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特色援疆:全国一流 江苏领先
2016-07-13 10:08 来源: 常州夜班车 作者:
【连网】在走访中,我们有四大感受:一是乌恰人民特别热情和淳朴;二是这里生活贫苦,老百姓实现就业不容易;第三个感受是援疆工作不容易;第四个感受是地震频发。乌恰是一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县城,每年发生1200多次小级别的地震。乌恰县有记载以来的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1985年8月23日,震级7.4,几乎将老县城夷为平地。如今的县城是异地重建的,相当不容易。为了援建乌恰,最近三年,咱们常州共实施援疆项目36个,援助资金近2个亿。这一集里,我们将一起来探访乌恰县的常州元素,看看常州的援建,究竟给这座边陲县城带来了哪些巨变。
乌恰柯尔克孜博物馆--常州援建
乌恰电视台--常州援建
乌恰县小微产业园--常州援建
乌恰(常州)工业园区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常州援建
乌恰县实验小学综合教学楼--常州援建
乌恰县第二幼儿园--常州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援建
乌恰县污水处理厂--常州援建
乌恰县客运站--常州援建
乌恰县自来水厂--常州援建
.......
这条联通乌恰城东和城西的主干道,由常州援建,因此被命名为“常州大道”。在这条全长4.1公里的道路上开行约15分钟,常州市民代表来到城东的戈壁产业园。走进大棚,油桃已经成熟。
我们了解到,戈壁产业园里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民日常生活,还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从寸草不生到瓜果飘香,当然离不开水。
在与戈壁产业园相距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由常州援建的自来水厂。当常州市民代表来到这里时,偶遇了4位常州人。
在厂区的化验室,我们了解到,乌恰自来水厂购买的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仪等用于检测重金属等物质的仪器,因为工作人员不会使用,原本闲置在库房里。常州专家到来后,设备有了用武之地。
常州通用自来水公司员工乌恰人才服务站专家徐敏表示:“我们过来帮他们调试,然后把这个方法建立出来,就是带徒弟,人才援助,就是人才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我们在技术服务上,要加强管理。”
走在自来水厂的走廊上,我们发现,墙上悬挂的数十项管理制度,内容十分细致。
常规分析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分析常规指标。徐敏介绍说,这几位都是她带的本地徒弟。“她们都是乌恰给排水公司的职工,现在他们都已经上手了,我已经来了好几天了,已经开展了一些项目。硬度啊、PH啊,我们都做了,而且去年,我们已经对他们员工做了相关的培训,在常州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在水厂的沉淀池,我们看到,这里的水较为浑浊。原来,乌恰的水源取自60公里外的天山山脉开普太希水库,水流经过矿区和戈壁滩,将各种矿物质溶解进来。当水流入乌恰时,已经成为“黑水”和“泥水”,因此,乌恰水厂的建设被列为常州援建的重要民生工程。作为结对单位,常州通用自来水公司则主要从实验室能力建设、治水工艺、管网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
在常州的援助下,如今,乌恰县城区实施了给水管网改造和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城乡2万余名群众生活用水问题。
【编辑:蔡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