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网约车新政目前只提出了大的框架,具体如何实施?我省何时出台操作细则?从现在开始到11月1日正式实施前,3个月的政策过渡期市场又会有哪些变化?记者昨天也进行了相关采访。
法规制定专家:
新政正式实施前 如何过渡没明确
昨天,记者特邀全程参与法规制定的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美国3E交通咨询公司创始人徐康明教授,及多次参与交通部会议座谈的广州市交委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苏奎对新规进行了解读。
徐康明和苏奎处长告诉记者,首先《意见》承认创新,专车获得了合法身份,成为全球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车监管法规。网约车发展应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前提,各地应根据当地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能源、环境资源约束情况来决定网约车发展的基本思路。
“网约车监管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一直争议不断。更困难的是,‘网约车办法’面对的不是一个空白市场,而是一个已经‘野蛮生长’到相当规模的现实,如何做好存量的过渡,‘办法’尚没有涉及。”全程参与法规制定的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美国3E交通咨询公司创始人徐康明教授说。记者了解到,不少业内专家也提出,目前离新规实施还有三个月时间,但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专车平台及从业人员应如何过渡,办法并没有提及。此外,互联网平台与司机的关系等问题在欧美国家仍悬而未决,中国不同利益方应该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网约车内有平台、司机、乘客的不同利益诉求,外有巡游车、约租车的矛盾,‘网约车办法’只能求最大公约数,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进一步逼近这个值。”
“尤其在政策实行初期,可能很多的私家车,还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却依旧在从事营运,这势必给监管带来难题。”业内人士认为,大量违法营运的私家车将给人手本就不够的监管部门增加难题。而这的确也是南京的行业监管部门所面临的问题。此外,传统的部门监管、地方监管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网约车监管涉及8个部门,“网约车办法”明确了联合监管机制,是交通领域跨地域、跨部门信息化联合监管的第一次尝试。从长期来看,可促进部门间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完善,也必将提升政府整体管治能力,但短期八个部门是否能配合好,也是一个问题。
省交通部门
将研究具体操作细则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此次出台新政之后,省交通部门也将研究具体操作细则。对此,江苏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相关人士回应表示,因为两个文件刚刚出台,他们正在针对文件做进一步研究。
而作为南京出租车的主管部门,南京市客运管理处表示,《指导意见》看似给网约车一个合法的身份,其实也给网约车设置了不小的门槛。承认网约车的身份并不等于任何车辆都可以做网约车,也不等于任何人都可以开网约车。网约车许可证的办理、应急报警装置如何安装,这些都要等省市地方法规出台后才能明确。
客管部门表示,考虑到《暂行办法》11月就开始实施了,相关部门也会尽快制定相关细则。不过,在实施前,按照《江苏省道路管理条例》等规定,私家车仍不得从事汽车租赁经营。也就是说,如果您是私家车主,在没有取得网约车营运证之前开网约车仍然是违法的。
南京交通部门
网约车营运证如何办等都将细化
记者发现,国家的“顶层设计”出台后,不少人对于开专车还有疑问。“网约车营运证怎么办?要收费吗?手续麻烦吗?”“从现在到11月还有3个月呢,这期间私家车能不能开专车?会不会被当成黑车打?”这些问题很多人都很关心。
南京交通部门昨表示,接下来江苏省包括南京等市,还会有更细化的内容,总的来说,以后平台要取得营运资格、车辆要取得相应的资格、驾驶员也要考取运输证,私家车才可以从事营运,否则依旧是南京客管部门查处的对象。具体到南京,以后网约车无论是平台的许可申请,还是后续的监督,都应该是通过客运管理部门来统一管理。大家关心的驾驶员资格证怎么考、驾驶员培训怎么参加等,后续地方细则应会出台。
新规规定了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也就是说,网约车车辆上不再必须安装计价器,也可以利用卫星定位计程、计时。据了解,下一步,相关职能部门将进一步明确如何规范和检定新的计程计价方式,确保计量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