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城市发展与人才引擎亲密融合 无锡“重才兴业”谱佳篇

【连网】“人才对于无锡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无锡对于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上的话,言犹在耳。岁末回首,人才与发展的双向互动,在2017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年,无锡更坚定地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提升了城市发展与人才引擎的亲密融合度。

人才政策实现了新突破——太湖人才计划出炉“升级版”,七大板块齐发力形成了“1+7”的重才矩阵;

招才引智迎来新跃升——求才之声在“北上广”、在东方明珠香港、在美国东西海岸渐次响起,一批批项目的签订展现出人才“心之所向”;

以才兴市呈现新风景——院士、诺奖获得者、“千人计划”专家、乡贤乡才、优秀学子为无锡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能。他们中的不少人,和“才交会”的特邀嘉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杨恩辉有着同感:无锡是真正能办事情的地方!

无锡以鲜明的人才战略与引才实绩,书写了一篇“重才兴业”的佳作。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

“升”:人才乐章2017,爱才重才“音阶”全面调升

  【提要】上半年政策突破,出炉“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全面提升政策措施的高度与广度,意在为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下半年施策有力,首次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百企千才高校行”、“双招双引海外行”等“常规动作”提档升级。无锡爱才重才“音阶”全面调升。

上周,中国航天动力领域专家刘彦杰博士带着团队再次来到无锡看项目落地情况,项目是与本地企业江苏红翼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无锡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暨“百企千才高校行”上海专场时敲定的。这位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博士告诉记者:燃料电池无人机领域的很多核心零部件要靠进口,心里不服气,我们双方计划在无锡建立研发中心,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实现。“跟政府部门接触下来,服务意识和环境条件都让我们满意。”刘彦杰与新吴区开启良好的互动:他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市场尚属“独一无二”,还和科技界老友们酝酿推动一批军民融合项目;新吴区组织部门、科创中心为他们提供人才政策支持、科技项目申报等服务,并探讨设立相关基金助推项目的可能性。

刘彦杰们,是“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聚焦的人才,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最需要的人才。从市人才办获悉,今年无锡制定了“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这一人才新政对人才政策、工作机制、服务保障做了优化升级,并设立跟奖跟补基金全面调动各市(县)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引才之心。目前市(县)区都出炉了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引才新政,由此形成了“1+7”市县两级全覆盖政策体系,法律、教育、医卫等专业人才队伍也相继起草、完善或出台。

“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的实施推动着环境不断优化。以创新创业人才最急需的资金问题为例,市人才办会同金融办等部门,引入深交所、省高投等资源,举办无锡太湖人才科技金融路演暨江苏人才创新创业路演活动,由此搭建起了“现场+网上”的全国性路演平台。医疗物联网领域打拼多年的识凌科技,参加路演之后不久就迎来了2000万元融资。

最能诠释人才战略内涵的,是招才引才的精准指向和良好效果: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上500余名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参会,中外院士1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7名,68个项目现场签约,29个后续项目正在紧密对接;“百企千才高校行”北京、上海、广州等8场推介会和专场招聘活动,收到应聘简历5219份,现场签约72个合作项目。

今年以来,无锡已认定5家市级院士工作站,近300人申报“太湖人才计划”,组织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培育计划,初步建立257人的“三带”行动计划乡土人才库。

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无锡日报记者 张立伟 摄)

“高”:人才与产业,形成“高位互动”良好态势

【提要】从项目角度梳理人才发展脉络时可以发现,重大项目是有“人才附加值”的,“高大上”项目与高端人才正推动着一座城市人才与产业的“高位互动”,为无锡产业转型升级输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重量级项目会带来什么样的人才群?药明生物的例子或可给出答案。近期出炉的“2017年中国公司市值500强”榜单上,药明生物公司以462.3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无锡上市公司之冠。之前,其马山扩建的全球最大使用一次性反应器的生物制药cGMP生产基地全面投产,首席执行官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在无锡已拥有来自全世界的研发生产工作人员1500多名,未来两三年里,团队将扩大至3000人左右。

