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绿杨城郭”,江河际会新画卷

【连网】扬州,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绿杨城郭”,在投身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今天,绽放出怎样的“异彩”?“大江奔流”采访团昨天顺江抵达扬州,交汇点特派三路记者,顶着骄阳采访每条专线的每个点,为您解读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新姿”。

请看记者李睿哲采自第一条专线的报道——

  创新为先 绿色为底

1

扬力集团的智能工业机器人

在拥有瘦西湖美景的扬州境内,竟“藏”着德国大众集团在全球第二个、国内首个标杆式整车工厂——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在这里,一台出厂大众汽车近1000个零部件中,有700个是依托机械臂组装的;在这里,每小时可生产汽车60辆。

这个标杆工厂,厂区占地面积1918亩,项目总投资100.06亿元,拥有建设产能为30万辆A级轿车的生产基地,集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车间于一体,集约化利用是其重要亮点。

“我们不断调整土地规划布局,尽最大努力集约空间要素。在将企业生产所必要的上下游配套充分集纳进有限土地时,将规整出来的空地用于新一轮高端配套的招引,进一步激活整片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活力。”仪征市汽车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新城镇党委书记杨广才告诉记者,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它自身的生产工艺在集约发展的模式下不断提升,也带动上下游160余家扬州本土中小企业聚集。

“像这样在数控机床等核心领域完全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依靠自己的研发中心一点一滴磨工艺的企业太少了。”新华社参编部记者刘宗荣在扬力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旁如是感慨。

在一个直径约10米的齿轮前,扬力集团副总裁张军告诉记者,不要小瞧这样一个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金属部件,把它精细化生产出来是门手艺,将它拧在大型机床上,让它和其他齿轮间卡槽的间距完美妥当,更是一门学问。“这里的学问,往往决定一家制造业企业的品牌高度。”

正因扬力集团在从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机械生产中恪守的坚韧意志,使这家立足在文化名城扬州的传统制造业大户“一跃”获评“国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不仅需要存量经济体向高端、优质迈进,更需要新经济的落地生根。

智谷科技综合体,是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器,同时也是当地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新引擎。智谷以“产业特色化、项目国际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打造以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智慧园区。

“要发展这样一个园区,人才是否充裕?”不少随团记者将关注的焦点抛向支撑园区建设的核心单元——人才。

“人才,确实是智谷存立的基础。人才资源是江苏的一大优势,因此我们很早便定下扎根智谷,发展企业互联网经济的思路。”江苏瑞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杰坦言。这家成立7年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来智谷发展,不仅源于相对周边拥有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为以南京为核心的“0.5—1小时生活圈”提供更加完善的软硬配套,吸引众多高校毕业生前来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依托环境做强、政策扶持以及各项软硬配套的完善,智谷的潜力正在释放——去年,智谷科技综合体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江苏省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在扬州着力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植入绿色基因是不可小觑的环节,而永丰余造纸就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众多力量之一。

“公司以废纸、秸秆等作为造纸原料,生产的产品有牛皮纸、餐巾纸、一次性纸餐盘等。”永丰余蓝色自然资源(扬州)有限公司董事黄进成说,“我们用循环经济手段,代替传统造纸企业的生产方式。”在永丰余的生产线上,收购的秸秆被成批送进工厂,造纸用的秸秆碎末被压实后充当锅炉燃料,造出来的成品纸成箱销往世界各地,而秸秆裁切后水洗出来的轻渣也被制成菌包,用于蘑菇培养……一条有别于传统造纸流程的工序赫然呈现眼前。

请看记者付奇采自第二条专线的报道——

  水韵悠长 主客共享

2

捺山地质公园

每天吃过早饭,家住扬州市杉湾花园四期的谈家松大爷,都会步行15分钟来到三湾公园散步。10日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公园时,谈大爷正在跟“老伙伴”们听曲儿聊天。尽管天气炎热,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游客依旧随处可见。

手捧半亩方塘,鼻闻翰墨丹香。公园里,一间造型别致的“城市书房”,吸引采访团记者们的兴趣。尽管是工作日,这个精致的二层书吧里,还是坐满读书学习的市民。扬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袁晖说,这个与景区同步建设的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在景区内开辟市民阅读的新空间。这样的城市书房,扬州已有26家,年底将达30家。

“我们要打造‘百姓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扬州运河三湾建设与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石群介绍说,三湾公园位于古运河三湾段,是首个坐落城市中心的公园。“过去这边一片荒芜,周边小区房价每平方米要两三千块,现在要1万多。”王石群说,曾经这里水质恶化、垃圾成堆,通过3年的打造,堵住了污染的源头,改变了往昔面貌,成为扬州城市南部的新名片。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距离三湾公园10公里以外的宋夹城,被誉为“扬州的城市客厅”。公园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地带。“公园免费开放,收费的场馆则都可以刷当地医保卡。”宋夹城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田跃萍说,这里已成为扬州人的“健身后花园”,不仅拥有篮球场、网球场、笼式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内外场馆,还有保龄球馆、击剑馆、高尔夫练习场等特色场馆,高峰时每天入园锻炼者超2万人次。

