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暖新闻】“如飞书屋”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书”荫

【连网】 □ 俞德春 樊晓姝 张开虎

今年44岁的马如飞,创办“如飞书屋”已经第三年了,因为这个书屋,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在东海县石湖乡廖塘村,没有人不知道他。

1992年,自幼喜爱艺术的马如飞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在种好自家责任田以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进行装修业务,很快成为“富起来”的人了。

日子好过了,以前那些自己“拿得起放得下”的功夫,什么书法、美术、吹拉弹唱等,都有时间玩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马如飞是这样的性格,老婆何银洪也是这样的爽快人。2015年,马如飞夫妻利用自建的三层小楼房,自费购买了千余册农村实用型书籍和文学名著,再加上东海县文化馆赠送的1000多册书、社会各界捐赠的数千本书籍,办起了一个农村书屋“如飞书屋”。

TIM截图20180601162343

(撑起一片“书”荫)

令马如飞没想到的是,书屋一开张,就受到了村民一致的欢迎,前去看书的村民络绎不绝,很快,这个书屋成为村民的俱乐部了,自然也吸引了许多孩子,特别是那些家长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

马如飞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到新加坡打工,小二子在县城读书;马如飞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尽管两个儿子给他带来不小的负担,推己及人,他对那些家长不在家的孩子就特别关心。他家院子里有一株木香花树和蔷薇花,盛开的花架下更适宜读书、写作业,看着课余时间来此学习、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多。

TIM截图20180601162323

(安静的课桌)

马如飞索性注册成立了“东海县石湖乡如飞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成立了正式的民非单位,给经常来此看书、写作业的46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把孩子父母、家庭、监护人的信息全部登记在册,系统化地为孩子们提供义务服务,除满足孩子们学习以外,还组织了部分乡贤给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和艺术素质的培训,而他自己则成为书法、乐器等多科老师。

TIM截图20180601162159

(马如飞为孩子们建立档案)

“来这里的孩子都是乡里乡亲的,有的是侄儿辈的,还有是孙子辈,在一起不好称呼,让孩子们统一叫我马老师,我听着很舒服!”马如飞很自豪自己的称呼。

TIM截图20180601162219

(孩子的乐园)

每到放学时分,特别是周日、节假日,来这里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多,到了吃饭时间,有些孩子就在他家吃饭,马如飞老婆何银洪也是毫无怨言地做饭给孩子们吃,看着孩子们风卷残云般地吃个精光,她好开心。

TIM截图20180601162143

(开饭啦)

4月29日下午,我们到如飞书屋采访,还没有到他们家,就看见书屋东侧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基建,马如飞两口子在忙着建设书屋二期工程呢,“还是你们文化人会说,我们说建设盖屋,还是你们说的二期工程合适。”马如飞带着我们到已经封顶的新楼房参观:“一楼这个大厅是作为舞蹈教室,将来给孩子们跳舞用,由幼儿园的老师来教孩子们,这个朝阳的房子做书房,给孩子们看书用。”

在廖塘小学校长室,崔翔校长告诉我们:“我们这里大概有100个留守学生,多亏马老师的书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马老师书屋的氛围好,使孩子们的精神得到放松,思念家长的情绪得到缓解。”

廖塘村村民王保长期在浙江台州打工,29日这天他回来准备收麦子,难得可以接孩子放学,但是11岁的女儿岚岚放学后,还是要到如飞书屋写作业,“孩子习惯了放学到这里来写作业,我们也很放心,谢谢马老师为我们大家做的好事,不用担心家里孩子安全”。

TIM截图20180601162117

(用心学习)

马如飞家门口有一架很漂亮的花棚,此时正是蔷薇花盛开的花期,绿油油的叶片映衬着火红的花蕾,画面火热、清新,真正的赏心悦目。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花棚下写作业、读书、玩耍。看着这样的情景,我突然想起了《留下一片阴凉》这首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栽一棵留下一片阴凉,我栽一棵留下一片阴凉。”这些留守学生就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马如飞的书屋撑起了一片阴凉,使东海县石湖乡廖塘村的留守学生有了一片栖息、成长的阴凉,希望我们更多的乡村出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阴凉,让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更好的庇护,更好地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