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狐黄白柳黑”及“猫鬼”——被巫化的六种动物

gb16B1b

猫鬼想象图

【连网】(记者 张晨晨)不知年纪稍长一些的,还记不记得一部叫做《巫师的骗术》的纪录片,其上世纪80年代一度火遍荧屏,也是目前仅存的揭露封建神汉神婆“妖术”的半官方性质纪录片。这些镜头里的巫师在做法时,都会“请仙”,其中请得最多的就是“五大仙”。

或许,城里人已不很了解“五大仙”是谁?其实就是五种动物,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猫头鹰)、柳仙(蛇)、黑仙(乌鸦),汉族民间俗称“狐黄白柳黑”———这是民间对原始拜物教的遗存,源于万物有灵思想;全国都有流传,也包括我们连云港。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五仙”,“附赠”提及跟连云港巫术相关的“猫鬼”。

狐仙

并非像如今的国产电影,有着很多题材限制,有段时期国内也曾拍过不少“妖魔鬼怪、奇门遁甲”的电影,其中就包括一部叫做《狐狸迷案》的猎奇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荷兰人高罗佩编写的《大唐狄公案之黑狐狸》。从名字就可看出,其受到“狐仙”的深刻影响。

中国狐仙的始祖要数九尾狐了———在《我的邻居是妖怪》中,笔者就提及我市赣榆青口镇或是九尾狐的老家。实际上,从中国夏代开始,民间就有大禹治水时曾娶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故事,说明早在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已视狐狸为吉祥动物加以崇拜了,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才逐渐被妖化。

民间普遍认为狐狸有灵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们精通道术,能报德,能复仇,还会捉弄人。这成为不少文学、影视作品的表现素材,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九尾狐奉女娲之命,变作苏妲己,用以迷惑纣王,使得乾纲不振。而历史上,不少女性都没能逃脱“狐狸精”的标签,比如褒姒、赵飞燕、李师师,甚至是武则天,而《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无疑更添了一把火;这也使得后人将“狐狸精”贬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比如在面相上还有讲究,凡是“狐眼”者,都有“克夫”征兆,因为“狐眼”带一种媚态,女方容易出轨。

另一方面,狐仙在民间又被敬称为“胡大仙”、“胡三爷”等,它们能为人医治病痛,降福免灾。许多巫师在进行活动时,也常常说自己是狐仙附体,并以其名义对病人发号施令。受此影响,日本的狐仙说也很普及,甚至将它们视为稻荷神或密宗荼吉尼天的使者。

另外,在中国不常见的狸猫,也受到日本民间的重视,传说它们会“变身术”。比如与“宫崎骏”齐名的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就拍过《平成狸合战》的动画电影,讲述的就是一群住在东京附近的狸猫,想利用变身术吓唬人类,借此使社区工程搁置的故事。

黄仙

黄仙,即黄鼠狼,民间唤作“黄二大爷”、“黄皮子”,这在全国各地汉族聚居的地方,都有信奉,旧时在天后宫中供有其塑像;在天下霸唱的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中,还有专门章节讲述,足见其妖邪魅力。

而实际上,本人小时候就经常碰到“黄仙”,多数时候,它们是把我家的鸡鸭都咬死了,肚上留个大窟窿,尸体都呈干瘪状,仿佛被吸干了血。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晚上我在堂屋写作业,当时是冬天,怀里抱着我的宠物猫,这时候,门口出现一只黄鼠狼,探进身子,两只小眼珠滴溜溜,狡黠有光。当时笔者对黄仙还知之不多,只觉得这种动物好可爱,但我家猫可能是闻着味了,一跃而起,奔出门外去追赶;我就大呼小叫,引起我妈注意,她才知道黄鼠狼来了,但她很警觉,让我嘘声,不要嚷嚷。

那时我才知道,在大人眼中,黄鼠狼是个仙,很有灵气,能听懂人话,谁骂它或者打它,就会伺机报复人,甚至会给其家人带去灾祸。而它被人崇拜,确切地说,基于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它性情狡黠,像狐狸一般,给人以神秘感;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有人认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即通常意义上的“附体”,据说这与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有关,叫“癔病”。人们认为一旦被黄鼠狼附了体,就会发生癔病,其中以女性或精神抑郁者为多。

