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梦 ——“缔花集”老总苗冬瑞印象

说起自己的产品,她是个彻头彻尾的文青,囿于自己的世界,执着于自己的偏好,恨不得让产品的每个细胞中都充满故事,做企业似乎全是出于“情怀驱动”。

说起对伊犁本土文化价值的发掘,她又是一个标准的愤青,崇尚变革和创新,痴迷于其所产生的冲击力,憎恨剽窃和抄袭,时刻准备唤醒社会大众对伊犁文化的关注。她叫苗冬瑞,伊犁缔花集香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掌舵人。

《说文》中这样解释,缔,结不解也。缔的本义是结在一起。2013年,“缔花集”横空出世,苗冬瑞的愿景是发掘伊犁当地香草和花朵制作天然护肤品的古老配方和技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传承伊犁悠久历史所形成风俗文化,成为伊犁本土文化的代表。当然,也满足她个人对神秘植物和天然、新鲜、手工产品的喜爱及传统手工技艺的敬仰和传承。

苗冬瑞学设计出身,喜欢一些时尚品,更喜欢寻找美的东西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在她看来,一个优雅的女性,始终应该保持对外来新鲜事物的强烈兴趣和追求,对于艺术的东西要有一点点先天的敏锐性。

因为这种个性,苗冬瑞先后在多家以伊犁薰衣草为原料的企业工作,并担当重任。在工作过程中,细心的苗冬瑞发现,所有的薰衣草产品中都若有若无地显现出古老的香文化影子,不过薰衣草作为一种舶来品,产品难以体现本土文化的内涵,更不用说承载香文化的传承了。

苗冬瑞对香文化的追寻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她说,香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燔木生烟”开启用香历史,经历了远古至先秦的滥觞,两汉至魏晋的完备,盛于唐宋,直至明清不衰。但传至今日,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香文化却成了一个陌生的词语,甚至变成了他国之道。新疆曾经是多种文化碰撞的地方,香文化也在这里留下很多痕迹,留待有心人去发现,薰衣草只是撕开了其中的一个角。

电视剧《甄嬛传》播出后,好多观众被里面的情节迷得如痴如醉,苗冬瑞却发现里面角色的装饰上佩戴了香包,这让痴迷香文化多年的苗冬瑞欣喜若狂——原来她并不孤单,香文化还有人在关注!

2013年,苗冬瑞辞去了一家香料企业的高管职位,开始自己创业。当然,她的创业紧贴着自身的爱好发生。

苗冬瑞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缔花集”和“西域故事”两个品牌,“缔花集”以薰衣草及伊犁当地所产野玫瑰、山薄荷等芳香植物为原料,生产以精油为主打的护肤品。“西域故事”则是专门为伊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的,苗冬瑞想以非遗为载体开发系列产品,打造体验伊犁文化最具特色的品牌。

“薰衣草产业必须要注入本土文化,用产品来讲伊犁文化的故事。”苗冬瑞说,一个产业是否能够调动更多文化力量参与产业品牌和产品的打造,将决定产业的生死存亡。

两年前,苗冬瑞抛下手上所有工作,专门进行了一趟寻香之旅,这次寻访从伊犁的丝绸之路北道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南道进入南疆,再到达印度。一路走来,苗冬瑞深深理解了“以柔克刚”——如果把企业的商业行为与盈利模式比喻成“刚”,那么企业产品与民族文化经过有效结合用最佳的途径展现给外界的形式就是“柔”。

文化,在商业领域向来是遭受冷遇的角色。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让很多急于实现商业诉求的企业望而却步。对于“缔花集”这样把产品作为文化载体的企业更是如此,成本、精力、时间都是极大的消耗,短期内可能还难以收到实质性的回报。但是,苗冬瑞说,“薰衣草产品太单一,需要用文化的根来固住。”

薰衣草已成了伊犁的一张名片,薰衣草产业也因此而获得了长足发展,许多企业的玩法是注册个商标,到花农那里收购一些原料,然后简单加工出精油等产品进入市场,也能赚得盆满钵溢。但这种做法苗冬瑞无法接受。“我们企业特别注重研发,一款产品投向市场之前,选型要做好多。”

以“西域故事”古皂为例,这款还原伊犁本土手工制皂技艺、以纯天然原料和不含任何添加剂为诉求的产品,市面有40款,但在长达一年之久的研发过程中,苗冬瑞和企业研发人员一共试制了90多款产品,每一款产品的配方都是根据肤质、身体不同部位需求来反复调制。

苗冬瑞还推出过手绘丝巾。这一产品的研发时间更长,确定了丝巾要表现的主题后,设计人员根据每个主题绘制出20种以上的图样,然后试制出产品,再根据文化内涵确定产品细节,根据各类穿着调整色彩搭配,然后找出一批人来试用,最后定型。

但是,投入并不一定就有与之相应的回报。苗冬瑞推出的这两款饱含文化创意的产品,投入市场后都遭到了近乎于疯狂的抄袭甚至剽窃,“这个产业不创新,肯定没有未来。”苗冬瑞既无奈又焦急,她担心的是这个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创新,那么前路将会越走越窄,最后甚至会走入死胡同。

喜欢谈论人文情怀、关注用户体验、强调生活美学,兴之所至,心之所安,这样的创业者,已经不能单纯用“文青”或“愤青”来定义。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飞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用在苗冬瑞身上,显得尤为合适。记者 许继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