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宿迁大地新姿态 特色农业花盛开

【连网】  近三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宿迁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宿迁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农业结构调整展示新亮点,全市发展“林菜”共生、稻渔共作等立体种植和种养衔接新方式扎实推广;特色主导产业育出新优势,全市特色产业累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生产经营实现新突破,全市建成家庭农场集群23个,“一村一店”实现全覆盖,“一村一品一店”达标率超56%;农产品品牌创出新影响,全市农业“三品”产地面积比重居全省首位,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新认证数全省领先;产业发展内涵拓出新特色,“国字号”休闲农(渔)业示范点新创建数领跑全省。

7月的宿迁大地,草绿花红、荷藕飘香,六畜兴旺、虾蟹满塘,处处都是特色农业描绘的精彩画卷!

沭阳县:花木锦簇秀中华 产业升级世人夸 

沭阳特色产业,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花木。

去年以来,沭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花木产业由绿色向彩叶、由地栽到盆栽、由花木到园艺、由低端到高端、由线下到线上,由局部小景点到整片大花园转变,在全国市场生产重复雷同、常规苗木过剩的大背景下,完成了沭阳精品花木由数量到质量、由传统到特色的跃升。

突出精品花木,发展外向农业。引进美国俄乐岗苗木繁育公司,在陇集镇李徐村建设1080亩商业苗木基地,种植120个进口苗木树种近20万株,成为国内首个集苗木景观示范、树种研究、生态节能实践于一体的美国标准商业苗圃,促进了全县苗木生产的升级转型。

突出家庭园艺,发展鲜花多肉。在去年建成占地3000亩的苏台(沭阳)花木产业园的基础上,今年又在耿圩镇建设了占地420亩的多肉植物家庭农场集群,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在章集街道建设了100亩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亩产值达到6万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三产融合、发展“一村一品一店”。围绕花木产业,大力发展干花、盆景、鲜切花,建设电商和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实现了“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依托新河“沃彩”互联网园艺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园艺电商集聚区和园艺产品网上销售核心区,在新河、颜集、庙头、扎下等精品花木集中区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村。全县拥有各类网店3.2万家,其中销售本地农产品网店达1.5万家,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网店超200家。

加速构建“大生态、大旅游、大观光”发展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促发展,把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借助乡村特有的自然美景和地域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魅力江苏农业旅游景点”的庙头镇,以及获得“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殊荣的周圈村,沿扎新路、庙颜路两线苏北花卉苗木生态示范基地、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花木大世界、颜集镇虞姬沟、新河干花工业园、周圈花卉盆景市场、板栗银杏园与周圈花园等已成为花乡新的品牌和亮点旅游资源,逐渐形成了“一带多点”的休闲农业产业新格局,全县先后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经营户49家,2015年喜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休闲农业已成为沭阳特色农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泗阳县:鲜桃走俏 古金陵农民致富育青虾 

夏日泗阳,桃果飘香,青虾鲜美!这个夏天,泗阳精品桃果、成子湖青虾两个特色产业,确确实实“火”了起来,相继跃出“县门”,“走俏”金陵城,“跳上”大央视———6月14日、22日,央视7套《每日农经》分别进行网上直播;6月19日,“泗阳优质桃果公众开放日”在南京隆重开幕。

近年来,泗阳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优质稻米和生态畜禽两大主导产业,提升精品桃果、成子湖青虾和设施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质态,加快构建“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精品桃果和成子湖青虾两个特色产业,已成为强农富民的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融合产业。

“夭桃千顷,桃桃诱人。”今年进入丰产期的2万亩泗阳鲜桃,正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从四月下旬以来,泗阳“一片两带”桃果布局中的爱园镇、省道245和省道330沿线的片片桃园里,棵棵桃树挂满了酡颜醉脸的美味鲜桃,充满了诱人的芳香。今年桃果总产量超过2000万公斤。

有产量更要有销量,泗阳县在上海、南京设立档口进行线下销售,依托苏宁易购、淘宝等网上平台进行线上销售;通过央视7套《每日农经》对泗阳桃果产业进行专题采访报道,以“看直播、送桃子”为主题进行网络直播;并在南京举办“泗阳优质桃果公众开放日”,6万多公斤优质鲜桃被抢购一空,半天时间销售额达96万多元。一系列的“桃色”活动,让泗阳鲜桃“走俏”金陵城,“名扬”省内外。

成子湖青虾是泗阳又一个彰显地域特质、生态优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立足长远谋划现代渔业,对成子湖青虾产业予以重点培育,通过实施《青虾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统一使用“成子湖”品牌,打造成子湖青虾养殖基地,加快培育“能做醉虾的青虾”,带动更多农户养殖致富。目前,全县各类混养、套养青虾面积累计超过3.5万亩,今年新增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量2000吨,年产值1.8亿元,纯收入达9000多万元。

