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雨挡不住他们前行的步伐

记者 杨锐冰 伏广进 张晨晨/文 牟进勇/图 

王冰心家住赣榆区城西镇后西村。

7年前,父亲心梗离世,母亲随后离家,爷爷奶奶靠低保和种地拉扯着她和两个弟弟。

今年高考,毕业于赣榆第一中学的王冰心,以519分的成绩考取江苏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她说只想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去报答这份隔代深情。

马丙喜家住灌云县同兴镇龙王口村。

南师大灌云附中毕业的他,在今年的高考中以451分的成绩,考取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17年前,他的母亲不告而别,从此再无音讯,他和姐姐只能与父亲相依为命。去年年底,父亲打工时又意外受伤,至今未获明确赔偿,一家人不得不在年久失修的危房里,靠低保艰难度日。“希望未来能学成归来,让爸爸和姐姐住上好房子!”马丙喜说。

年幼丧父 母亲离家

王冰心:要变强大,让爷爷奶奶安享晚年

到达王冰心家中时,爷爷奶奶正在老宅子里翻地种些小菜。37℃的高温天,老人浑身湿透,汗水顺着衣角和发梢直往下滴。

“7年前,我大儿子心梗走了,当时大孙女冰心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她两个弟弟都不满十岁。”擦着汗,王冰心的奶奶伤心地说。

“爸爸以前是个包工头,都说人走茶凉,他去世后,妈妈追了好长时间,外面拖欠的工程款也没有追回来。”王冰心告诉记者。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也许是对生活无望,之后王冰心的妈妈选择离家到外面打工,自此没有再回这个家。“现在她在城区打工送货,但身体不太好,隔三差五要住院。”王冰心说。

“考虑到家中有他们三姐弟,她小叔和婶婶婚后至今未生育。”王冰心的爷爷说,自己的小儿子在常州定居,是一家机械设备企业的分片负责人。为了将大哥留下的三个子女养大,小儿子和小儿媳也是尽心尽力。

“这个暑假,为了让我们见世面,小叔将我们姐弟三人都带到了常州。”王冰心说。在常州住了一阵子,8月7日,王冰心先回到了老家。

也许是从小经历了太多,眼前的王冰心性格独立。

“我大弟有先天性心脏病,去年我刚陪他在上海做了手术,报销前花了9万多。”王冰心说。其中太奶奶和小叔垫了5万手术费,余下的钱,则是她通过轻松筹筹来的。

“大儿子走了她伤心,加上带着这三姐弟操心劳累,头几年,我老伴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靠喝中药撑着,整个人瘦脱了相。”除了地里的农活,每天将接送孩子、做饭、煎药的活儿全揽在身上,为了这个家,王爷爷一直苦苦支撑。

这些年来,靠着小儿子贴补,加上低保和种地,祖孙五人就这么熬了过来。而通过治疗,老伴的病情也有了起色,身体比以前硬朗了些。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孙女还考上了大学,我那大儿子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高兴!”王爷爷说。老人一直将大儿子的遗像保留在老宅中,常默默望着遗像出神许久……

年幼丧父,母亲离家,在爷爷奶奶的坚持下,王冰心始终没有放弃读书,要强的她在学习上从不让人操心。今年高考,她以519分的成绩,考取江苏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现了命运的转折。

不过,考上大学对这个家庭来说,既有喜悦,也有不小的负担。9124元大学开学费用,成了这个家最大的难题。

“如果可以,大学后我想转专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学识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王冰心说,这些年,为了让自己和弟弟们安心读书,爷爷奶奶累弯了腰,累驼了背,两鬓斑白、满脸沧桑。读了大学,她只想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去报答这份隔代深情,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爷爷奶奶安享晚年。

母亲离家出走

父亲打工时意外受伤

马丙喜:学成归来,让家人住上好房子

马丙喜的家是那种农村普遍存在的自建瓦房,褪色的红瓦顶,斑驳的水泥墙面,因太阳曝晒而起皮的水泥地……

“这么热的天,快进屋歇歇!”招呼我们的是马丙喜的二伯母王秀霞,马丙喜则陪站一旁,略显拘谨。

“他爸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后来又到老板家养伤,最近才回家。”王秀霞说,“医生交代他爸伤愈后不能老躺着,这会儿估计在村里小路上慢慢溜达呢。”

父亲打工时不慎出现意外,造成身上多个部位损伤,多根肋骨骨折。因为是在私人小厂打工,马祥法在工伤鉴定、法律维权上,没有丝毫经验,导致他吃了哑巴亏,“当时老板口头说会赔付20万,到现在也没见到钱。”王秀霞无奈道。

“自从孩子妈17年前出走之后,他们爷仨的日子一直都过得很苦!”王秀霞叹了口气,手指向堂屋一角。只见堂屋东西两侧各摆放着两张床,上面胡乱堆叠着衣物。

一侧墙角有两道巨大裂纹,一道裂到后窗上,一道直通房顶;从裂纹缝隙间探去,甚至能看到屋外的玉米田。

为了让儿子、女儿住得安全些,父亲将自己的床安在了裂缝之下,把家里完整的墙面留给了一双儿女。

正说着,马祥法回来了——这是个黑瘦的六旬老汉,走起路来身子有些歪斜,言谈举止间透着憨厚与老实。“我现在这样子,没法干活,每天就是愁孩子的学费。”马祥法一边说着,一边掀起自己的汗衫,只见在他前胸和后背都有几处手术后刚愈合的疤痕,“我胳肢窝往下这个部位,还有一块钢板没取呢。”

马祥法的子女都很争气,并且在政府和学校的多方关怀下,学费没怎么让他操过心;两年前,女儿考上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并自立自强,开始自己赚学费,而儿子今年也顺利考取大学,一家三口别提多开心了。

​不过,马丙喜对自己的成绩倒不是很满意,他坦言:“这次高考,英语、数学都有些发挥失常,但已经如此就直面现实吧。”马丙喜先是失望,然后释然道:“暑假里,我想跟姐姐一起去打工,但因爸爸受伤,就留在家照顾他了,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务等。”他眼神笃定地说:“未来,我会刻苦读书,学成归来后,让爸爸和姐姐能够住上好房子!”

9月3日,马丙喜就要到校报道,但面对15900元的巨额学费,他仍不敢告诉父亲。

丁鸿友孙佳慧学费已解决

加倍努力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昨日本报第十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报道了灌云学子丁鸿友和孙佳慧在困境中努力求学改变命运的故事。其中,丁鸿友以531分考取南京工程学院,孙佳慧也考取了南京晓庄学院,未来想做一名音乐老师。

得知两位学子的故事后,爱心便如潮水奔涌而来。市青企联为丁鸿友解决8500元学费。得知丁鸿友至今没有手机,市青企联执行秘书长、紫光云数科技副总朱静自己出资购买了一部手机送给他。

市女企协在得知孙佳慧的情况后,为她解决了6800元学费,彰显企业家爱心力量。

“感谢晚报助学公益行,你们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爱心,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帮助,回报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用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本报,受助的丁鸿友和孙佳慧感激地说。

明后两天,本报将刊发最后4名学子的求助信息,敬请关注!助学热线:13851291243(同微信,工作时间加好友邀请进助学公益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