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20个特级资质,100个鲁班奖“小金人”,7000亿年总产值……从一张成绩单看南通建筑“集团军”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竞争中破浪前行

【连网】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南通市建筑业再传佳讯,在产值、升特、创优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南通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位列全省第一;

通州四建、南通长城建设、中如建工、南通华荣建设、中联世纪建设5家建筑企业跻身特级资质行列,全市特资企业增至20家;

南通市建筑企业承建的9个工程又获鲁班奖,总数达到100个,全国地级市总数第一。

“南通建筑业稳健增长的背后,既有市委、市政府政策引导的外力推动,也有建筑企业自主转型的内力促动。”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国建筑产业和市场正面临“四大转型”,即市场开拓由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转变、承接任务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绿色装配式转变,业务领域由以房建为主向多元拓展转变的。“南通建筑企业要有紧迫感,要紧跟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步伐,冲破瓶颈,抢抓机遇,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南通建造’的品牌。”

  稳健增长,背后多重推力

12月10日,位于港闸区陈桥街道荣盛路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上,大型施工机械来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由华荣建设集团投资兴建的这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占地80亩,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年产混凝土构件达5万立方米,是南通市区最大的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该基地于2017年9月生产试运行。“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市场需求来看,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预制建筑部品、部件的市场前景广阔,是朝阳产业。”集团董事长张进荣告诉记者,“从年初起,我们集团就主动变革生产技术,投资建设装配式产业基地,赶上国家政策红利期。至11月底,产值呈现爆发式增长,合同价已突破90亿,其中装配式产业贡献一半产值。”

作为建筑强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引导企业以绿色智慧建筑为方向,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重点,以装配式建造为手段,一改过去的施工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南通市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市,获专项引导资金5000万元后,专门制定了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设定“三步走”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土地供应、规划审批、资金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全市在建的采用装配式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南通市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已达3个,示范基地已达5个,示范项目已达6个。其中,龙信集团的柱、梁等构件生产水平已达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水平。

“如果南通市的装配式建筑能在这一轮调整中打好基础,装配式建筑有望成为南通市建筑业新的竞争优势。”沈卫星表示,“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指导意见,10年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30%,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可达3万亿,相当可观。”

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环境和整体联动方面打出组合拳,形成了政策合力和推力。去年10月出台了《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建筑业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由江中集团承建的哈尔滨金河湾世纪广场酒店

  抢抓机遇,向产业深度延伸

近年来,南通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处于省内第一、国内领先的地位,在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评选中,南通建筑企业入选四分之一并包揽前三名。尤其是今年升特呈现爆发式增长,产值和创优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更让外界对全市建筑业颇多赞誉。

与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南通市建筑业企业施工产值、承包能力、资金实力、资本运作、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缺少综合业务能力强的航母企业。南通几百亿级企业产值可以位居全省第一,但与中建八局、上海建工动辄1500-2000亿元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与浙江绍兴等建筑业发达地区相比,南通建筑特级企业及上市企业还偏少,主板上市企业仅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仅有4家。

南通市建筑企业房建业务量在总量中占比高达86.2%,房建业务中又以住宅工程为主。“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对以房建为主业的南通建筑业带来深刻影响,建筑业高增长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业产值增速将为个位数或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新常态。”市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南通建筑企业从事道路桥梁、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水利水电、建筑装饰、建筑幕墙等专业工程产值比重过低,与发达国家建筑业在房屋建筑与专业工程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相距甚远。目前,全市建筑企业具备轨道交通施工经验的就中南土木一家。专业经营广度的不足也影响企业效率与科技进步,成为南通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南通市正处在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的关键期。轨道交通建设、中央创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街区路网结构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建设、城市生态修复等民生工程,将长期保持旺盛需求,为南通市建筑企业带来大量的市场空间,同时推动建筑企业拓展延伸上下游业务领域。

抢抓机遇,突破瓶颈,南通市建设主管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实施“培优扶强”工程,支持建筑、市政企业单独或通过联合体参与本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事业、隧道、大型地下工程以及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投标建设。目前,已有中铁17局和通州建总组成联合体参与南通轨道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中标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A组05标,中标额5.3亿元。此外,牵头成立南通建筑产业联盟,搭建建筑业全产业链合作平台,优化整合产学研建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培育新增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3家,上市公司2~3家。创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成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4家、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4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

  一带一路,加速企业国际化

今年10月,南通三建在香港成功首发3亿美元境外债券,受到国际投资人热捧,开创了中国民营建筑企业赴境外公开发行美元债券的先河。

“作为南通地区第一支境外债券,此次发行创新了企业融资模式,不仅开创了融资新局面,也提高了企业海外知名度。”南通三建董事长黄裕辉日前向记者表示,以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东非的肯尼亚、南非的纳米比亚和西非的尼日利亚,东欧的塞尔维亚为中心以及印度的全球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据介绍,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南通三建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目前已打造了中塞文化村(塞尔维亚)、科特迪瓦阿比让精英学校项目、印度总统塔大厦、纳米比亚鲸湾等优质项目。

“我们要充分发挥南通三建实力强、信誉好、技术优、能打硬仗的优势,开辟拉丁美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新兴市场,涉足附加值高、效益好的领域。”黄裕辉表示,同时,要加强企业在文化、组织、制度等软实力建设,让企业在“一带一路”上扎下根、留下名。

南通建筑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一带一路”为南通建筑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通道。近年来,南通三建、龙信集团、南通建工、南通六建等领军企业,带领数万建筑铁军,率先进入国际市场,在俄罗斯、新加坡、韩国、蒙古、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土地上接连创造“南通铁军”奇迹。

数据显示,南通市由最先的12家逐步发展为40多家对外经营签约权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南通三建、南通建工等4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建筑队伍遍布35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境外施工人数近8000人;完成境外营业额16.13亿美元,约占全省建筑外经的20%;“一带一路”全市建筑企业在手项目48个,完成营业额5.41亿美元,新签合同额5.7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从以建筑工程为主逐步向设备安装、海洋工程和成套装备等领域拓展;江苏顺达、南通二建、龙信集团通过国际招投标方式,首次进入发达国家以色列, 相关的项目正在积极地洽谈对接中。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拥有44亿人口,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29%。据《全球建筑2020》报告,未来5年,沿线国家(地区)累计基建投资需求达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为6.24万亿元。

市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全球化巨大的建筑市场为建筑企业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强的动力和更多的空间,希望全市建筑强企深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落实南通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意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建筑企业向国际化转型进程。(蒋晓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