为了促进成子湖青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泗阳县充分放大国家级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中国洪泽湖·青虾之乡”品牌效应,去年以来在现代渔业产业园集中发展家庭渔场集群,已落户2个渔业龙头企业、11个家庭渔场和150多个养殖大户,重点以洪泽湖优质青虾为亲本,攻克青虾种苗繁育技术难题,年可繁育优质种苗3亿尾以上,能够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需求。集群内配套建设种苗繁育、质量控制、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技术培训五大服务中心,为养殖企业、家庭农场、养殖大户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积极探索“公司+渔场(大户)+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青虾池塘精养、青虾与罗氏沼虾混养、青虾与河蟹混养等八种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4000名群众增收致富。

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子湖青虾产业,正成为泗阳县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助推器。

泗洪县:稻米飘香溢四海 鱼蟹出口闯天涯 

顺山集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约8300年前,泗洪县就已经开始了水稻种植。清末年间,泗洪的“上塘贡米”名扬天下。

为了重振泗洪“御用贡米”的品质和影响,近年来,泗洪县围绕扩大优质稻米的生产规模,提高优质稻米的产量,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坚持以良种促品质,以良法增单产。全县75万亩水稻,中粳面积占90%,主体品种为淮稻5号、武运粳21和华粳5号。每个乡镇都建有一个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使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为稳定提高稻米品质,打造泗洪大米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泗洪县不仅水稻生产面积、总产在全省领先,大米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水平也居全省前列。全县有大米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优质稻米50万吨。半数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使用日本进口加工设备,七成以上企业具备二次色选和抛光工艺。如今,泗洪大米不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食,而且成为了广大消费者走亲访友加深友谊的礼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味。目前,全县拥有“蟹园大米”、“上塘贡米”、“麦华大米”等省、市级名牌农产品品牌20个,有6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准使用权。

近年来,泗洪县围绕“1+N”渔业产业发展,培育形成内塘规模渔业、工业化特色渔业、河湖库增殖渔业、垂钓休闲渔业、“互联网+”渔业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出以泗洪大闸蟹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水产品。

泗洪大闸蟹以其“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硕大、品种纯正、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大、肥、腥、鲜、甜”的独特风味,多次获得全国河蟹大赛金奖,备受消费者喜爱。去年,泗洪县举办了第十二届泗洪大闸蟹网上螃蟹节,三天销售810万元,打破了单次销售大闸蟹活动的全网记录,泗洪大闸蟹一战成名;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在泗洪外向型渔业发展之路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泗洪大闸蟹开拓海外市场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

为了让泗洪的水产品生产更加高效增产、更加安全可控,今年泗洪县示范建设了全省唯一的工业化流水养鱼系统,各项技术标准和水平均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亩均养殖产量4000公斤以上,亩效益突破12000元。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调研泗洪渔业发展时指出,泗洪县立足资源、发挥优势,不断推进现代渔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坚定不移走优质、高效、生态、健康之路,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宿豫区:杉荷园里说丰年 百亿肉鸡富农家

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荷叶迎风摇摆,波光粼粼的湖水荡漾着丰收的希望,游客观赏采摘,流连忘返……在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景区里,处处活跃着农业新元素。

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宿豫区把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发展理念融入农业发展全过程,拓展农业功能,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多元化协调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宿豫区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基地面积3.1万亩,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0多个,年接待游客量400万人,创成国家3A级景区3个,创建“中国美丽乡村”1个,发展形成梨花节、杉荷园趣味乡村游、油菜花节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

在宿豫区,吸引眼球的不仅有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还有新兴的百亿级支柱型产业——肉鸡产业。

近年来,宿豫区选择肉鸡产业作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发展,通过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品牌助推、科技保障、金融支持,探索实践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先后引进中粮肉食、益客食品2个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基地”的经营模式,与肉鸡养殖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订单生产、就地转化,带动发展肉鸡养殖场142个,年可养殖肉鸡1.2亿羽。全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发展肉鸡产业配套项目,先后建成视频监控中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肉鸡产业研发中心,全区年屠宰加工肉鸡2亿羽、孵化苗鸡1亿羽、加工有机肥25万吨、生产熟食及调理品8万吨,一跃成为“江苏省肉鸡产业基地”。

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益客食品建立了1.5万平方米熟食加工厂,按照“品牌营销、统一配送、连锁经营”模式,全力打造“益客”、“爱鸭”等知名品牌,在南京、武汉、成都等大中城市开办连锁加盟店近500家。大力扶持中粮集团创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禽肉)示范基地,带动全区肉鸡产业实现出口创汇。

如今的宿豫肉鸡产业已形成集“种禽养殖———苗禽孵化———饲料生产———肉禽养殖———肉禽分割———熟食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化链条,带动了6万多人从事肉鸡养殖、加工、营销及物流配送、冷藏、运输等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富民产业。

宿城区:果蔬产业拓新土 键盘敲出“转型花” 

