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照顾公婆十几年 好媳妇传承孝顺家风

【连网】□ 徐誉宁 陈瑾瑾 闫玉梅

一场冷空气的降临,让港城一下子寒冷了许多。但走进海州区新浦街道万润社区孙庆银家,却感到整个屋内充满暖意。卧室内,空调的暖风包围在孙庆银的周围,儿媳妇陈金玲一手托着他的头部,一手端着热水喂他喝下,即使老人喝得很慢,有些疲惫的陈金玲依旧不厌其烦。自从30多年前嫁入孙家起,陈金玲便牢记家训,做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媳妇。婆婆瘫痪的十几年间,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婆婆去世后,公公又瘫痪在床多年,她也时刻陪伴在老人的病榻前。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也将“尊敬老人、孝顺老人”作为最重要的为人准则,并将其一直传承下去。

善良的父母教出的子女个个孝顺

今年62岁的陈金玲皮肤依旧白皙,笑容爽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说起自己的保养心得,陈金玲笑称:“善良是最好的保养品。”她告诉笔者,小时候家中姊妹5人,在父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5个孩子个个都是诚实善良的人。

“在家尊敬老人,出门善待别人。”陈金玲说,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家也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和他们强调这句话。而父母也将这句话作为他们的为人准则。

在陈金玲的记忆中,父母是邻里之间的热心人,而且在家中对长辈也十分孝顺。让陈金玲佩服的是,陈金玲的外婆并不是母亲的亲生母亲,但父母一直将外婆视为生母,甚至比亲生母亲还要亲。逢年过节,父母都会带上精心准备的礼品送到她的外公外婆家中,陪他们过节。后来,陈金玲的外公去世了,她的父母依旧孝敬外婆。父母和舅舅们还一直赡养他们的继母,直到老人去世。在陈金玲的记忆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为她诠释了孝道,还为她树立了孝的标杆。

谨遵家训

照顾公婆无怨无悔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1981年,陈金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经人介绍,她嫁给了丈夫孙振兴。嫁入婆家后,陈金玲对公婆十分孝顺体贴,尽心尽力服侍一家老小,日复一日照顾公公婆婆的饮食起居,毫无怨言。

2001年,婆婆吴建英突发脑血栓,虽然抢救了过来,但是生活上有诸多不便,时刻需要人照顾。陈金玲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换着花样做饭给婆婆吃,帮婆婆洗澡、剪指甲,精心地照顾婆婆。

因为脑血栓后遗症,陈金玲的婆婆还经常犯癫痫病。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陈金玲还自学了癫痫抢救技巧,每次婆婆发病时,她就是婆婆的“急救医生”。

就这样,陈金玲坚持照顾婆婆13年,直到老人离世。在婆婆去世后,她的公公精神上受到了打击,7个月后,一向身体健康的公公突然得了脑梗。经医生抢救后,虽然命保住了,但是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照顾公公的重担又落在陈金玲的身上。

每天早上起来,陈金玲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公的房间,为公公洗漱,然后给公公喂饭,进行全身按摩。因为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将床铺弄脏,陈金玲洗、换,一忙就要一个多小时,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她的额头也总是沁着汗珠。如今,她已坚持了4年。

“很多人都问我怎么做到的,我总是笑着说,公公就是自己的爸爸,没有什么做不到的。”陈金玲不仅这么说,还是这么做的。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公,陈金玲还专门找来一个本子,将公公的饮食起居、大小便时间、吃药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像医生写病历一样详细,为的是时刻关注公公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就医用药。

潜移默化

用孝亲美德立身传家

都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母亲对爷爷奶奶的好,陈金玲的女儿孙艳也看在眼里。在这个家里,陈金玲用行动传承家风,默默感染着女儿,女儿也将母亲当作榜样,不断向母亲看齐。

每年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孙艳都会给父母购买生日礼物,陪父母过生日。前不久,孙艳看妈妈照顾爷爷比较辛苦,还专门抽空带妈妈去云台山旅游,放松心情。

不仅如此,孙艳对爷爷也十分孝顺。因为担心爷爷长期卧床会起褥疮,她还专门为爷爷购买了一款高档气垫床,让爷爷每天可以舒适地躺在床上。平时爷爷只要需要什么,她也会立刻买来送过去。因为爷爷整日不能出门,孙艳怕爷爷无聊,下班后经常来到爷爷的病榻前,给爷爷读书、读报或者讲故事,逗爷爷开心。

“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对老孝敬,对小有爱,整个家肯定会和睦融洽。”孙艳告诉笔者,父母把孝敬老人的好传统传给了她,她也会将这些好传统继承好,并传给她的儿子,让他长大后也能做一个孝敬长辈、知道感恩的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