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产城融合还需优化空间布局——我市产城融合路径探索系列观察(三)

产城融合最重要的核心是产业和从事产业的人。这就要求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要坚守产业底线。专家提醒,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不能让商业、住宅等设施侵占产业用地,要有效地推进产业空间的优化调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确保生产和生活的和谐统一。

产业发展 是推进产城融合的直接动力

  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各县区必须坚持所有的公共服务提升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发展,而不应该陷入“卖地”等产城融合的怪圈。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一个成熟的工业园区应该具备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即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目前,我市相关园区的产业结构还需要持续优化,产业化和生活服务的城市化要同步推进。

  如何推进?深圳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加速资本力量在园区集聚。目前,我市园区的平台力量偏弱,特别是以资本为特色的平台力量总体偏弱。在招商引资时,应该积极引入资本合作伙伴,完成园区资本积累。一旦资本积累到位了,园区就可以选择优势产业,从而促进园区产业内生性发展。其次要搭建技术平台。我市大多数国家级经济园区搭建的技术平台不足,省级经济园区甚至缺乏平台。在各地追逐高新技术产业的当下,如果园区经营者不能改变思路,主动搭建平台,很可能导致本土的高企出走,影响整个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管理变革要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园区一些管理者依旧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而国内不少园区早就启动了园区管理和经营分开的模式。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市应该尽快推进相关改革,最大限度推进园区“瘦身”。

做优环境 吸纳紧缺人才

  当前,江苏各地人才之争已经全面拉开。苏州请来了南京大学,无锡请去了东南大学,这场高校异地办学的背后其实是人才之争。随着高质量发展需求,人才结构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供需矛盾是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升级的两大特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信息产业革命将走向发展的高峰并逐步进入衰退期,而生物技术革命将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园区的高附加值工作岗位与高技能人才持续增加,而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园区发展应高度关注这样的人才需求。

  对一座城市来说,吸引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三大吸引力。首先是城市吸引力,即这个城市在地区的重要性,简单地说,就是这座城市的“明星光环”究竟如何?其次是生活配套能力,养老、医疗是基本需求,如今还加入了城市商业指数,即能不能支撑年轻人休闲生活需求、有没有活跃的社交群体、有没有包容的城市环境等。再次是这些地方有没有提供个人增值空间。即这里每年有多少行业会议,有多少培训机构等。

  专家建议,我市园区产城融合的模式应该强调“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更多强调产业和城市之间的时间协同、空间整合和规模匹配,主要的融合手段是“以产带城”“以城装人”。即园区公共服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切入点,通过“筑巢引凤”,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搭建产业创新生态、汇聚产业创新要素,以优质的高能级产业培育带动城市辐射力与聚合力的增强,来实现区域发展能级的提升。

产城融合 关键是做好区域分工

  产业是产城融合的基础,人是产城融合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求得平衡关键是实现分工。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密度分区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深圳市容积率管理实践与经验,根据功能定位、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和资源承载力等综合确定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依次可分为五个等级,即密度一二三四五区。其中,规定各区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得低于辖区区块线总用地面积的60%;单个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该区块总用地面积的60%。一级线内规划工业用地应予以严格保护,原则上不得建设商品住宅和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二级线内的现状工业用地在该办法有效期内应予以保留。

  在构建产城融合方面,苏州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苏州工业园区通过道路规划优化了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所有的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做到了污水100%截流;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做到“九通”。工业区的设计有别于传统形式的一个厂子、一个院子,工厂内自己配置宿舍、食堂等服务设施,而是统一规划了标准工业厂区。厂区内的停车、绿化、配套设施都可以共享。针对厂区内员工的住宿及民生需求,园区设置了便利中心,便利中心内统一进行建造,并配有活动场地及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便利中心长条状布局的是集体宿舍,可以共享区内的服务、医疗设施,只有少部分的住宅提供给有家属的员工使用。在居住区内,社区商业与商业中心配套互补。园区将商业以点状均匀分布,在几个小区中间建立邻里中心,将菜场、超市、社区服务等设施纳入其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走出小区,诸如买菜、交费、借书、培训等日常的方方面面均可在邻里中心完成。邻里中心小学、托儿所和社区绿地公园也集中于邻里中心的周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大众为本”的理念。对于弹性消费,园区依托金鸡湖商业中心及四处分布的若干大型购物中心来完成。海量的停车位,吃喝玩乐一条龙,一站式解决了人们休闲娱乐方面的所有问题。在教育方面,集中规划了一个高教园区。将一些大学的研究生院和科研机构集中在25平方千米范围内。这里的图书馆和体育中心,都是大家共用的,公共教学楼可供高教区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使用。另外,还规划了很多科技园,把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且还规划了一个会展中心,把会展作为一种产业,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功能。

  如今,港城园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产城融合刻不容缓。我们要防止园区地产化,积极推进园区的城市化,从而推动园区经济可持续增长。(□ 周莹 连发)

本稿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