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产业的取和舍——我市县域经济系列观察(上)

县域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板块。如何激活县域活力,让县域经济成为双循环末端的“压舱石”,成为产业配套的承载地,成为区域一体化融合的示范区?赛迪顾问专家陶传亮认为,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连云港各县区应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吸纳城市制造业要素资源的溢出,实现县域制造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制造业主体地位是县域经济实现经济跃升、百强进位出路所在。

借势发展突破招商困局

  沿着徐圩新区善后河一路前行,很快就会看到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区。

  作为港城化工产业重要的转型地,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区正作为徐圩新区的拓展区承接国家石化基地的溢出效应。

  5月19日,灌云县政府与盛虹集团正式签约芳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8亿元。

  6月10日,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在灌云开工,总投资58.28亿元。

  两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区,标志着经过多年的整治,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区的工作重点正逐步从不达标化工企业关闭退出转向重大项目建设新阶段。

  其实,县域因为空间大、人口多等特殊性,天然具备集聚产业、吸附发展资源要素的优势。当然,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我市县域产业基础还不扎实、人口净流出情况依旧较突出,要想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还必须方法得当。

  赛迪顾问分析全国百强县成长奥秘时发现,县域经济劣势也是其发展优势,如果能够发挥好县域经济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主动融入城市主导产业链,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增长。

  灌云化工产业的“取”和“舍”正是我市主动探索县域经济和板块经济一体化融合的尝试。

  其实,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这样的尝试可以更加大胆一点。在招商引资进入白热化的当下,各县区应该在做好主导产业招商同时,认真分析市开发区、徐圩新区、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龙头企业上下游,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招商,实现重点项目突破。

  特别是随着徐圩新区大石化产业的崛起,未来我市县域可以深耕的领域非常广阔。以斯尔邦的EVA为例,全国都在争取斯尔邦的原料配额。随着斯尔邦不断扩容,未来我市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放大,这就提醒各县区应该积极围绕斯尔邦下游进行招商,努力延伸盛虹新材料的产业链,努力实现港城光伏产业新的板块崛起,抢抓“双碳”新机遇。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目前来看,这样的思路转变必须加快,因为周边城市思路转变很快。相关部门需尽快形成新的招商引资思维,在产业取舍间寻找到我市县域经济腾飞机遇。

做大做优 关键是彰显特色

  连云港是江苏重要的海洋城市,但是一直以来海洋特色不够彰显,限制了沿海县域的发展体量和质量。

  赣榆在这个方面走得比较超前,无论是海头等沿海乡镇的电商产业,还是柘汪临港产业园区崛起,都是赣榆发挥自身特色,探索自身发展模式成就的。

  10年前,笔者在赣榆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徐圩新区崛起了,赣榆的临港产业怎么办?”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一片临港产业快速在柘汪崛起,赣榆港建设如火如荼。如今,新海石化、镔鑫特钢依旧是全市临港产业经济中体量较大的企业。

  近年来,赣榆继续在海洋电商产业发力。以赣榆海头镇为例,2021年,海头电商户超3000户,电商交易额达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1万余人。强大的产业影响力让中国移动连云港公司甚至将5G信号覆盖到赣榆近海区域,让这里的渔民实现了左手捕鱼网、右手互联网的电商产业经济致富新模式。

  可以说,根据特色发展县域经济是关键一招。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在彰显特色的同时存在体量不大、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门类少等问题。正如赛迪顾问专家所说,连云港要想出现百强县不仅要“规模”实现增长,同时也要加速经济“结构”优化。

  硅材料产业是东海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不过眼下还存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能耗较大、技术研发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

  “产业整合难度比较大,更多的企业更加愿意耕种自己的‘自留地’。”在采访中,一位知情者感叹,企业数量多、技术门槛不高、节能降耗技术不强等问题正在影响东海硅材料产业未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产业规模扩张,东海硅材料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东海硅材料产业面临的困局其实是我市县域经济的普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县域经济的掌舵人对现有的特色产业进行再梳理,构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三级产业体系,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在县域集聚。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制造业的主体地位。

  市工信局投资处处长袁堂中介绍,当前,我市正积极支持企业对现有研发、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采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开展信息系统集成化、工序装备智能化、传统设备数字化等技术改造。并提出有效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不超过12%予以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补上限500万元等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触网腾云。

深度挖掘企业潜力

  东海青湖、海州浦南,在本地可能很少有人关注,但是在这两个乡镇却走出了嘉明碳素、联瑞新材两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在一段时间里,少数乡镇对发展创新经济存在误区,认为县域经济只有粗放式一条老路。”我市经济专家表示,嘉明碳素和联瑞新材的崛起印证了乡镇企业同样可以走创新之路,也证明了我市县域可以走创新之路。

  笔者在采访两家企业时,曾经询问企业家为啥能在一个乡镇成长起来。两家企业的当家人回答时都提到了政府支持。

  嘉明碳素董事长薛喜利表示,企业发展要靠真抓实干的创新,然而良好环境是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安慰剂”,可以坚定企业的创新勇气和信心。特别是“雪中送炭”的政策红包,可以让企业创新之路走得更加坚实。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这就要求县域经济的一把手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内在逻辑,遵循结果导向,切实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抓好智能制造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建设。

  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同样需要县域经济摆脱粗放式增长,着重在创新研发模式上优化。

  县域可以调动的创新资源有限,这就要求县域经济在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中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提炼好科技攻关的研发课题;运用“企业出资为主、政策扶持为辅”的揭榜挂帅招标方式,帮助企业招才引智;通过知识产权共享等方式,开展“制约瓶颈”类技术的研发或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重视细分工业行业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形成可持续的合作研发生态关系。

  只有县域经济的创新研发生态好了,我市县域经济创新破局才能真正实现。(□ 周莹 连发)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