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资料图
宿迁网讯(记者 程大伟 通讯员 王荣军 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充分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主抓手。对于宿迁而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最重要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
正如市委书记魏国强在10月27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强化目标导向,毫不动摇地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一核心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会议同时提出,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务期必成的使命感、狠抓落实的责任感,围绕目标转、紧盯目标干,在抬高“地平线”、拉高“平均线”、提高“质量线”上下功夫。
在抬高“地平线”上下功夫,宿迁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创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策。11月9日至10日,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肯定了宿迁电商扶贫工作,总结了六条宿迁电商扶贫经验。
电商扶贫仅仅是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宿迁市打出组合拳、用好“绣花”功,补齐拉长“短板”。“精准识别”“挂村包户”“产业到户全覆盖”“四级书记抓扶贫”“全程考核无死角”等诸多创新做法和扎实举措,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动注脚。
“十三五”时期,宿迁市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有66.29万,占全市乡村人口的15.1%;省定经济薄弱村共188个,占全市涉农村居的12.9%。如何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宿迁市的做法是,既“拉长”又“补短”,以“拉长”带动“补短”,以“补短”促进“拉长”,加快缩小低收入群体这个“极少数”与“大多数”之间的差距,确保“十三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五年任务四年完成”。
资料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聚焦富民、补齐短板,突出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体系融合,全面构建精准脱贫体制机制。”市委农工办(市扶贫办) 主任杨彩林说,将重点抓好三大片区脱贫攻坚、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管理、建立科学考核评估机制等有关工作,把增收富民与扶贫改革试验有机结合起来,力争改革取得新突破、扶贫见到新成效。
据悉,2016年,全市有14.6万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5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2017年,全市有望实现1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4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万元。
在拉高“平均线”上下功夫,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长胜村的莲藕年产值达1500万元;虎山村的花卉年纯收入达700万元;正在建设中的虎山村果蔬专业合作社,预计年纯收入超过200万元……目前,该镇高效农业面积超过一万亩,农产品成为陆集人增收致富的宝贝。
瞄准全面小康建设中居民收入不高这一短板,陆集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该镇党委书记郭磊说,今后将继续发展高效农业,从农业招商和本土农业品牌培育上双向发力,带动更多群众投身生态农业。同时,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建设“小镇客厅”和农贸市场等项目,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当前,对全面小康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宿迁市各地争分夺秒,全力突破,力争实现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对进展顺利的工作,再接再厉,快马加鞭,真正让宿迁建成的小康,既要全面,更要体现高水平。
资料图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全覆盖,群众基本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实施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区域供水通村率达100%、达户率达92.5%,广大农村居民用上了与城市居民同源同网同质的自来水;全市家庭生活困难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托底保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职工“五险”扩面新增24.9万人次……随着一项项强基补板工程的精准发力,全面小康建设的“平均线”在不断提升。
在提高“质量线”上下功夫,我市坚持以“大民生”的视野来把握群众需求,正确把握好富裕百姓与幸福百姓的关系。
宿迁市提出,富民既要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富裕程度,又要不断满足群众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质量线’的系列做法,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宿迁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李明建憧憬道,随着“质量线”的提高,宿迁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不断提升。
抬高“地平线”、拉高“平均线”、提高“质量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宿迁努力以“三线”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宿迁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