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东海开启“党建+企业+扶贫”新模式 贫困户家门口也能拿月薪

【连网】(通讯员 依卿 开虎 海文)东海在全县推行‘党建+企业+扶贫’模式,按照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发挥就业小车间助力大扶贫的作用,让低收入农户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从而实现真脱贫。

 “这个活儿好,不累,还能带回家干,我很满意。”日前,东海县青湖镇青西村村民任广青在家里边干活边笑着说。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她最近找到这份“零工”———往儿童布绒玩具里填充丝棉。现年56岁的任广青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2006年因白血病去世,大儿子是二级残疾,为治疗花了近12万元,她自己在2009年患上乳腺疾病,治病又背上一大笔债务,家里还要供小儿子读大学。任广青高兴地说:“做一次手工活能挣一百多块钱,要不是有党委政府的帮助,家早就散了。”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遇到的都是硬骨头。”谈起如何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青湖镇党委书记张锐说,“扶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就是我们精准脱贫的优势。青湖镇有十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年用工人数4000余人,‘用工荒’现象时有发生。按照一户六口之家计算,能有1人走进企业务工,一年收入可突破4万元,这样一家就可以脱贫。”

理论上行得通,如何才能顺利地实施?

“我们在全县推行‘党建+企业+扶贫’模式,按照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发挥就业小车间助力大扶贫的作用,让低收入农户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从而实现真脱贫。”东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冰说。为此,该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对辖区内的低收入农户进行逐家排查,梳理出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精准数据统计出来后,基层党组织将印着联系人、岗位工种等信息的“就业联系卡”发放到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中,便于他们就业咨询。基层党组织通过短信平台,不定期把区域内企业的招工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给低收入群众。该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让部分低收入群众把手工活带回家干。针对部分无技能的贫困人群,该县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培训班。今年以来,全县先后建成重点扶贫项目17个,4900多个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走进企业,当起了车间工人,拿上了月薪。

“我们黄川镇是中国草莓第一镇,今年镇党委在扶贫产业园成立联合党总支,涵盖包括我们新沭村在内的10个村级支部,还成立草莓经济人等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把草莓种植、采摘、深加工、销售等环节都串联了起来,大家伙儿抱团发展,干起活来,心气儿更高了!”黄川镇新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永说。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内,在党员创业示范户的带领下,30多名低收入农户正在栽植草莓幼苗,他们平均每人每月能增收2000多元。

东海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明镇成立稻米产业联动区党支部,将全镇39个家庭农场、15个稻米加工企业联合起来,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中心,既畅通了粮食销售渠道,还有效抵御了风险。“以前收水稻的时候,既怕刮风下雨耽误收成,又怕收粮食的压价,现在好了,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担心了。”平明镇条河村党支部书记顾德飞说。今年,省定经济薄弱村条河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形成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互促互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