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苏州:深耕细耘做活兴农富民大文章

【连网】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毗邻上海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相近、血脉相承的苏州、无锡、常州解放思想,率先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开创了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的先河,成就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

如今,随着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的出现,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成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常福街道中泾村跳出“无工不富”的思维模式,围绕“服务城市、带动农区、农民增收”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文化休闲”为特色的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

11

特色农业催开村民“致富花”

走进中泾村,火龙果、葡萄、无花果等特色果蔬长势正旺,蝴蝶兰、凤梨、月季等各色花卉竞相开放,全球首个工厂化黄鳝繁育基地一片繁忙景象……这里已成为都市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典范,也是青年人创业创新的热土。

中泾村位于虞山北麓,距市区12公里,2004年由原金星、中泾、寺基三村合并而成,刚合并时村集体年收入仅有70万元,是常熟的经济薄弱村。2010年开始,中泾村逐步建立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园区形成了千亩规模的种源基地,并成功引进20多家高科技农业经营主体,10多位博士、硕士入驻园区。此后,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泾村的特色农业之路也越走越宽。近年来,中泾村村级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去年实现村级总收入1850万元,村级可用财力10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苏州恒洋澳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落户中泾村,主要从事澳洲淡水龙虾培育、养殖和销售。目前,公司已拥有位于中泾村、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两个龙虾养殖基地,年产虾苗8000万尾,活虾3000吨,带动全国1600多户养殖户增收致富。作为恒洋澳龙公司的品牌延展项目,落户于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恒洋文化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70亩,以澳洲淡水龙虾为主题,配建咖啡馆、小荷塘、青草地及游乐设施。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休闲娱乐、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还可以参与蔬果采摘、龙虾垂钓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招才引智培育一线“土专家”

在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恒洋澳龙公司建有300亩的养殖创业免费培训基地,该基地向年轻人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每年能成功孵化3至4名年轻创业者。对于公司创始人陶胜来说,与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合作的初衷,就是希望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帮助,以此鼓励他们为梦想积极行动。

除了年轻人,恒洋澳龙公司还注重培育农民群体、引进专业人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按照规划,培训合格后,年轻人重点进行精密仪器学习及养殖理论研究,农民负责日常的养殖管理作业,而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则负责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开拓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近年来,中泾村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建好“土专家”型的本土人才资源库,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返乡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同时,定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以满足不同类型培训对象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一名20年前的大学生村官,中泾村党委书记范益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农业知识,敏锐捕捉市场新动态,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双创”服务,带动和影响了一批“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扎根农村、创新创业,精准化服务吸引两个博士团队入驻园区,常熟市神农果业专业合作社、江苏阿里巴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成为农学专业学子们的创业乐土。

22

生态优先奏响绿色“主旋律”

位于中泾村南端的金星家园转眼已走过10多个年头,村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依旧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菜园种菜、果园采摘、花卉种植、荫下乘凉……经过“千村美居”工程建设,如今这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怡然自得。

金星花园是村民集中居住小区,也是中泾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早在2006年,村委会即着手超前规划建设金星家园,对小河浜实施改造,填埋臭水潭,清理河道,种植大量树木,把原来的“垃圾场”变成了“美丽花园”。在“千村美居”工程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以金星家园为试点,开辟5400平方米大菜园,科学划分80块面积相同的小菜园。村民可通过租赁方式获得使用权,每户限租一块,接受村委统一管理,且能免费使用浇水灌溉设施,自此,毁绿种菜的不文明现象难觅踪迹。

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保障长远发展,是中泾村多年来秉持“生态优先”的一贯做法。2016年,中泾村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合作,推出“土地生态利用”专题规划项目,实施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方案,向着“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水质净化、夜晚亮化、家园美化”的目标迈进。近年来,村里承担了省级以上重大项目——中小河道治理项目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全村建起四处生态湿地,总面积超450亩,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33

内外兼修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农,天下之大业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三村合并时的经济薄弱村,到现在经济、生态“双丰收”,16年间,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让常福街道中泾村实现了“华丽嬗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繁荣的落脚点在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兴旺。多年来,中泾村坚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随着中泾村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逐步成型,园区形成千亩规模的种源基地,并成功引进火龙果、无花果等特色果蔬种植,蝴蝶兰、玫瑰花等高档花卉以及黄鳝育苗、澳洲龙虾特种养殖等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态动力、擦亮生态底色,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业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民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村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除扎实推进“千村美居”工程外,中泾村将福利制度与环境卫生考核相结合,登上“红榜”的村民优先领取福利,以此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美好家园建设。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中泾村推出“土地生态利用”专题规划项目,实施乡村湿地修复工程,建起生态湿地,因地制宜辅以污染治理、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全面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乡村发展要有品位、可持续,必须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完善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弘扬时代文明新风。中泾村文体活动场所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民在参与中得到实惠、获得精神滋养,而且让乡村有了“颜值”,增了“气质”。同时,村民自发成立了中泾义工团,开展助残帮困、义务劳动、环境保护、敬老爱幼、慈善捐款等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其中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中泾村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中泾村开设了村民接待站、法律咨询站,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实践机制,探索“村居联动”机制,让村民与村干部“信息互通、事务共管、资源共享、难事共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使得中泾村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并村之初,中泾村是村级财力仅有7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在投资建造集宿楼、做强村级房东经济的基础上,中泾村以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同时,聘请技术专家、果蔬能手驻村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将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生产,赋予农业生产更为先进的科技保障,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唯有“眼光要更长远,脚步要更踏实”,中泾村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