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连云港赣榆:“蓝色经济”追求绿色增长

【连网】□ 赵芳 宋芹

“赣榆沿海海面养殖的条斑紫菜滋味鲜、营养好,从11月到次年4月,我们厂对紫菜进行一次加工,然后有的销往南通,有的卖给本地电商。”眼下,连云港赣榆区柘汪镇东林子村村民刘克树的紫菜加工厂停止了生产,加工好的400多箱紫菜,堆在仓库里等待出售。过去紫菜采来只是粗加工,如今可以烤成海苔,并加上南瓜子、芝麻、花生等,海苔系列产品不断出新。

1551064139331

(紫菜加工)

依托海洋渔业资源,赣榆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和园区建设,鼓励群众发展电商等新经济,全面丰富了赣榆人靠海吃海的新内涵———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重绘千年赶海图,寻找产业“蓝海”,统筹发展海洋一二三产业,全力打造蓝色增长极,开启海洋经济升级版。

临港产业驱动“蓝色经济”崛起

日前,笔者在赣榆港区看到,泊位上的大型龙门吊忙着将货物吊装卸船,集装箱车来往穿梭运输货物。如今的赣榆港,拥有10万吨级航道、4个15万吨级码头泊位,货物年吞吐量超过千万吨。

“港区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5%以上,如今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局面初步形成,逐步发展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赣榆港区建设现场指挥部战略发展部部长仲东维说。

1530844138134

(港区作业繁忙)

站在赣榆港区眺望,旁边的柘汪临港产业区靠近连盐铁路、连临高速以及204国道,总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的三分之一区域里厂房林立、车水马龙。为了服务临港产业,赣榆港不断拓展经营范围,主打业务包括钢材、镍矿、集装箱、木薯干、木材、液体散货等六大货种。临港产业区内的24家规模企业,去年年产值达372亿元。

赣榆的海岸线,从最北的绣针河口到最南的临洪河口,总长45公里,拥有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域面积108万亩。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热火朝天的沿海开发热潮中,赣榆坚持理性规划“用海”。

1551064585183

(临港石化园区)

以兴庄河口为界,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淤泥质海岸。赣榆区决定依据不同的地貌特征区别利用海岸资源。北边岸线地质条件好,适合建码头。赣榆港于2012年12月25日开港,赣榆从此结束“有海无港”的历史,挺进“海港新时代”。随后,一批大项目纷纷抢滩落户,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支柱产业加速壮大,新海石化、镔鑫特钢双双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赶海渔民变身“网红电商”

夜里11点,赣榆区海头镇的街头空空荡荡。

卸下白天的疲惫,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但是有一个地方,却在此时开启了一天中最喧闹的时刻。

1530844177489

(梭子蟹分拣)

伴随着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位于海头镇海后村的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里,商贩们已经备好了新鲜的海货,开始新一天的售卖。

“我们市场内设有发往北京、上海、青岛、西安、舟山群岛、烟台、大连等地的专线海鲜直通车数十辆。”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负责人贾入长告诉笔者,作为苏北地区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0多亿元。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笔者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手机拍摄短视频。随着渔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海头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放下渔网,又上互联网,通过淘宝、京东、微信、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海鲜交易,变身“网红电商”,电商平台成为海头人“买全国卖全国”的“新航道”。

快手短视频网名为“彩云海鲜”的匡立想,是海头镇海脐村村民,3年前开始接触短视频平台,如今粉丝超过200万的他,可谓“红透了”,每天可以稳定出单超过1000单。在他的家里,快递盒堆成了小山,打包时全家人齐上阵也忙不过来。“我每天至少发布一条短视频,晚上9点到12点还会在网上做直播卖海鲜。”匡立想说。

如今,短视频成为赣榆海边农民对外展示、探路致富的“新农具”。日前,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快手上的幸福乡村”长图报告中显示,2018年快手上播放量top10乡镇中,赣榆区海头镇、石桥镇在前三甲中占了两位。

早在2017年,海头镇就被省商务厅确定为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传统的海鲜产业,因为采用了新的经营模式,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青口紫菜电商产业园、柘汪镇e+众创中心、海头海产品电商产业园等18个电商产业园(街)已投入使用,新增村级电商服务中心24个。”赣榆电商办工作人员张杨说。

绿色发展开启海洋经济升级版

在赣榆区海洋科技城岸线湿地整治工程的施工现场,笔者看到北岸已经完成了绿化种植、南岸完成了互花米草的防控。

“整治过后,将原有岸线的一些垃圾全部清理掉,对自然岸线进行一定修复,我们人工岸线修复追求的是生态化、自然化。”江苏富源海洋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祥实说。

TIM截图20190527103608

(绿色新城)

多年来,赣榆区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构建向海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多项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

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想在赣榆沿海落户,但由于不符合产业规划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等原因,被一一婉拒。为生态“留白”,换来海碧天蓝,赣榆沿海留下全省少有的、绵延十几公里的天然金沙滩,赣榆区成功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黄金岸线黄金分割,各个功能区实现效益的“乘数效应”。赣榆区科学规划了工业园区、海产品养殖区、生活休闲区等城市功能区。如今,“食在赣榆、鲜在赣榆、香在赣榆”的海洋经济名片声名远播,成为实力赣榆、魅力赣榆、生态赣榆的鲜明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