的确,在笔者老家徐州民间有种说法:容易被鬼、仙附身招邪气的人叫扁骨人。这种人通常体质较弱多病,被认为是通灵之人。实际上,我大舅妈就是俗称的“扁骨人”,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就目睹过她被“鬼附身”的事件,而附身者为我死去多年的外公。当然,本人并不迷信,只是当时的情景确实无法解释,这里不作展开。

话说回来,这种病症发病时,“患者”会哭哭啼啼,连说带唱,神神道道,诉说一些玄妙之事或不平之事。比如网上就有网友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段“黄大仙上身”的故事:只见赵家婶婶,两眼圆睁,直勾勾地瞪着我们,张开的大口,仿佛要把我们吞掉;她倒吸着凉气,比平时急促;本来舒展的身体渐渐绷紧,仿佛被抽着筋一样……但这种诡异行为,没有任何科学文献来佐证其真实性,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承认其科学性。也因此,“黄大仙上身”在百度上被标注为:超越自然科学常规范围的一种极端现象。

白仙、黑仙

“白仙”、“黑仙”是两种鸟。有一说,“白仙”是刺猬,“黑仙”是老鼠,但这都是讹传,普遍观点认为:“白仙”是猫头鹰,“黑仙”是乌鸦。实际上,我们老家那里竟然很少有提及白仙的信仰,我分析是当地并非猫头鹰的主要生活环境;而在连云港农村,确有一些对猫头鹰的忌讳。

对白仙的崇拜,民间说法不一,大部分人将它当做进财、防病的吉祥物,民间传说的白老太太就是由猫头鹰演化的神灵,而它也是这五大仙里,唯一一个女性形象。猫头鹰能被奉为“五大仙”之一,与它的长相和生活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它们鸟身猫头的形象,充满了“山海经风格”,给人十分诡谲怪诞的感觉;再加上他们叫声诡异,性喜夜出,以至于有“夜猫子”的外号。民间传说中,它们主要是为人治病,而且精通一些巫术。

“黑仙”即乌鸦,对乌鸦的崇拜,是因为它昼伏夜出活动于黑暗之中,踪迹莫测,因而被认为有很高的智慧;在上古创世神话中,他们就被当做日精,演化为“三足金乌”,实际是对“太阳黑子”最早的想象;后来逐渐演变为“家仙”。还有的人将其视为仓神,在汉族民间填仓节时祭祀。另有人认为乌鸦能预知未来,会算卦,也能使人致富,故又将其视为财神,希求它在黑暗中为主人家运来财宝。

但大家广为人知的,旧时汉族民间有个禁忌———凡乌鸦清晨在屋脊上鸣叫,或在人前面叫,则认为是不吉利、祸事来临的预兆,比如家中将要死人等,与“喜鹊”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乌鸦的习性有关,它们对腐肉有所偏好,所以每当农户家中有将死之人,一般会吸引乌鸦光临,并喳喳大叫,因而给人造成了“丧门鸟”的印象。特别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听见乌鸦叫更被视为这年将诸事不吉;“爱屋及乌”的成语,也含蓄道出对“乌鸦”的忌惮。

蛇仙

“蛇仙”的传说,跟黄大仙有着诸多类似,比如我们那里就流传家家户户有条“镇宅蛇”,叫做乌龙,不能打死,否则会惹来灾祸。路上如果遇到了有盘蛇出现,要绕道而行,不可亵渎。而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西北部还流传着一段蛇仙附体寻仇的故事,但这些都发生在落后的乡村野地,城市里已寻不到其踪迹。

蛇常常被认为是龙的化身,因此在十二生肖中若属蛇的人,则说是属小龙。人们认为蛇有灵气,它们形体奇异,善于潜藏,而且行动诡秘,法力比狐狸还要大,也能形成人形,有千里摄物、腾云驾雾的法术,比如曹操在《龟虽寿》中就提及了“腾蛇乘雾”的典故。

