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综合新闻

“昆山之路”,每一步都凝聚起磅礴之力

【连网】

  中美(昆山)科创中心启动。

中美(昆山)科创中心启动。

 

道路决定命运。

“昆山之路”注定给予这座城市不竭的发展动能和非凡的超越底气。

忠诚、担当、落实、创新、清正,昆山人不断赋予“昆山之路”新的时代内涵,把这座城市镌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丰碑上。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昆山之路”,有血有肉、有泪有笑,很多实践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唯一性。凭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昆山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

  巴城老街

巴城老街

不等、不靠、不要,敢闯、敢干、敢为的昆山,以改革春风为笔,绘就一幅以“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为主要特征的县域经济发展壮丽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求,作为谋划昆山发展的总命题,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中央、省委、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昆山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从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打破一个又一个瓶颈,不断走向辉煌。

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80亿元的县级市,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个第一”,连续14年稳居全国百强县首位,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第一。

进入新时代,昆山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围绕做好高质量发展榜样,吹响科创号角,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创新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人才头雁”工程,规划建设“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同时创新实施强化基层党建、“美丽昆山”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18项三年提升工程,全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推动昆山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新一跃”。

  昆山首届海峡两岸马拉松赛。

昆山首届海峡两岸马拉松赛。

回眸“昆山之路”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昆山人非常清楚,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昨天的奋力拼搏和不懈求索。昆山人更明白,一定要牢记历史,时刻提醒自己,来时的路上不仅有辛酸和汗水,更有饱满的精神和干劲。

重温“昆山之路”筚路蓝缕,展望未来发展接力前行。2018年7月20日,昆山市举办纪念人民日报《“昆山之路”三评》发表30周年座谈会,共同回顾昆山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昆山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共话昆山发展的美好未来。

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记者陈健、新华社记者赵明联合采写的《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长篇通讯刊登在《人民日

报》头版,并配发了《“昆山之路”三评》评论员文章,对昆山自费开发、艰苦创业,坚持走“富规划、穷开发”之路进行了深入报道。“昆山之路”由此而来并在全国叫响。

1984年,昆山白手起家自费创办工业小区,确定“东依上海、西托‘三线’”招商思路。从那以后,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开始星火燎原。当年5月,昆山与日本苏旺你签约,诞生全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轰动全国。三年后,昆山又引进全省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昆山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不搞开发区没有出路。昆山市委原书记吴克铨回忆道,当时专家来看,认为我们不具备条件,因为老城区只有4.2平方公里;有些乡村道路不通,通了也是沙子路。后来,我们走了横向联合的路,把外地好的现代化的东西请过来,所以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我们的自费开发,包括水电煤气等,都要由开发区自己买单。“昆山开发区能有今天,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是解放思想的成功,也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功,更是昆山全体干部团结奋斗的成功。”吴克铨感慨道。

  昆山引进首个“整车项目”,宝能新能源落户。

昆山引进首个“整车项目”,宝能新能源落户。

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改革开放40年来,昆山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筑牢保障底线,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实施富民举措,让新老昆山人有更满意的收入、更便捷的道路交通、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绘就一幅绚丽的幸福画卷,让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农民刷卡看病”到“养老金年年涨”,从“长期护理保障”到“大病保险”……纵贯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且越织越密的保障网,让城乡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昆山市还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帮扶,扎实解决困难群众民生短板问题。昆山专门印发《关于精准帮扶因病因残困难人员的实施意见》,将因病、因残致贫以及因突发重病致困的家庭及人员列为帮扶对象,一一进行“靶向帮扶”,确保帮扶对象家庭负担持续减轻、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关爱持续感受、脱贫效果持续巩固,切实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补齐富民短板。

从“富民优先”到“政经分开”,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到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从“富口袋”到“富脑袋”……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改革试验在昆山薪火相传,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昆山答卷”。

百姓生活无小事。从2018年起,昆山市将用3年时间对该市83个农贸市场、800余座公交候车亭进行建设改造。昆山市还把“厕所革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印发《昆山市厕所革命三年计划(2016-2018)》,并加大投入,新建改造了一批标准高、功能全、管理好的厕所,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近三年,昆山每年排出“百项生态文明实事工程”,仅2018年,就启动了113.8亿元的612个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其中,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水环境系统治理,基本消除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8个国省考断面全部实现稳定达标,2019年将全面消灭劣Ⅴ类河道。

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创新举办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计划连续举办三届,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集中到昆山展演,种植百戏林,筹建戏曲博物馆。今年百戏盛典为期43天,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133个剧团近4000名演员,演出了120个剧种的156个剧目,100万人通过多种途径观看表演。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部长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昆山百戏盛典。围绕打造“家在昆山”品牌,聚焦“入城”“入住”“入职”“入户入学”关键节点,开展流动人口市情教育暨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文化本土化、身份市民化、服务均等化”,同时,积极发挥“昆山之路”成果展示馆等主题展馆作用,用文化增强市民的向心力、凝聚力。

