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带电作业的“草根发明家” 记“江苏最美职工”、东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陈继祥

【连网】

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宋骁

初夏时节,暖风习习吹来。

穿行在中国“水晶之都”东海县绿树掩映的公路上,有个清瘦的背影坚毅而挺拔,一位精干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

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副再普通不过的身躯里,却潜藏着非凡的正能量:足迹踏遍东海县城和乡村寻常巷陌,无数次精准排除电力险情;成功发明38项专利,并在全国推广;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用行动践行着大国工匠梦,感染并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

他,就是东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陈继祥。

32年如一日,陈继祥执着地守卫在群众安全用电的“前哨”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最美职工等60余项荣誉称号。

坚持

在一线最艰苦岗位上磨炼自己

1986年,18岁的陈继祥初中毕业,从父亲手中接班,成为东海县供电公司正式员工。最初几年,陈继祥在35千伏白塔变电所负责平明镇、驼峰乡和白塔埠镇的高压线路检修和维护工作。工作场所一般都远离乡镇驻地和居民区,在广阔的田野上,需要线路工自己沿着高压线路巡视检测。工作单调、乏味、枯燥、寂寞,而且身上总是布满泥点,汗总是干了又湿。

从1986年到2001年,陈继祥巡线里程达到1.99万公里,发现消缺、重大隐患97项,多次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提高工作效率,他先后总结提炼出阳光巡视法、风向巡视法、蜡笔巡视法、移向巡视法等工作方法,在公司推广,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2年以后,陈继祥被公司调整到更加艰巨的岗位上:带电作业岗,每天面对大量繁重而艰巨的抢修任务,“白+黑”“五+二”地工作连轴转。

“张湾乡四营村村前,高压线杆被自卸车斗撞击倾斜,带电导线出现松弛,请火速前往修复!现在是用电高峰,邻近是工业园区,不得影响正常供电!”2003年4月28日10时30分许,正在值班的陈继祥接到紧急通知,便和同组工作人员疾速出发到达现场。在确定高压线杆未受损之余,全副武装的陈继祥第一个爬上了线杆,随后其他抢修员跟上。你递工具,我拧螺丝,他拉电线,大家配合默契,松弛的电线就在他们的绝缘手套间被慢慢上提,直到线路达到最佳弧度。

当天12时10分许,险情排除!直到午饭后,邻近很多居民及企业用户才知晓曾经发生供电险情,而此时的陈继祥和工友们正饿着肚子行驶在返回的路上。

陈继祥与带电作业班每天都这样马不停蹄,始终战斗在供电抢修第一线,而且带电作业总是那么出色。

挑战 攻克难关开拓带电作业新天地

16年前,带电作业还是个全新的领域和课题,无人涉足,面对陌生领域所带来的重重困难,陈继祥带领着他的一班人勇往直前,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开拓出东海供电带电作业的一片新天地。

2002年,为适应群众用电新需求,带电作业班应运而生,陈继祥凭着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当选班长。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陈继祥带领班组从最简单的带电搭火入手,短短数月就将带电作业推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2013年7月的一天,双店镇有个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坏,全村停电断水。接到抢修电话后,陈继祥立即带着队员们驱车前往抢修地点,绝缘车刚开出后不久,风雨交加。按照常规,阴雨天气不宜带电作业。有人劝他回去,可是陈继祥坚决不同意:“要体谅老百姓的心情,停电了,大家不知有多着急呢!”从当天下午2时一直坚守到下午6时,雨终于停了,天也慢慢黑下来,陈继祥立即带领队员再次出发,到达目的地后迅速组织抢修,在最短时间排除了故障,让村民顺利用上电。

作为带电作业班的班长,陈继祥事事总是冲在最前头。每项新带电作业他都第一个示范,220千伏等电位作业他第一个进行,10千伏绝缘服作业他第一个操作,变电所内35千伏母线带电搭接也是他第一个尝试。

创新 38项发明专利在全国推广

“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时刻保持求知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陈继祥说。

32年来,只有初中学历的陈继祥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每次外出,陈继祥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和图书馆。几年下来,光学习笔记,就记满了100多本,办公室电脑里,存储最多的就是工作心得和技术文档。

在线路长度测量中,由于没有设备而仅凭人工目测,存在不确定、不准确的现象,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陈继祥探索创新发明出自动走线器装置。这一发明填补了国内供电线路长度自动化测量的空白,被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提高测量效率、准确度和安全系数近30倍。

在电力施工中为了避免高压电流带来的危险和伤害,陈继祥又琢磨与思考着要通过一种特定装置来测量高压电流并实现自动报警,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检测设备。为此,他买来耗材、零部件和线路进行测试,前后经过百余次的不同尝试和改进,最终成功发明出高压电流自动化检测与报警装置,这一发明适用于所有高压带电作业,而且成本仅有500元。这一成果测试精度实现了100%,如今在其研制改进下发展到了第三代,而此类进口设备高达3万多元。

在陈继祥的眼里,创新并不是什么高大上,只要用心留意,创新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他始终认为创新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难事难题,避免责任事故,提升工作效率。

2011年,陈继祥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2013年,工作室晋级为“江苏省电力公司创新工作园”,2017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获此称号的在全省只有三家。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陈继祥陆续发明倒落式扒杆施工工艺培训用模拟装置、一元钱线夹等38项设备及装置,全部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其中一项被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已累计生产15000余台,广泛运用于电力施工作业一线,为企业带来近10亿元的经济效益。

奉献

公而忘私无怨无悔

妻子薛洁算了笔账,最近两年,陈继祥用于购买发明创造的零部件总价值1万多元钱。而在他20多年的发明创造生涯中,自费投入的费用大约有十几万。陈继祥对妻子说:“搞发明是我的爱好,更何况这些发明能够利国利民,这些钱,我感觉花得值。”

在创新的道路上陈继祥一往无前,无怨无悔,但当面对家人,七尺男儿的他却是满心的愧疚和不安。自从踏入供电岗位的那天起,陈继祥几乎没有在家里吃过午饭,妻子抱怨他把家当成旅馆;女儿陈薛涵在苏州上4年大学,他只送过一次。陈继祥说:“我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亏欠她们真的太多太多了!”

“咱这辈子也干不了啥大事,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多做事,把琐碎的小事做细做实,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也是东海供电人的社会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