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市民日常出行偏爱绿色低碳——关注港城人出行方式变化(四)


(□王文)绿色出行是一种生活习惯。不止是出门坐公交,许多市民近年来日常出行也选择了短途步行、骑行。


随着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我市于2022年底获得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委的认可,入列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街头随处可见骑行身影


市民张女士家住海州区新东街道,每天上下班都选择步行,“天气好了,我通常会早起15分钟步行上班,途中要经过苍梧绿园,这样既环保又能欣赏风景,还锻炼了身体。”


张女士上班途中,随处可见市民骑行的身影。在苍梧绿园东门,就有一排共享单车。近日,20岁的大学生张楠和同学正在租借共享单车,他们打算骑车去苏宁广场附近逛逛。一旁的绿园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年看到租借共享单车的用户明显增多,遇到好天气,或者节假日高峰期,都一车难求。


不止是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单车也风靡起来。去年,海州区共享电单车一期试点项目投入运营后,深受市民的青睐。截至目前,海州区累计注册电单车骑行用户超过3万人,日最高租用辆近2000人次。今年,海州区共享电单车二期项目启动建设,已完成站点建设及定位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使用,目前共享电单车点位达300多个。


市民购车首选新能源


当减污降碳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优势自不待言。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着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大力调整运输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在市农发集团振兴汽车城,每逢节假日,前来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市民络绎不绝。“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对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公司也获得了不少直接实惠。”一国产车专营店负责人鲁先生说,他们这个牌子近年来专注于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业绩还是可以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这些对购车人群有较大吸引力。


除了私家车,在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比率也在不断上升。再加上自2020年以来,我市新辟及优化调整58条公交线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还能为广大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绿色出行服务。


根据我市印发的《关于加快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市区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将达到100%。


慢行系统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市大力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自行车道389.6公里,打造具有滨海、环山、田园特色,环云台山大道、沿海滨大道等重要景观廊道的“一湾一环两带十二区”骑行体系,配套建设自行车驿站、停放点、标识标牌等相关服务设施。


为释放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我市在搞好常规园林绿化之余,还大力建设生态型城市步道。环锦屏山北部步道东起吴窑村、西至锦屏路槐树林,全长约10公里。该绿道曲径串联散落在山间的水库塘坝和数十个果园,途经塔山、石棚山、蜘蛛山等秀丽山体和苏北最大的生态休闲刺槐林,是离城区最近的天然“大氧吧”。


同为山体步道的北固山绿道长约5公里,路段多以架空形式建设,局部路段及观景台为木质悬挑结构,绿道造访者可以同时登山、看海、赏城市景观,其曾获得全省最美跑步线路“最佳网络人气奖”。


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我市将深化绿色出行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打造“愿其行、享其行、悦其行”生态宜居的美丽新港城,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出行示范城市”。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