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推动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新提升

【连网】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狠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力推动了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新提升。

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一刻不松、驰而不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名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强化学习教育,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习近平

“好的作风、好的政风,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速度和质量。”“十二五”期间,扬州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是我市始终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激发各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的结果。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方法,以“钉钉子”的精神,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地抓推进、抓落实,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我市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把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扎扎实实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引导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笃信笃行,把牢思想“总开关”,切实树立高线追求。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2014年2月开始,全市155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1246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38万个基层党组织、28万名党员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聚焦反对四风,解决突出问题”主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市委常委会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施办法》《重大会议活动管理办法》《文件制定发放管理办法》等30多项制度规定,保证了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部署要求在我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是对作风之垢、行为之弊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形式主义得到有效整治,全市县级以上会议精简56.6%,县级以上发文精简25.7%,达标创建评比同比下降74.3%,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减少159个、同比下降29%;官僚主义得到有效整治,“三联三下三交”活动持续开展,党组织和党员统一活动日活动认真推进,全市1.2万个基层党组织、28万名党员集中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全市近千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兴办实事项目240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000多个;享乐主义得到大力治理,全市纠正处置超标公务用车62辆,腾退清理超标办公用房2780间、建筑面积69499平方米,清理规范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人员315人,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人员118人。

2015年5月下旬以来,全市上下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切实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市委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部署上深入谋划、在行动上严格到位,始终坚持严实基调,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注重实效。市委常委带头认真抓好“四专题一强化”工作,为全市专题教育的开展树立了榜样。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排查分析自身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推动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切实转变。

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两学一做”座谈会精神,常委会成员先后走进企业、社区和村组,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和《市委常委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市委明确提出,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在工作岗位上当先锋做模范;在社会上做道德楷模、做“扬州好人”;在家庭培育好家风,当好儿子、好媳妇、好家长。学党章、学讲话,作研讨、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向党旗宣誓,学习教育正在全市广泛进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聚焦聚力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和从严管理干部,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创新思路举措,推动形成从严管党治党新常态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从严管理干部,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从思想教育上严起来,又从制度上严起来。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近几年来,市委坚决贯彻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省纪委部署要求,坚决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出台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分解,明确了市、县、乡三级责任体系。坚持一把手抓。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推动市委班子成员和市级领导干部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坚持抓一把手。为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职责,我市以考核为导向,在省内率先探索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正职考核,目前党建工作考核权重已达13%,明确了县(区)委书记十项责任清单,乡(镇)党委书记八项责任清单,真正使党委书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持续推进市委全会集体“问廉”县处级党政正职工作,先后6次组织32名县处级党政“一把手”向市委全会汇报了廉洁从政情况,并现场接受询问和质询。今年的汇报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要求,不仅检查“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情况,也对“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了系统“体检”。更深更细的会前调研,“火药味”十足的当场质询,“一问一答,有问必答”的场景,实时同步网上直播,以及对三名部门主要负责人严肃的问责处理,让公开问廉的廉政“大考”更加真刀真枪动起真格。

此外,我市在省内率先探索推进“三级联述联评联考”。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工作,实现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党建专项述职工作全覆盖,有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使“书记抓”“抓书记”成为常态。市委常委会、市纪委常委会还分别听取各地党(工)委、纪(工)委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情况报告,市委常委会听取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市直机关各部门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已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每年均带队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挺纪于前得到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系统全面地向全市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纪律要求,明确提出政治纪律规矩“十个严禁”、组织纪律“五个坚决”、廉洁纪律“三个严禁”、干部人事纪律“四先四后四严”、公务接待“四个一律”、财经纪律规矩“五个严”等一系列纪律要求。此外,市委还出台专门文件,对领导干部因公外出活动提出八项纪律要求。一项项严格的纪律规矩真正管住权力,使全体党员干部强化底线意识,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并明确要求,要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五个全覆盖”,即各级党委(党组)集中学习贯彻全覆盖;学习宣传贯彻辅导全覆盖;对各级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督查督导全覆盖;全市28万党员个人自学和参加学习全覆盖;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全覆盖,坚决把《准则》《条例》落到实处。市委坚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勤廉典型宣传。2015年市委书记谢正义与班子成员和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提醒谈话136人次,市长朱民阳开展谈话121人次。每年召开的市委全会、市纪委全会、全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会、警示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不仅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安排会,也是一次廉政教育会,经常性地提提领子、拉拉袖子,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拒腐防变的定力。