实际上,人们对蛇仙的崇拜也来自远古,许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有蛇的特征,比如埃及神话中的瓦吉特。印度教及佛教中亦有不少以蛇为原型的神祇,例如那伽、摩纳娑、摩睺罗伽,佛教神明军荼利明王身上有蛇为装饰。羽蛇神则是在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被描绘为一条长满羽毛的蛇形象。近邻日本,还有“八岐大蛇”的传说。

gb16B1c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而在我国的“怪物集”《山海经》中,更有不少蛇的形象。传说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在很多古墓出土的文物上,经常会出现这种固定图案搭配: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做螺旋状的交尾,伏羲手执曲尺,女娲手执圆规,象征测量天地。直至后来,在我国民间,形成了对蛇仙的崇拜———宋明灭亡后,道教被异族统治严厉打压,而在东北地区萨满教开始泛滥。而“柳仙”作为萨满教的一个所谓的神而被祭祀,“柳仙”就是蛇仙。

这其中最出名的“蛇仙”,要数“白蛇”了。由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的《白蛇传》,将白娘子和青儿描绘成善良可爱的蛇仙。在天津的民间老会、圣会表演中常常出现蛇仙的影子。而在当今诸多奇幻影视剧中,“蛇仙”也有着集中体现,其中尤以香港导演徐克的《青蛇》最为经典,由王祖贤和张曼玉扮演的白青二蛇,各有性格,妖冶邪魅而不失仙气,演活了这一种古代经典的“妖仙”形象。

gb16B1a

与猫鬼有关的日本读物

猫鬼

以上所提五仙,说到底仍属“精怪成仙”范畴,而“猫”则完完全全是害人妖物。连云港就有关于“猫鬼”的传说———“猫鬼”即猫死后的鬼魂。实际上,我市自古以来就是“养猫”胜地:唐代便有海州猫、射阳猫、简州猫等各种记载,而“海州猫”更是闻名天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就记载:海州猫,为天下第一。

甚至于,连云港人还有个地域性的绰号:海州猫子。

但这种养猫传统,也不自然地和“巫术”联系在一起。可能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本土据说曾有一门特色的降头术,叫关木术,这种巫术就跟“猫鬼”有关。史料记载,猫鬼是指行巫术者畜养的猫,谓有鬼物附着其身,可以咒语驱使害人,实际是巫蛊中动物蛊的其中一种。其盛行于隋朝,独孤皇后异母弟独孤陀家中丫头徐阿尼即曾用之。

猫能成邪鬼,也是跟其自身外形及习性有关———据说猫眼能通灵见鬼,而其性情也是狡黠敏感,神出鬼没,并常伴随鬼魂而行;比如在日本经典恐怖片系列《咒怨》中,只要黑猫出现,就有厉鬼出现的桥段。据说,人一旦被“猫鬼”缠上,身体及脏器会像针刺般疼痛,这是“猫鬼”在吞噬人的内脏,不久之后,这人就会吐血而死。这跟古代巫术中的“射偶术”、“毒蛊术”等,有着相似原理,都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就像《红楼梦》中,马道婆用纸人诅咒贾宝玉和王熙凤造成的后果一般。

据闻,“猫鬼”最盛行时期为隋朝。在此期间,有大量的猫被杀死。上文提及隋王室(隋文帝杨坚当政时期)亲戚中有一位叫“独孤陀”的人,他操纵“猫鬼”诅咒亲姐姐皇后以及妻子的姐姐,此一事件在古籍中有明确记载。这事发生后,杨坚十分震怒,同年五月,下诏:“蓄猫鬼、蛊惑、魇媚等野道之家,流放至边疆。”而历史上有载,女皇武则天初始喜爱猫,但后来却对猫畏惧不已,敬而远之,有分析认为也是与“猫鬼”有关。

那些被隋文帝和唐朝律法流放的猫鬼野道之家,后来被流放于苗疆、云贵、东南亚等地,而据说有一部分则被流放到连云港,因此也带动了当地的“养猫”、“猫蛊”热潮;而随着时间迁移,慢慢演变成了今天连云港特色的降头术———关木术。当然,这种巫术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逐渐消亡,至今仅在一些偏僻乡村苟延残喘。当然,其他五种大仙,在当下也很难觅其踪迹,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基本“不能成精”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