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贾汪真旺”,新时代贾汪的黄金名片

【连网】2月22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举办2018年第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      潘安湖景区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22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举办2018年第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贾汪区委书记曹志作了题为《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交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满意答卷》的交流发言。之后,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栏目以贾汪转型发展成果作为系列报道的首篇,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 交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满意答卷

◎曹志

2017年12月12日是贾汪52万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地方视察首选江苏,亲临徐州贾汪,称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提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既是对贾汪转型发展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备受鼓舞和振奋。贾汪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转型不放松,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历史耐心,推动生态旺、产业旺、心气旺,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贾汪真旺”成为新时代贾汪的黄金名片。

一、恢复绿水青山,让生态旺起来。贾汪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生态之殇曾是全区人民心头之痛。我们将生态修复治理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短板。围绕恢复绿水青山,重点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采煤沉陷区治理变包袱为资源。贾汪采煤沉陷区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天灰地陷水黑房裂是旧时真实写照。我们以全市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潘安湖采煤沉陷区为突破口,以各级支持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22亿元,创新“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治理新模式,昔日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今日生态大花园。总书记在神农码头,看到现在的潘安湖碧波荡漾,称赞“水很清嘛!”其实,当时花那么多钱进行生态修复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也担心投入的钱什么时候能够回来。现在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吸引了关注,吸引了人气,也吸引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依托潘安湖修复治理之后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启动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科教创新区,未来将成为淮海经济区创新创业的高地。恒大集团等知名企业随之入驻,潘安湖治理前期投入成本陆续收回。总书记指出,要走符合国情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路子。下一步,我们将遵循总书记指示精神,更大力度实施治理工程,今年实施月亮湖片区整治,在“十三五”内完成剩余5.66万亩采煤沉陷区治理,打造出更多的“潘安湖”。第二件事,向荒山进军,石头缝上绣森林。贾汪有大小山头283座,多为秃山荒山,缺水少土,森林覆盖率曾为全市末位。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打响了为绿色而战的“淮海战役”,没有土就肩挑手提、背土上山;没有水就接力翻水、引水上山,让每一座“秃头山”披上了“绿衣裳”,成为全国石灰质山体造林的样板工程,森林覆盖率三年时间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第三件事,修复水生态再现泉城风采。贾汪因“汪”得名,曾有“小泉城”之称,有大小泉眼100余对,带“泉”字的地名多达30余个。但煤炭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泉城一度陷入无水无泉的尴尬境地。我们按照先打造节点、后串联成线的思路,实施“九路水进山、五路水进城”工程,疏通断头河、死水河,全面打通了“十纵五横一环”的水生态系统,真正实现了青山抱城、绿水绕城。

二、推动绿色发展,让产业旺起来。总书记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符合贾汪实际的转型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工作中,我们有这样三点感受。第一,必须擦亮生态底色。做好“生态+”大文章,我们坚持生态+工业,坚定不移地推动冶金、煤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腾笼换鸟、做出特色、吃干榨净,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在淮海经济区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装配式住宅结构、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坚持生态+农业,建成27公里长的农谷大道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带,让农民从种粮食变成“种风景”;坚持生态+旅游业,在6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功创建4个4A级景区和1个3A级景区,贾汪旅游从无到有,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来贾旅游人数突破900万人次;坚持生态+服务业,依托运河港口,提升双楼保税物流园区能级,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实现长江沿线重要港口航线全开通,建成淮海经济区大宗物资集散中转基地。第二,必须把好产业选择关口。近年来,我们累计否决了近百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避免将来为生态环境问题买单。第三,必须抓好项目建设根本。去年我们将徐州工业园区5000亩采煤沉陷区和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治理,建成10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筑巢引凤,让企业“拎包入住”,吸引了投资总额超100亿元的21个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落地,也创造了卡普丹项目从签约到产品出口仅88天的贾汪速度。

三、牢记总书记嘱托,让贾汪干群心气旺起来。一个地区的发展,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至关重要。贾汪资源枯竭了,思想和人心也曾一度枯竭,成为众人逃离的地方。这几年贾汪生态环境的大提升带来了百姓心气的大提升。贾汪老百姓普遍认为,最大变化是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的大幅提高。过去到徐州市区买房是贾汪人的首选,现在越来越多的贾汪本地人和周边人在贾汪购房置业。特别是总书记视察贾汪后,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贾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我们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树立强烈的答卷意识,发扬“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激发勇敢闯、大胆干的精气神,充分发挥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作用,发扬“肯吃苦、重实干、不服输、争一流”的新贾汪精神,把心气鼓足鼓旺,汇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贾汪力量。

这几年贾汪的转型实践充分印证了总书记“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我们也深知贾汪生态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委坚强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系统提升,保持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奋力建设生态旺产业旺心气旺的新贾汪,让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贾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真旺”成绩交出满意答卷。

马庄香包

评论

为什么贾汪美如画?