去年12月起《扬州市公园条例》实施,这是江苏首部针对开放式公园的立法。如今,城市绿化率达46%的扬州,分布有344个免费公园,再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意境。

因水而兴的扬州,也因水而变。早在2011年,扬州就提出“治城先治水”。通过持续5年“不淹不涝”和“清水活水”联动整治,累计投资31亿元,实现主城区道路渍涝全消除和市区骨干河道活水全覆盖。

3

万福大桥

有水,自然要有桥。一座万福大桥,成为扬州做足生态民生“水文章”的另一缩影。

万福大桥是扬州首座双层桥,上层为机动车道,下层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也是世界首座悬索+塔楼景观桥,以城门、阁楼及鼎的原型为基调,远远望去,东西塔楼底座好似“凯旋门”。登上万福大桥塔楼7层观景台,江淮生态廊道以及“七河八岛”的全貌尽收眼底,就如扬州这座城市的“眼睛”,因而被称为“江淮心,扬州眼”。

作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献礼工程的万福大桥,坐落在扬州科技新城核心区。观景台上,新城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吴俊遥指河面向记者感慨,曾经周边是存在了40多年的城市废品回收市场,垃圾遍布。经过整改再造,如今一个个垃圾场蝶变一座座公园,体现出扬州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决心。

在万福大桥下不远处,坐落于生态科技新城太平河畔,将建成全球顶尖的赛艇基地。

做足水文章,终究是为了富民。

沿湖村,地处邵伯湖西岸,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也曾是一个“穷村”。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如何唱响新时代“渔光曲”?

马明兵,80后,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渔民。2016年元旦,他一边打鱼,一边用自己家的房子干起“渔家乐”,当年就赚到16万元。在当地的宣传下,“沿湖小马哥”成了网红,慕名来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记者来到沿湖村时,小马哥的民宿正在热火朝天地装修着。

扬州市方巷镇副镇长崔卉告诉记者,2014年,镇政府为沿湖村制订扬州首个村级整体旅游规划,如今,沿湖村有渔家乐15家,民宿6家,去年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全村387个常住户,有300多户上了岸。村民走出一条从捕鱼卖鱼到“卖旅游”的转型富民路。

请看记者吴琼采自第三条专线的报道——

  大运河畔 文脉绵延

4

城市书房

5

邵伯湖

一条京杭大运河,串起古城扬州悠悠千载文脉。扬州城北,黄金坝桥下,一条不宽的河流静静流淌,汇入东侧古运河。河南岸有一座碑亭,中立一块大石碑,上写“古邗沟”三个大字,这是我国早期运河中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曾将古邗沟称为“中国大运河生长的原点”。在大运河体系中,扬州占据独特地位,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是大运河成功申遗的牵头城市,也是拥有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更是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

“水环境整治一直是大运河保护的重点。”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副秘书长徐洪喜告诉记者,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一脉相承,长江提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WCCO一直致力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把水向北方地区输送,扩大长江的流域范围,提升长江的生态功能,也提高长江水系的连通性,对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水质都一定要保护好。”

大运河畔,文脉绵延。“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的就是从唐朝起就贯穿扬州城的东关街。2009年,这里修复完成,扬州传统的漆器、修脚文化、皮包水茶楼都在这里得以复现。

东关街尽头连接大运河遗产点个园,个园对面,便是“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在占地近220亩的空间内,集中展示扬州价值较高、富有艺术魅力,也颇具影响力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叫“486”?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付权介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奠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根基。

在这里,集聚近300个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展示项目,包括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三个世界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鬁漆技艺、扬州玉雕等19项国家非遗项目。

“和田玉,扬州工”。漫步园区,中国玉器博物馆、扬州工艺美术馆、非遗活态展示区、大师工作室、私人定制区、旅游购物区、非遗文化传习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功能性区域,实现非遗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也使得园区成为扬州独具特色、其他城市不可复制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文旅游目的地。

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岚峰介绍,今年上半年,扬州工美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漆器厂研发蓝霁釉白龙纹漆器梅瓶、点螺手表、漆艺手机壳和文房用品等;玉器厂推出采用多种材料,结合香道、茶道及特定热点题材的系列文创产品,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听娇儿连声呼唤,父帅名,桂英我肝肠寸断……”在扬州,艺韵悠长的还有百转千回的扬剧。10日下午,刚从省外演出回来的年轻演员们,给记者们现场演绎《百岁挂帅》片段。出生于1995年的主演汪媛,13岁学艺,每天早上5点半到晚上9点,是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虽然辛苦,但越练越沉浸其中,我的目标是像师傅一样,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国家一级演员、扬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政成告诉记者,2007年,扬剧研究所和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开办免费入学的扬剧学员班,邀请各剧种知名演员授课,培养了30多名优秀青年演员。

在扬州,扬剧的受欢迎程度令人意外。李政成告诉记者,研究所创办的“周周看扬剧”活动坚持13年,每年演出48场左右,25-30元/张的亲民票价,让可容纳800人的剧场场场爆满。

统筹 杭春燕

摄影 王建朋 曹凯琪 陈建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