露出“油光蹭亮“的背,“这些都是种虫,用来产卵孵化幼虫,我们主要卖的是幼虫,分为活虫和干虫进行销售。”

徐霞平一边介绍一边向对面棚子走去:“刚刚北面的两个大棚一个是种虫棚,一个是幼虫棚,这边两个钢架棚中,东边的是幼虫棚子,西面的是仓库和烘干室。”

说话间,记者跟随徐霞平的脚步进入最东边的幼虫棚,同样是昏暗的灯光,整个大棚比较暗,除了南面的风扇处有点亮光。63岁的女工封士香正在喂食,她先从北面架子开始喂起,依次将一层一层的盒子抽出来,抓一把萝卜渣和麸皮拌好的食料放进盒中。

“这里面干活不累,不要肩扛手提,也不挨晒,一天一百。”封士香说,“两个人一天能把所有虫子整个喂一遍。”

“你看,这个就是喂过的虫子。”徐霞平抽出一盒给笔者介绍。上面一层是不时蠕动的小虫子,下面的厚厚一层像沙子一样。

“为什么这些虫子都团在一起?为什么下面放这么多沙?”记者问道。

“那是在‘抢食’。”徐霞平笑着回答,“下面的也不是沙,那是虫子的粪便,也叫‘虫沙’,很有用处。”说完,徐霞平就带记者来到棚外,棚外堆满了大口袋,徐霞平介绍:“这些就是虫沙,前两天卖到饲料厂,900元一吨,卖了30吨。”

微信截图_20201219095457

虫沙堆旁边,徐霞平的妻子李晓铃正在筛选死虫和活虫,她将黑色种虫倒入筛选机漏斗,随着机器摇摆,虫子连同废料一起掉入筛中,筛子晃动中,种虫又掉入履带,滚动的履带在连动中就将死虫甩进了框中,而活着的虫子紧紧地用脚抓住履带,进入活虫的框子。

“这些死虫也不浪费,和虫沙放一起卖掉。”徐霞平说,“这些比较老的成虫就要烘干后再卖,不然马上要化成蛹了。不过我们主要还是卖活虫,活虫价格高,一个月能卖四五万斤,一个月利润保守估计七八万。”

徐霞平2013年踏入黄粉虫行业,如今共投资了一百多万建设了大棚、安装了设备等。作为村里老书记,他自身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村里人致富,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五六家做这个产业,共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小虫子成了村里的“致富宝”。(记者 李慧 通讯员 吴晨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