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暖新闻】身教胜过言传 祖孙三代接力传递助人为乐好家风

TIM截图20180711112942

【连网】□ 徐誉宁 王莹莹

在连云港海州区站北社区,有个“热心谢奶奶”人人知晓。30多年来,她坚持为出行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在自己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谁家有困难了,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30多年来,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用自己的一份爱,默默地帮助别人。不仅如此,她的女儿郭瑞娟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为社区“学雷锋爱心服务队”的一员。一直以来,母女俩都在用己所长帮助别人,传递着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优良家风。

艰苦岁月

母亲坚守善良本心

“热心谢奶奶”名叫谢淑云,祖籍徐州,今年83岁。父亲在她1岁时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她长大。解放前,生活十分贫困,为了生计,谢淑云的母亲先后做过小工、保姆等工作。谢淑云8岁时便开始做童工,和母亲一起为生计奔波。

“童年是苦涩的,但我还是特别感谢我母亲。”谢淑云老人说,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击垮母亲积极乐观的心态,她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特别是母亲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形象,对其影响很大。

上世纪40年代,处于战乱中的徐州,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十分紧巴。谢淑云家更是有名的困难户。但在这样的条件下,母亲还不忘热心帮助他人。让谢淑云老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邻居家没钱给孩子买新衣服,小孩子整天光着身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母亲看见了很心疼,让邻居将之前破旧不堪的衣服找来,利用休息的时间,将几件破旧的衣物拼接、缝补起来,给邻居的孩子做了一件衣服。当母亲将新衣服递给邻居家的孩子时,对方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让谢淑云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必须做一个好人。”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华丽的言辞教导,但“做个好人”这个家训让谢淑云受益终身。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自己要和母亲一样,做一个乐观的好人。

传承家风

数十年始终乐于助人

1951年,在邻居的介绍下,谢淑云认识了身为铁路工人的丈夫。结婚后,她跟随丈夫来到连云港生活。1986年,谢淑云与一位理发师傅成了邻居。这位邻居因为理发生意比较忙,家中的孩子没人照看。谢淑云听说后,主动提出帮邻居照看孩子。于是,每天早晨,谢淑云忙完家中的事情后,便会到邻居家帮其照料孩子。时间久了,心灵手巧的谢淑云也学会了理发的手艺。

有一天,她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来邻居家理发时,行走非常缓慢,表情看起来也十分痛苦,便生了恻隐之心。“以后你别出门了,我上门帮你理发。”热心的谢淑云当即决定,要凭着自己所长来帮助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当天回家后,谢淑云便购买了理发工具,从此她便主动上门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时间长了,很多老人慕名而来。这么多年来,很多人已经成为她的固定服务对象,她每个月都会定期去帮他们理发。

TIM截图20180711105343

▲谢淑云在为邻居理发

这么多年,像这样助人为乐的好事,谢淑云老人还做过不少。她不仅帮助邻里,还对社公益事业很热心。2013年夏天,谢淑云在电视上了解到,浦南的一位准大学生因为家庭太贫困,交不起学费,很可能因此辍学。为了帮助这位学子,谢淑云老人经多方打听,最终联系上了这位准大学生。在当时每个月仅有1000元退休金的情况下,她却毫不犹豫地给对方送去了600元钱。不仅如此,谢淑云还号召亲朋好友一起帮助这位大学生,最终让其顺利入学。

潜移默化

女儿接过爱心接力棒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帮助别人,我也想和她一样。”谢淑云的女儿郭瑞娟说,母亲没有过多的言传,却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美德。受母亲影响,几年前,她也加入了社区“学雷锋爱心服务队”,延续、传承了母亲热心助人的家风传统。

4年前,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站北社区成立了“乐邻生活馆”,成为社区内很多老人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但是,因为社区人手紧张,乐邻生活馆一直没有一个管理员。郭瑞娟听说后,便主动承担起义务管理员的工作。每天下午,她都会带上工具,前往乐邻生活馆打扫卫生、整理书籍。不仅如此,她还主动给身体不便的老人洗头发、剪头发,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这么多年,郭瑞娟和母亲一样,走到哪里就将好事做到哪里。几年前,她听朋友说,一位90多岁的佘老太身体不好,家人比较忙,无暇照顾,佘老太还要照顾患病的孙女。从那以后,郭瑞娟每周都会去佘老太家,帮其照顾孙女,并做些家务活。佘老太身体不适时,她还和志愿者一起,带其就医,并尽心尽力地照顾佘老太。不仅如此,了解到佘老太爱吃饺子后,她还经常包些饺子给佘老太送过去。

“比起物质条件,勤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精神财富,才是留给后人最好的礼物。”郭瑞娟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坚持帮助别人,传承母亲无私的品德,将助人为乐的家风延续、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