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县域经济乘“数”而上 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潮涌

(记者 张明兴 通讯员 王媚)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近年来,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中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作用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如何为?怎么干?

致力打造“电商之城”的连云港,在实践中出特色——

10

目前,连云港市电商产业基本形成了东海水晶、灌云主题服饰、灌南菌菇、赣榆海鲜、海州运动商贸、东部城区跨境电商等特色鲜明、差异发展的电商产业布局。

追求“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连云港,在实践中展实效——

在东海,新兴产业穿戴甲产量约占全国70%;在灌云,主题服饰网络销售占全国70%;在赣榆,海苔、大虾、带鱼等产品销量全国第一,2023年度快手平台生鲜品类销售排名前二均在赣榆区……

通过一组组数据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看变化、理脉络、寻趋势。我们感受到,在连云港这片沃土上,“大有可为”的电商产业正领航县域经济“展翅高飞”。

01

速度快、目标准

直播间通达市场

“家人可以放心下单、放心购买,主播家的蓝莓是给家人们保证品质的,当天采摘、当天发出,喜欢的可以抓紧下单了。”眼下,赣榆区的大棚蓝莓已成熟上市,黑林镇吴山村村民单军芝夫妇俩忙着采摘蓝莓果。

为了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吃上酸甜可口的有机蓝莓,单军芝干脆把直播间搬进了温室,边网上推介,边现场销售。

近年来,赣榆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蓝莓种植,目前全区蓝莓种植规模为2.95万亩,预计年产量2.55万吨。为了拓展销售空间,农户们搭上电商直播快车,将直播卖蓝莓变成他们的“新农活”。

特色产品遇上电商,碰撞出亮丽的火花。

在灌南县,借助当地名品——菌菇的销售,当地的田楼大米、山药粉、黑豆粉以及富硒薯等特产也走出田间地头,借助网络走上消费者的餐桌,让更多人尝试、接受。灌南县新农人主播许睿表示,灌南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聚集度、规模度位居全国前列,菌菇作为本地农产品的重要特色品牌,增加电商销售渠道后,不仅让菌菇产业发展得更宽、更深,也让本地的农特产品销售走得更快、更实。

a89300edd9a9427585e3e50cb5d44e04

产业全、元素齐

新兴产业发展快

以美甲、美发、美睫为代表的新型“三件套”,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焕”新的任务清单。作为“美甲平替”的穿戴甲,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另一种选择。东海,这个以水晶闻名的县城,如今戴上了指尖上的战“甲”,成为全国最大的穿戴甲货源直播基地。

“姐妹们,这款纯手工穿戴甲,一套10片,在我们店里批发只要16.9元,使用方便、价格实惠。”在东海县的薇慕美甲厂的展厅,主播们忙着介绍和挑选货柜上的穿戴甲新品。由于方便、新颖等特点,近年来,手工穿戴甲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很多批发穿戴甲的国外客户都是循着水晶直播过来的,这些产品在北美市场销售非常好。”东海县穿戴甲协会副会长陈剑介绍,穿戴甲外观不逊色于手工美甲,且穿卸方便、可重复利用,价格却只有手工美甲的十分之一。目前,东海县围绕手工穿戴甲的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全县的手工穿戴甲产量约占全国70%,日出成品穿戴甲大约有40万副,电商销售出货量有30万副以上,电商年销售额在25亿元,极大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面对“小而散”,东海穿戴甲选择循着水晶发展的成功道路抱团取暖。去年底,在东海县商务局支持下,以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牵头,包括东海县穿戴甲从业企业50多家在内,东海县穿戴甲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一通百通,从专注跨境水晶直播,到现在手工穿戴甲产业快速崛起,东海县域经济借助电商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bbbf175889b5490684d8fc37f767996b

聚活力、成规模

产业园迸发大活力

在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伊影服饰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序将裁好的布料组合缝纫起来,一件件服装在手中初步成型。“入驻园区一年了,我们企业感受到园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集生产、设计、研发、贸易为一体的专业女性艺术内衣服装企业,园区内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订单业务实现快速起步。

“产业集群后,园区服饰研发、生产、展示、交易多种元素齐聚,形成较为完整的特色服饰电商产业链条,方便了企业间的合作。”该园区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

03

近年来,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快速兴起,由散乱到集中,当地规划建设的维密小镇等主题服饰现代产业园也规模渐显,形成了包含面辅料供应、生产加工、电商运营、仓储物流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集聚区已建成生产办公载体59万平方米,生产经营主体233家,产业年营业收入达87亿元,主题服饰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达70%。

从分散到集中,由单打到共创,全市各县区正不断推动着乡村产业和农货“触网”,通过数字赋能撬动乡村蝶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