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努力绘就“美丽中国”的泰州画卷

【连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对拥有风光秀丽、绵延百里的长江岸线和水网密布、湖荡相连的里下河地区的泰州来说,既是重大责任又是重大机遇。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指出,“所谓环境美,就是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环境交相辉映的美丽江苏”。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致富的新路径,绘就建设美丽中国的泰州画卷。

践行生态文明,肩负历史担当

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再到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都体现出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过去五年江苏发展显著成就之一。特别是随着“263”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有效防止政绩观上的偏差带来的发展观上的偏离;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在生态建设上的决策部署,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才能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融合互动的新路子、好路子;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美丽泰州建设,为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泰州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生态屏障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全省重点功能区战略,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通过专家评审,形成了以都市经济区、滨江发展区、里下河生态经济区三大片区为主的总体布局,以中心城市与泰兴融合发展的都市区为主中心,靖江和兴化城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城镇化格局。我们将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泰州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划定58.4%的陆域面积为限制开发区域,确保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划定近1/3的长江岸线作为“不开发区”,用于建设长江湿地、亲水空间和滨江森林;划定投资开发禁止区域,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户,完善配套管控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区执法监管机制,确保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监管。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防止农田违规使用、乱占滥用、非农化利用,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把更多的沃土良田、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把开发边界作为刚性约束,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边界。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效控制土地开发强度,防止城镇建设盲目扩张,为生态保护与未来发展预留更多空间。不断筑牢泰州生态屏障,努力让泰州江水“颜值”更高,让泰州大地“气质”更佳,让泰州水城水乡的美景永存。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

泰州南是长江岸线风光带,北是里下河人文水乡区,在全省功能区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将把生态作为泰州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做优做活“生态+”的大文章,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泰州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省政府同意,试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这是全国首个以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试点。我们将以药为基础,突破医养融合,带动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发展,加快由生物医药向“药、医、养、食、游”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拓展,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打响“健康城市”品牌。着力实施生态经济总体功能布局。为积极呼应全省功能区战略,我们积极构建“2+1”两片一带生态经济总体功能布局。“2”就是里下河片区和沿江片区,“1”就是城北生态经济带。努力把里下河地区打造成为“生态经济”的示范、沿江地区打造成为“生态转型”的示范、城北生态经济带打造成为“都市生态”的示范,努力建设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前不久,我们专门召开全市生态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对全市生态经济总体功能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目前,在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启动实施了总投资800多亿元的140多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都排出时间表,确保高质量、高速度推进。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的新路子。启动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年”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兴化、姜堰等地在稻虾、稻蟹套种的有机大米价格每斤高达10~15元。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打造“旅游+”产业链,加快将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溱湖湿地、凤城河等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在“种风景”“卖风景”上作出新文章,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让绿色成为泰州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让老百姓共享更多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

突出生态底蕴,建设美丽城乡        一方面,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双修”,以凤城河景区提升总体规划为龙头,以老城“三路三河三街区”规划为重点,高标准规划老城保护、改造和提升,补齐城市短板。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蓝天工程”,大力开展“碧水行动”,全面提升生态质量。在城市建设中深度融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元素,精心打造环湖绿道、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景观节点,推进物联网、公共WIFI、智能停车场等城市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让城市留住蓝天白云,延续历史文脉,成为美丽宜居的幸福花园。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要求,规划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创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个、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5个。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全、公共服务优、居住环境好的乡村,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多元化的新鲜经验,打造泰州特色、争创全省样板。目前,我们正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让乡村留住青山绿水、记住乡愁,成为最美的溯源老家。        建设美丽泰州,必须强化系统化思维,提高整体协同性。不能“看天不看地”。像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必须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统筹施策。不能“画饼不做饼”。要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我们将统筹谋划生态规划、政策安排、监管机制、考核体系等“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等建设,统一抓好污染防治、国土绿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文化培育等工作,真正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生物、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努力追求生态建设效应的最大化。我们将统筹兼顾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实行有差别的绩效考核政策和指标体系,真正让搞生态的地区有回报,让抓生态的干部有奔头。同时,树立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让每个主体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建设者、监督者,汇聚起建设美丽泰州的强大合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