2018年4月4日,在“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美丽昆山”上,昆山提出用2018—2020三年时间建设全方位的美丽昆山,让2018— 三年时间建设全方位的美丽昆山,城市形态更美、让城市面貌更美,全力推动城市精致化发展和“城市形态更美、让城市面貌更美,全力推动城市精致化发展和“全新一跃”新一跃”。仅2018年,“美丽昆山”建设7266项整治任务就已完成美丽昆山”83%83%,拆除违法建设517万平方米,完成闲置地覆绿784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913万平方米,启动改造老旧小区27个。万平方米,

重点打造四大高端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的每一步发展历程都踏实稳健。做好沿沪对台大文章,重点打造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高端产业。

昆山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后与毗邻地区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发起成立“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特别是围绕打造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共同推进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领域77项具体对接事项。开工建设轨道交通S1线,建成后将实现苏州轨交3号线与上海轨交11号线无缝衔接。梳理出17条“省际断头路”,7条已经顺利通车,其中,锦淀公路对接青浦崧泽大道是长三角首个“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2018年12月1日下午,首张“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发放。手持这“一张券”,昆山企业可以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上海服务机构也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昆山财政扶持资金。这也是昆山发放长三角首张跨区域通用通兑创新券,在全国尚属首创。

昆山与台湾,两个原本相距甚远又彼此陌生的地方,如今深情相拥,融合发展。从第一家台企落户昆山,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台企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天的近5000家,在发展质量上从“加工时代”“制造时代”走向了“创造时代”。2013年,昆山深化两岸产业试验区获批成立,迄今已成功召开6次部省际联席会议,赋予昆山90余项改革举措。昆山深入落实“31条措施”,出台昆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68条措施,慧聚广场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0万台商台胞已经成为昆山大家庭密不可分的重要成员,彼此间血肉相连、血脉相通、共生共荣。

13年前,为突破IT产业面临的“缺芯少屏”不利局面,昆山在全国率先规划12平方公里建设光电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代表显示领域最高技术水平的TFT-LCD、TFT-LTPS、AMOLED,分别依托龙腾、友达、国显核心项目实现产业化。

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提升制造业自主可控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要求昆山,要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上体现昆山担当。昆山下定决心、找准重心、保持恒心,把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把半导体产业定位为重点培育高端产业,深入推进“强芯亮屏”战略,设立规模百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引进中科曙光、澜起科技等关键核心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中科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安全可控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首期年产100万台服务器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研发面积超17万平方米,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昆山,世界一流超算中心将于明年下半年建成运营。

2008年,昆山率先布局小核酸产业,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小核酸产业基地,形成小核酸、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生物技术服务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瑞博生物、泽璟制药等一批优秀企业。昆山还积极抢占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智高点”,引进培育该领域企业项目接近400个。

昆山提出,昆山提出,力争到2020年再打造1-2个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到2020年每年引进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

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

以“归零”心态

吹响科创号角

先人一步,走别人未走的路,一直是昆山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和风骨。

昆山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狠抓一批高端项目、狠抓一批专家团队、狠抓一批创新载体,以“归零”的心态吹响科创号角,拿出当年自费开发的精神和魄力,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布局建设夏驾河科创走廊、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推动传统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形成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让人才科创成为昆山发展最具标识度、知名度、美誉度的特色品牌。

2018年11月3日上午,昆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大会举行。

这场高规格大会释放出的最强信号是,昆山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揽人才、拥抱创新、引领发展。大会上,命名表彰首批“头雁人才”及团队,南策文院士团队、阎锡蕴院士团队分别获得1亿元项目资助。

拿出1亿元资助一个科研团队,这在昆山历史上还是头一遭。真金白银的背后,是昆山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决心和热望。

“与昆山‘结缘’,开启了自己及团队的第一次创业,这是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激动地说。作为首批“头雁人才”团队,阎锡蕴院士带着项目“落户”昆山高新区,将推动铁蛋白纳米酶药物载体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一系列全球首创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创新药物。

  杜克小镇风情街俯瞰

杜克小镇风情街俯瞰

城市版图重新规划和布局,为昆山新一轮大发展绘蓝图。

2018年7月1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这是昆山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开启“减量发展”模式、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蓝图。昆山也成为全省第一家2035版总规通过的城市。昆山2035版总规的最大亮点及意义是以城市总规战略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昆山之路”。

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要求昆山,要积极借鉴雄安新区先进规划理念,高举建设用地减量发展旗帜,规划建设好宜居宜业大城市。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要求昆山,要在提升城市能级上作出昆山示范。

2018年9月28日,昆山把打造“生态宜居科创之城”作为奋进新目标,在“创新之都”深圳举行招商推介会,向全球首次发布“五区一线”规划。昆山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突出功能区统筹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一幅幅创新发展的蓝图已经挥就,昆山人将紧紧握住改革开放的“镰锄”,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可以说,“昆山之路”的每一步都催开无数梦想的花朵,凝聚起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磅礴之力。

昆山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