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崔文生:用双眼记录每一场战斗

1

【连网】(朱萍  刘兆奎  焦明华 肖婷婷)崔文生,现居东海县房山镇大穆村,现年88岁。

崔老1943年加入新四军,成为涟水十二团的一名通讯员。

崔老回忆起自己参加过的抗日战争,仿佛一幕幕就在昨天。当时他只有16岁,担任连部的通讯员,一有情报就骑着马在团部和连部间穿梭传送,几乎每一天,都经历血与火的淬炼。他用双眼记录着抗日的每一场战斗。“作战中,遇到的敌人10个中有8个是伪军,真正意义上的‘日本鬼子’很少。‘二鬼子’只要跟小日本待在一块,我们一样是打!”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崔老为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几个生动而又惊心动魄的小片段。

趁夜摸岗 策反伪军

1943年8月,为了拿下日伪军驻扎在涟水县岔庙乡的据点,崔文生所在的十二团官兵们创造了智取战例。“那时候,我军的武器装备很差,弹药数量也不足,用的都是土杆枪,一个人只能配发五枚手榴弹,跟敌人没法比。”除了战士们英勇作战,最让年轻的崔文生记忆深刻的是夜深后的摸岗策反。

“我记得那是晚上12点,下着雨,对面一个人影也看不见,部队凭借漆黑夜色派人去摸岗。”崔老告诉我们,摸岗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在明知敌人有所防备的情况下,战士们既要做好伪装,还要抓紧时间摸进据点。那天夜里,他们头上戴着柳条帽,在泥泞的地上缓缓匍匐前进。“下雨天也怕我们突然打上来。对面站岗的哨兵手里拿着手电筒来回探照。一照过来,我们就卧着不动弹。趁着他们来回转累了,停下来不探照的间隙,我们就抓紧往前爬。就这样一挪一动的,爬到了敌人的据点墙角下。”战士们悄悄起身,眼神一对,突然从身后将两名哨兵抱住,捂住了他们的嘴:“不许动!”就这样,俘虏了两名伪军哨兵,将他们抓回了营地。

“我军有优待俘虏的纪律要求,抓回来的两个人可一点也没虐待,还给他们吃了顿好饭。审问了据点的具体情况后,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就放回去了。”崔老回忆,被策反的哨兵回到据点,宣传了我军“优待俘虏”、“不打不骂”、“给好饭吃”的被俘经历,对面据点内100多名日伪军士兵有30多人投降,并提供了大量详细的情报,使部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

五天五夜 拿下据点

据崔老回忆,1943年12月,在涟水,我军派出两个团把整个城团团围住,驻扎在这里的“小鬼子”和“二鬼子”共两个营想跑也跑不出去。可敌军倚仗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拉长战线,任凭我军多次派人到炮楼外做思想工作,仍然不投降。“后来,我们整整打了五天五夜,才把小鬼子给打怕了,同意谈判。”

“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放你们回国。”日军被我军的宽大优待政策打动,交出了武器,我军得到了一批先进的日军装备。“那时候,咱们部队的装备比不上小鬼子。他们用的是三八大盖步枪,还有火炮、机关枪和手雷。咱们呢,就是土改枪、土改炮还有为数不多的手榴弹。”战后一清点,这次共收缴了三八大盖500多支,机关枪30多挺,还有十七八门炮,可把战士们高兴坏了。

最开心的是,战士们终于能歇一口气,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了。原来,那时的新四军部队条件十分艰苦,战士们平时勉强能吃饱,每逢战线拉长,挨饿便是常有的事。“头两天,身上的高粱饼就吃完了,后三天什么都没有,就只能饿着,战事激烈的时候连水都没得喝。”打开了炮楼,也就打开了敌人的“粮仓”,这里贮藏的物资储备让战士们“开了眼”。“除了粮食,还有罐头和饼干呢,太稀罕了,有的人是这辈子第一次见着。那天,战士们每个人都分了七八块饼干。”

追思往昔 怀念战友

如今的崔老,虽已是88岁高龄,但身子骨依然硬朗。提起当年抗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遗憾地说:“一个也没有了。”“当年从老家灌云一起参军的十多个同乡,都牺牲了。天天打仗,不少并肩作战的战友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

崔老忆起自己关系最“铁”的战友———山东籍战士王金先,就是在南城的一场抗日战斗中牺牲的。“事前,我军派了侦查员化装成要饭的进入新浦,摸清了敌人的底细。他们有什么武器,总共多少人,都摸清楚了。”面对我军猛烈的围攻,敌军窝在炮楼里据守,第一天没打下来,第二天回来继续打,第四天攻进了据点。王金先在对敌人劝降时遭遇冷枪。“他是跟我同年的,牺牲的时候,还不到20岁!”崔老感怀地说,“我们现在的好生活,都是那些牺牲的同志们用命换来的,抗日历史永远不要忘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