◎欣闻

贾汪真美。山,是葱茏的,灵秀的;水,是澄澈的,壮阔的;人,是淳善的,奋进的。

贾汪如画。丹青一点,背后却是十年苦练。今日的美丽,是贾汪区多年来坚持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真抓实干提档升级、坚持生态转型道路不动摇的必然成果。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不对,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贾汪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最关键一点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过去几年,贾汪区领导干部多次率队到浙江考察新农村建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是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典型。贾汪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学习浙江新农村建设的精髓和亮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苏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切工作都是干出来的。空喊口号不行,必须真抓实干。贾汪是一个资源枯竭地区,发展基础较差,最大的短板就是生态。这几年贾汪下大力气抓生态,仅一个潘安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就先后投入20多亿元,在全国独创“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治理新模式。生态修复与治理改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为保护好这方山水,贾汪全面淘汰“五小”落后产能,49条中小型水泥生产线全部拆除,84家小炼焦、小钢铁等企业依法关闭或取缔。同时,通过荒山造林,实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等措施,下活了一盘“生态棋”,换来了一城绿水青山。

当初贾汪提出“生态+”发展路线时,实际上相当于自己揭了自己的“伤疤”。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执着。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抓项目甚至拒绝了很多大项目,一门心思要抓生态?如果投入的资金回不来怎么办?如果老百姓的生活受影响怎么办?应该说,贾汪区面对的发展压力很大。但任何一个地区转型期的发展都必然面临着争议、否定和阻力,贾汪区认准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利益面前不动摇,几年间累计否决了近百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生态转型带来了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带来了产业层次的大幅提升,带来了城市品质的卓然提升。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贾汪,背负着黑色历史重担的贾汪,曾落后于起跑线上的贾汪,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党建引领文化深厚, 贾汪人生活幸福指数高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记者手记

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贾汪视察,称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今年春节前后,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聚焦贾汪,多角度报道贾汪的经验和做法。今天,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中的感受感悟,呈现贾汪干群鲜为人知的坚韧不拔、苦干实干、心系百姓、创新争先、绿色发展的精神,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贾汪经验”和“贾汪智慧”。

印象中,这几年贾汪的发展关键词是“生态转型”。习总书记到贾汪区视察后,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先后10次走进贾汪,发现贾汪虽然呈现给人们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转型欣欣向荣的繁荣之景,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扎实的党建基础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习总书记对马庄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很高评价。采访次数越多,我越觉得,这两者才是贾汪能够“旺”起来的真正动力,也是贾汪成为徐州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典型的根本原因。

先说基层党建。以马庄村为例,孟庆喜作为马庄村上一任党委书记,一干就是30年,当时总书记就评价,这说明你们的班子很稳定,老百姓很支持你们。后来我到贾汪其他村子进行采访时,又认识了不少同样有信仰、有梦想、有干劲、有激情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身上所闪烁的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品质让我很感动。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的干部队伍,才成就了今日贾汪新农村建设的红红火火。

在贾汪区委办采访时我了解到,为了加强村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加强村支部建设,贾汪区对村支部书记实施专业化、职业化管理,提高工资待遇,加强学习培训,经常带他们去浙江考察学习,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带头人,成为“三农”工作“二十字总要求”的实践者。去年底的一次采访中,贾汪区委书记曹志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贾汪资源枯竭,但干部的精神不能枯竭。我们要把总书记视察化作工作的强大动能,弘扬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使贾汪广大党员干部焕发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转型发展中打头阵、当示范、作表率。”

再说文化建设。总书记到贾汪考察时说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最近几个月很多人都去马庄村参观过,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马庄人昂扬振奋的精气神,也对村里的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和村史馆印象深刻。其实不仅是马庄,从去年3月起,贾汪区10个村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做足地域文化的文章,将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之中的文化元素发掘出来,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文化礼堂。贾汪的一些做法虽然是学习浙江乡村建设的经验,但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发展实际,形成了具有苏北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不仅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村庄风采、促进邻里和谐、改善党群关系的作用,也更好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守得住文脉,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党建立村,文化兴村,在这方面,我认为贾汪应该是走在了全省前列。

日新月异, 可拍好图片的地方越来越多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一直用镜头记录着贾汪发展的每一个瞬间。从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由灰变绿,到大洞山由秃变青,再到马庄村农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些年我拍摄了近千张有关贾汪的图片。浏览这些照片,我感觉贾汪可拍好图片的地方越来越多,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贾汪的变化,那就是“日新月异”。

以往市区的居民想去周边游玩,很少会选择贾汪。近年来,随着贾汪打造了一批如潘安湖、大洞山、凤鸣海等特色的景点,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尤其是今年的春节期间,徐州周边的游客集中涌向贾汪,各个景点周围的道路车水马龙,景点内更是人气爆满。

前几年来大洞山游玩,一些山头多是光秃秃的,山体也伤痕累累,只有每年春季山脚下桃花和夏季石榴花盛开的时候,才有景可赏,有景可拍。贾汪区实施向荒山进军,石头缝上秀森林,如今的大洞山景深木秀,绿涛汹涌,从山上放眼四望,果园、森林、田野,一地的风景一览无余;茱萸寺、茱萸园、万亩石榴休闲博览园、药师养生中心等一批精心打造景点很受游客青睐。

照片是对贾汪历史的记录和发展的呈现,更见证了贾汪人建设美好家乡的实干精神。我会继续用镜头跟随贾汪的变化,捕捉精彩的贾汪瞬间,展示更多新贾汪的动人图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