一个项目带来数千研发人员、工程师,并非孤例。超百亿美元的巨无霸项目华虹无锡基地签约之时,就被预见有“溢出效应”——5000多名集成电路方面的工程师将来锡工作。第二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涌入人才交流会场,几位博士不约而同地说:“想投身物联网,就得先到无锡来看看”。

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人才结构的优化。市人社局最新数据显示,无锡主要就业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截至11月底,今年净增就业人数100799名,完成率高达210%。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行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带来持续性就业增量,特别是大量优质岗位。

巨大的人才流量意味着什么?业界人士惊叹,以前无锡乡镇企业发展因紧缺人才而邀请“星期天工程师”,如今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集聚大量人才,或将形成“工程师经济”。一些科技企业中,人事部门今年为年轻工程师开出不少提取公积金的单子,折射出年轻人在此安居乐业的扎根之心。

巨大的人才流量怎么来维护?无锡着眼人才最急迫、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需求,引入了南外国王国际学校等优质民生项目,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健康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值得关注的是,高层次人才也发挥着“溢出效应”,有诺奖得主将奖金捐赠,有高层次人才积极投入公益活动。

人才政策、人才机制、人才载体、人才环境的全方位创新和改善,使人才、产业、城市之间的“黏合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美丽的湖光山色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交融。无锡,正在成为最宜居的人才栖所。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优”:蓄积才气,为城市创新发展厚植优势

【提要】在无锡,一个人才与一个企业,一群人才与一个区域的故事,可以讲很多。对“才气”的精心培植,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攒足了“底气”,也为无锡未来发展蓄积了更大后劲。

世界人才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国际化。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培植城市的“才气”,是必然选择。

人杰地灵的城市,也应是人才近悦远来的地方。

本月,无锡在美国波士顿、旧金山地区再刮引才旋风,重点推介无锡招才引智政策与创新创业优良环境。其中,无锡与麻省理工学院开启第三轮合作签约,无锡富瑞德测控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英特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与麻省教授们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无锡与麻省的合作已有数年,与国际一流高校携手的成效日益明显。此次海外招才活动顺应世界人才发展的趋势,不仅有企业去招聘高端人才,更推动全市与哈佛、麻省、波士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之间的合作,与Plug  and  Play等一批高科技孵化加速器的对接,与旅美工程师协会等重量级机构的对接。这意味着,海外招才引智已从点对点真正转向“平台对平台”的模式,把无锡的发展与国际一流大学、一流科技机构、一流人才社团链接起来,打开了一扇宣传“无锡故事”的窗户,架起了一座连接“人才+项目+产业”的桥梁,搭建了一个无锡企业走出去“双招双引”的平台。

视线转回国内。今年,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的消息,“点燃”了许多人的朋友圈:无锡盛产院士教授,也吸引了不少院士。市科技局统计显示,无锡已建成139家市级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8人、院士团队及专家2004人。

人才荟萃的地方,也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热土。

国际国内人才,在这里发挥着智慧的力量:惠山区引入一批高校院所共建研究所,形成“一镇一院一产业”的模式,把更多的院士、教授,请到了企业“家门口”。曾经有家机械企业滚子生产线停产,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派了博士上门“诊断”,每台设备只花了1000多元改造,生产线就重新运转起来了。在江阴高新区,短短四年多时间已成功引进7位诺奖得主、设立5个研究院,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随诺奖得主涌入,形成链式效应,引领江阴高新区向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不断迈进。

引才实效推动着全域创新热情。随着“人才+项目+平台”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无锡累计建立42个产业研究院、48个产业联盟,实现着人才、企业、高校、地方的互惠共赢。

人才集聚度的提升,以及由此而来的产业升级,让无锡逐步展现新的磁吸力——今年市级层面启动无锡“人才云”大数据平台,县区产业层面上线运行智能制造、物联网、环保等“多点”产业人才地图,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企业、项目“精准配对”。

蓄积人才流量,为城市创新发展厚植优势。无锡人才结构的多元,将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城市教育、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升级,使无锡真正向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进军。(无锡日报 高琼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