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因地制宜“造血帮扶” 卫星民族村旧貌换新颜v

【连网】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星民族村近年来多方帮扶下,民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巨变。

位于世业洲西南部的卫星民族村全村土地面积4000余亩,回族占绝大多数。2014年,卫星村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在省民委、市人大、市政协和民宗、教育等部门的关心扶持下,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近530万元,修建了5公里的民族大道,7.8公里水泥村道。现在的卫星民族村道路通达,水系通畅,民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卫星民族村积极用好国家、省、市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建成一批高效农业基地。村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发相配套产业,做长做好产业链。村里先后投资了316万元,建成了100亩的民族苗木基地等,栽种了香樟、红枫、紫薇、栾树等名贵苗木;建成了102亩砂糖橘园、40亩日本沙梨基地、122亩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基地,试种40亩新品种紫地球葡萄,养殖1500余只贵妃鸡。同时,开发水产养殖,玉米秸秆回收项目等,并以基地为依托,逐步向农户拓展延伸,引领少数民族群众发家致富。卫星民族村成立了3个合作社,形成“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23户少数民族群众,每年每人增加收入3000多元。

为实施精准帮扶,村里尝试“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去年,卫星民族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和生态农业公司,村里主动与相关部门协作,比往年多成功转移劳动力126人。对低收入少数民族家庭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给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这几年是卫星民族村投入最大、发展最快、人民的获得感最强的时期,先后建成镇江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民族风情园和多个生产基地。截至去年年底,全村人均收入12350元,少数民族群众人均收入12882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19户人均纯收入超7000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