5月7日,伴随着“第七届洋北西瓜节”开幕式的启动,宿城区洋北镇的“西瓜”全面开园,一批又一批的“8248”、“新研”、“绿都”、“黑美人”、“京欣”等特色新品种西瓜被推入市场,引来各方商家前来洽谈采购。目前,“洋北西瓜”种植面积近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洋北西瓜已逐步成为宿城区果蔬产业发展的领军产品。

近年来,宿城区紧紧抓住座下区的区位优势,按照“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集中连片开发,区域整体推进”的思路,围绕服务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正逐步把“菜篮子”做成了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区蔬菜常年复种面积25.8万亩,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9.2亿元。设施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5.8万亩,其中规模以上设施蔬菜基地达68个,在罗圩乡建成万亩永久性设施蔬菜基地1个。还在陈集镇建成千亩葡萄产业园。

宿城区不仅有远近闻名的“菜篮子”产品专业镇,还是家喻户晓的农村电商“淘宝村”。

耿车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先后被授予“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称号。规划用地1300亩、拥有6000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20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农村电商产业园就坐落在耿车镇大众村。耿车镇农村电商产业园按照“一村一品一店”运营模式,为农村电商入驻提供创客培训、电商孵化、美工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全方位服务,现已入驻网店392家、物流品牌43个,其中销售额过百万元的网店275家,发展形成“互联网+”农村电商新业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花木种植基地近千亩,创办板材、家具等农业下游产业加工企业137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宿城区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为抓手,把“一村一品一店”作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使得全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攀升,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元,网店总数达8100余家,带动就业80000人。“一村一店”实现全覆盖,“一村一品一店”达标率52%。

宿迁经开区:食品加工擎龙头 品牌推进产业化 

一车车黄桃进去,一队队罐头出来,这些罐头迅速被打包运往28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百事美特食品宿迁有限公司发生的“神奇”一幕。

主打水果、果酱类、蔬菜、豆类四大罐头系列的百事美特食品宿迁有限公司,年产量达5300吨,带动周边2000名农户发展果树产业,带动农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依托生态优良、特色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整合资源,拉长加宽特色农业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基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娃哈哈、蒙牛乳业、百事美特、嘉士利、汇源果汁、海天酱油等一大批食品饮料企业相继落户。其中,蒙牛乳业在沭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宿迁经开区均建立了牧场和奶源基地,带动农民660户,户均增收1.8万元。

全区目前共有97家农产品企业,10家市级以上农业农产品龙头企业,2015年全区农产品销售额达43亿元,网络销售1.1亿元,利税6亿元。

工业反哺农业、工厂带动田地、工人帮扶农民,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正越走越稳健。

宿迁市湖滨新区:工厂养殖示范引现代渔业出精品 

位于黄墩镇英庄村的苏渔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是江苏最大的工厂化淡水养殖基地,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底排污、生物絮团和微循环养殖等技术设备,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可达到传统养殖的20倍以上。

苏渔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只是市湖滨新区高效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湖滨新区依托骆马湖、黄墩湖的水产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全力打造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特色板块,发展形成水产养殖面积7.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55万亩,围栏、网箱面积3.95万亩。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687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6.5亿元,高效渔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提高规模效益,实现渔业园区升级。以黄墩镇水产精品园为依托,以生态、高效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规模1.2万亩的现代渔业精品园。去年投资30万元对园区5公里的道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安装1500亩微孔增氧和物联网设施,投资200万元对道路、电力设施、排灌水系进行了完善改造。同时,引进南美白对虾品种和养殖技术,大幅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结合环湖旅游,打造旅游休闲渔业。以骆马湖、乾隆行宫、三台山旅游为支撑,依托渔业生产过程、渔民文化生活和沿湖风情风貌,突出特色,积极打造旅游休闲渔业,大力发展集垂钓、捕捞观光、渔家乐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2015年以来,全区建成休闲垂钓池塘600亩,新增渔家乐12家,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时提升休闲渔业发展整体规模、层次和水平。重点结合骆马湖渔火节,开发湖鲜餐饮特色,促进休闲渔业上品味、上档次,不断开发和丰富渔业休闲项目和内涵,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宿迁市洋河新区:酒都古镇藏盛景 月色荷塘胜国画 

紧扣“旅游城”建设,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将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市洋河新区特色农业效益日益凸显。

发展导向“融”字为要。强化一、二、三产业整合互动、融合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赋予新内涵。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旅游、文化等功能,将农业元素与旅游元素有机融合,积极利用农业资源发展观光、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在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休闲体验有机融合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规划设计“新”字当先。按照“将境内黄河故道打造成高效农业产业带、生态湿地保护带和休闲观光旅游带”的发展目标,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的优势,确定古黄河风光带沿线、徐宿淮高速路沿线“两条线”的发展重点,重点打造集“自然———生产———休闲———餐饮”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区域。

产业聚集“实”字打头。全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格局加快形成,规模经营种养大户逐年增加,已建农业项目37个,总面积12292亩。结合“旅游城”建设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古黄河爱情主题公园、郑楼古黄河生态园、玉玺生态园、千亩荷园等4个项目基本建成,年可接待游客量8万人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近800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