坚持从严选好管好干部。我市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要求,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进行全程从严把控,并且明确提出了“四先四后四严”的干部人事纪律,即先定规则、后定人头,严禁因人设岗、临时动议;先审职数、后定方案,严禁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先实名推荐、多方案比选,后严格考察,严禁打招呼、托人情、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先审廉、后决定,严防用人失察、带病提拔。对所有提拔干部,全部实行“凡提必审、凡提必核、凡提必查、凡提必听”,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对提拔使用干部的过程实行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做实选人用人责任。积极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认真组织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建立选人用人预警机制,加强下一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责任监督和科学研判,完善“书记信箱”、12380选人用人举报平台功能,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单位“一把手”及时进行提醒,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严格日常管理监督,完善“三员一网”监督体系,扎实有序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带病提拔”倒查、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干部档案检查审查等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常态开展“阳光100”关爱行动,做到严管与厚爱并重。

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我市《实施意见》,针对重点领域、明确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环节、管住重点对象。特别是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直接分配财政资金、直接接触工程建设的环节和人员,连续制定出台了四批《“三直接”十大环节操作规范》。其中,“净地出让、摇号主持、现场直播、全程跟踪”的土地阳光出让新模式,把土地出让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多赢”。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切实防止制度“带病上岗”。截至目前,全市共对747件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文件进行了廉洁性评估,废止61件、修改439件,从源头上控制住腐败的可能。

强化监督执纪,增强刚性约束。坚持一手立规矩、建制度,一手抓执行、抓落实,切实强化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坚决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既架起“高压线”,又通上“高压电”。2015年全市共组织各类明察暗访340余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39件。

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我市坚持“五必查”,即违反政治纪律的必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二十条实施意见精神的必查,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必查,不作为、乱作为的必查,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必查。今年1—5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件417件,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11人、乡科级干部40人。创新构建以民意监督、民风监督、民利监督、民生监督、民权监督、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六民“大监督”机制,着力查处基层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等方面的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立足根本,夯实基础,坚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党的执政根基得到巩固充实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习近平

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从严治党,更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2014年9月,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评星级、给待遇、补短板、树标杆、定责任”二十条实打实的举措,进一步激发广大村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坚持好中选优,把经济发展能力强、民主法治素质强、促进和谐本领强的优秀党员选配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目前已基本形成45岁以下干部(占60%)、大专以上学历(占48%)为主体的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其中“双带”“三强”型村党组织书记621名,占74%,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

为加快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我市对梳理排查出的117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资料,确立了市、县、乡三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按照“一村(社区)一策”要求和“差什么、改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市级财政专门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从2012年开始,我市实行市县联动选派382名“第一书记”到经济薄弱村工作,“第一书记”基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身心投入任职村开展工作,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在基层为老百姓多想事、多干事。据统计,第一批“第一书记”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605万元,增加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兴办实事1125件,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我市还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做法,既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输血”,更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造血”。在全省创新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创建活动,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参与、县乡村共同努力,兴建一批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去年,我市沿江、沿河地区8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达50万元、40万元,基层组织服务实力明显提升。

去年4月,《扬州市市区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根据办法规定,从去年4月1日开始,市区212个社区党组织每年每个社区均可获得20万元的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提升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

为了推动基层治理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我市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建立村级事务准入制度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的意见》,从机构设置、干部管理、事务管理、“三资”管理、阵地建设、达标创建等方面对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明确了具体举措,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广大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促稳定。

又严又实的工作作风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我市一位社区主任坦言:“以往几乎天天有会,三天两头往上面跑,到社区和群众家里的时间没多少。现在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群众交流,为百姓办事,改作风真正改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