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半月谈:连云港好人“叶欣仁”

□ 《半月谈》记者  秦华江

【连网】 “叶欣仁”在连云港市方言中是“热心人”的谐音,最初他被当做是一个人名,虽然全城寻找这位热心资助的人未果,但如今“叶欣仁”却成为连云港的公益品牌,“叶欣仁”就是大家身边的热心人,他们是这样的可亲、可爱、可敬、可学。

寻找“叶欣仁”

“叶欣仁”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好心人的名字,连云港全城寻找“叶欣仁”起源于当年一名14岁小男孩的感谢信。

2010年8月,《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收到了来自江苏省灌南县田楼镇七圩村顾志慧的一封信,这封题为“请帮我寻找叶欣仁”的信中说,近六七年,总有好心人给我送钱送东西,解决了我的生活费用……这些钱对我们家的帮助太大了,最近又有好心人寄来钱,留的姓名是“叶欣仁”,没留地址,请报社的叔叔帮忙找到他。

为了寻找“叶欣仁”,连云港主要媒体在显著位置和重要栏目中刊播“寻找叶欣仁”的信息,每周还推出3条“叶欣仁”的线索,一个个酷似“叶欣仁”却又不是真正的“叶欣仁”群体和个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从灌南新集镇代人转交钱物给孤儿的邹先生,到长期资助育才小学多名孤儿的灌云地税“爱心妈妈”群体,再到新浦万润社区十多年如一日资助甘肃贫困儿童的张女士,这些热心人都符合“叶欣仁”的特征,但都不是小男孩要找的那位热心人。

经过3个多月的找寻,港城“叶欣仁”频现,呈现出一个蔚为壮观的“叶欣仁”现象。“叶欣仁”成为热心助人而不求回报的代名词,在广大市民中的知晓率越来越高。

让港城带有恒定的关怀温度

在寻找“叶欣仁”的过程中,它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从地域上说,“赣榆叶欣仁”、“灌南叶欣仁”、新浦“爱心市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叶欣仁”品牌不断涌现;从内涵上讲,“叶欣仁”从捐资助学、济贫扶困,转向尊老爱幼、公益环保等更广的范围。

今年46岁赵军友1999年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连云港的一名保安,多年来他抓获小偷140多人,帮助失足青年40多人。但对比本职工作,他更喜欢帮助弱势群体找回生活的快乐,与空巢老人话家常,目前已有4000多名市民受这位“叶欣仁”感染,参加了由赵军友牵头成立的义工组织。

市民鹿台傅的腿脚不便,却要承担全家生活重担,虽然当地政府为他办了低保,他还是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见他有修钥匙的手艺,我便呼吁多名义工为他跑审批,最终申请下来一个修理摊位。”赵军友说,鹿台傅靠自己的手艺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后,他本人也成了一名义工。

就这样,赵军友的义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公益实践丰富多彩,现在他们的公益活动已经延伸到环境保护等领域,每年清洁海岸的义工活动都需要排队报名参加。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许思文说,“叶欣仁”是种适应性广泛的特定社会角色,包括一切具有乐于助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积极向上等精神品质和美好道德的人和事。人无男女老少之别,事无大小巨细之分,一个好人一件好事,只要用真善美去影响他人、服务社会,即是“叶欣仁”品牌的题中之义。

“正是这些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叶欣仁’,让连云港这座城市带有恒定的关怀温度。”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邸占山说。

传递爱的温暖

思想工作要“虚功实做”,不能靠单纯的说教,需要平台和载体,才能让人间正能量落地生根。2011年,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联合教育、红十字会等部门成立了“叶欣仁”基金会,为热心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开辟了一条行善渠道,在传递温暖的同时,广泛播撒着爱的种子,许多受过“叶欣仁”基金帮助的人也在将这种感动传递给他人。

许思文说,人本身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为了发现更多的“叶欣仁”,连云港还开设“叶欣仁”微电、动漫展评,吸引年青一代和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利用新兴媒体优势,搭建起网络学习实践新平台,通过这些努力,把各个单位、各个社区的涓涓小爱,汇聚成为城市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竞争力。

连云港市委常委、秘书长杨莉说,一座城市最大的财富就是正能量凝聚成了“大爱连云”的城市精神,通过“叶欣仁”活动,我们要让所有连云港人对港城都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编辑:王夫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