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农业发展: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连网】□ 王文 何宁秀

1990年,连云港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我市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01.74万吨,在国家表彰的粮食先进单位中,我市及所辖赣榆、东海和灌云三县均榜上有名,为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唯一满员登榜的城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首次在全国崭露头角。

此后,更多关于农业的好消息纷至沓来:1992年11月4日,东海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商品粮生产先进县”称号;1994年6月28日,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7月20日,东海县、赣榆县被选定为国家商品粮大县,灌云县被选定为商品棉大县;2001年9月15日,棉花“150”通过专家验收,棉花亩产由7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改革开放40年来,连云港市农业飞速发展,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迈出了粮食生产由基本平衡到部分调出的历史性跨越。40载春华秋实,从有到优,从资源到产品,从传统到现代,连云港农业正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阔步迈进。

粮棉高产奠定农业大市地位

随着“包产到户”一声春雷,广大农民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满载希望的春天,它引爆了大家种田的积极性。“生产队里的大牛一刻也没有闲着,家家轮流用,使着劲儿用。”今年61岁的灌云县圩丰镇农民王统中回忆,当时人休牛不休,牛累,耕地效率远远赶不上村民的积极性和时节要求了。

1990年,王统中狠狠心凑钱买了一头大“铁牛”———耕田的手扶拖拉机回来。他清楚地记得,“铁牛”在田里欢快地跑,村民们看着喜笑颜开,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尽情摇曳。

民以食为天。任何历史时期,“仓廪实”永远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望。

“1990年之后,手扶拖拉机不再是新鲜农机了。”时任连云港市农业局副局长潘启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连云港市粮棉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多次获得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先进荣誉称号,人均粮食占有量过千斤,全国平均数是300公斤左右,全省是400公斤。粮棉连续多年高产奠定了连云港农业大市的地位,连云港市也因此一跃成为粮食部分调出城市。

“上级来连云港开农业现场会,赣榆的粮食单产、东海的总产、灌云的棉花都是我们展示的亮点。”今年73岁的潘启民至今还记得当时流传甚广的农业生产顺口溜:“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学种田多打粮。”

的确,经过前期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田间耕作条件大大提高。再加上自上而下的农技推广,就连一些不识字的庄稼汉也掌握了一套规范的耕、种、管、收农作物栽培技术。当时分管农技推广工作的潘启民说,全市上下开展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农业技术的活动,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技站,并且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以来,连云港市还相继研发了棉花“150”、水稻连粳4号、连粳7号、连嘉粳4号、小麦连麦2号等新品种,并积极开展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形成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的良好局面,为丰产丰收创造了条件。

趟出农业产业化“如意之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农民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在吃饱饭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追求。1994年的夏季,连云港农业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

6月27日,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如意集团在深圳宣布于当年11月28日鸣锣上市,这不仅是当时连云港市上市的第一家企业,甚至是全省、全国第一家农业概念股。

“当时说起如意集团,全市没几个人不知道的。”1996年,因所在连云港市罐头厂被托管,原市罐头厂厂长徐国庆调到如意集团担任总裁助理。

“那段时间集团真是风光无限,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我们生产的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腌渍蔬菜及水果、蔬菜罐头等畅销国内外,年产值破亿元。”徐国庆说。当时如意集团的农产品加工走在全国前列,甚至一度达到全国第一,很早就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这个概念。

“公司+基地+农户”是如意集团摸索出来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由此在全国发展了很多农产品种植基地。“近的有连云港周边的山东、安徽等地,远的在四川、甘肃、河南、陕西等都有基地。”徐国庆介绍。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指导和销售环节由集团去处理,这样利用公司的品牌效应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又减少了生产成本。

时任代市长夏耕称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意集团闯出了一条为国家创汇、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具有特色的‘如意之路’。”

可惜好景不长,1998年之后,随着国家银根紧缩等政策调整以及出现了内部管理等问题,如意集团逐渐走向衰落,但它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无可取代。

根据连云港市农委提供的数据,如今全市有2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如意背景,这些企业负责人当年都曾在如意工作过,有着浓厚的“如意情结”。如意集团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也得以在连云港市进一步发展完善。

打响“连云港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名片

秋日的夜晚,海风送来阵阵凉意,在海一方公园北侧的市国展中心,仍灯火通明。连日来,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以及一批批装修工人在忙进忙出,只为即将举行的一场农业对外交流盛会。9月14日,第二十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将在这里隆重举行。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省政府决定明年的农洽会仍由连云港承办,从2020年开始,连云港将成为省农洽会永久会址,并进行市场化运作。

走进展厅,连云港展区已初现雏形,波浪元素和蓝绿色的主体色彩,体现了连云港作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战略支点,突出港口海滨城市特色和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开放农业。展区设有“连天下”精品农产品展示区、“互联网+农业”展示区以及连云港特色农业展区,特色休闲农业园、特色农产品以及大数据中心系统等将在这里向海内外客商集中亮相。

“到今天,连云港农业已经成为我市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名片。”连云港市农委产业化处处长胡样英说。改革开放40年来,连云港市涌现出近千家农业企业,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0多家,2017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80亿元,农产品出口达到5.4亿美元。农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一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高质发展道路日渐清晰。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港城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在365万亩耕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地肥粮丰、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新画卷。“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决策部署,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机械化、品牌化、生态化为方向,着力打造开放农业强市、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优势农业大市,为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提供有力支撑。”展望未来,连云港市农委主任王靖信心满满,“到2020年,全市开放型农业争当全国排头兵,特色优势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领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苏北第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